APP下载

新形势下宁波市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2023-01-02潘仁友贺立霞

浙江水利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监督机构宁波市水利

潘仁友,贺立霞,苏 渊

(宁波市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心,浙江 宁波 315032)

1 问题的提出

宁波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易受洪、涝、潮威胁,灾害多发频发,境内水利工程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建设任务相对较为繁重。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不仅事关老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而且事关政府规划的有效实施和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5 年来,宁波市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创建优质工程为抓手,有效发挥政府监督和技术服务的职能,为推动宁波市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当前水利大投入大发展的形势下,质量监督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广大质量监督人员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 水利质量监督现状

2.1 监督机构建设情况

2019 年,宁波市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站更名为宁波市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心,单位性质由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调整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原行政职能划转给宁波市水利局。主要职能由组织实施水利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调整为承担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的技术支撑工作。单位核定人员编制10 名,目前在岗8 人,2 人借调市水利局,每年工作经费50 万元。

宁波市下辖10 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均设有事业性质的质量监督机构,10 个县级质监机构共有30 个左右的人员编制,每年除正常的人员经费支出外,监督工作经费约10 万元,主要用于工程的监督检测,各机构人员数量和工作经费基本能满足监督工作需要。

2.2 质量监督权限的划分

根据宁波市水利局《关于宁波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有关管理权限的通知》(甬水建〔2009〕55 号),宁波市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市级及以上政府部门审批(初步设计)的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县(市)区水利工程质监机构负责本级政府部门审批的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保证各类水利建设项目的质监工作全覆盖。

2.3 质量监督成效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宁波市年均水利投资超过100 亿元,约占全省水利投资的20%,质量监督任务相对繁重。宁波市质量监督机构积极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治水思路,贯彻落实“补短板、强监管”和“治水强基”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合理组织,统筹安排,创新监管方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验收合格率100%,为宁波市高质量发展和名城名都建设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近3 年来,全市共有《北仑区梅山水道抗超强台风渔业避风锚地工程(北堤)》等7 个项目获浙江省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奖。其中,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1 项,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2 项,获钱江杯优质工程奖4 项。

3 质量监督的主要做法

3.1 开展信用评价

对在建水利工程市场主体开展信用评价,既是优化水利建设市场营商环境、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手段,又是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秩序、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十三五”以来,宁波市水利建设投入逐年加大,一直位于浙江省首位,监管任务越来越重。宁波市率先通过创新管理机制、构建标准体系、研发信用平台、开展动态评价等一系列举措,提升水利行业监管效能,在市场监管领域取得了扎实成效。

3.1.1 建立体系标准,弥补监管漏洞

宁波市水利局陆续制定宁波市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信用信息平台填报办法、动态评价管理办法、市场主体不良行为等级认定标准、动态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运用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对市场主体开展动态信用评价提供遵循依据[1]。

3.1.2 运用技术手段,助力系统建设

宁波市水利局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与水利建设市场监管的深度融合,组织研发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系统。信息平台共有3 个子系统,分别是信用动态评价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发布公示系统。同时制定3 个标准,分别为设计、施工、监理企业的信用动态评价标准。这些手段有助于市场主体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从而提升管理水平。

3.1.3 注重动态评价,强化结果运用

每个季度,宁波市质量监督机构对在建工程的市场主体开展信用动态评价,在评价系统中及时录入评分结果,系统自动生成信用动态评价等级,第一时间对外发布。并且将信用等级与工程评先评优、市场准入、招标投标、工程担保与保险直接挂钩,增强市场主体守法和履约的自觉性。

3.2 组织交叉检查

为深化市县两级联动,形成同频共振的监管合力,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宁波市水利局连续几年召集全市10 个县(市)区对15~20 个项目开展交叉检查,检查人员查看工地现场后,由参建各方进行情况汇报,并提供相应的工程资料台账,相关责任主体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各类质量问题在规定期限内做好整改闭合。此类交叉检查既为各级质监机构提供共同切磋、取长补短的机会,也对被检查单位起到监督作用。

3.3 建设智慧工地

浙江省是全国数字化建设的先行示范省,宁波市水利局创新水利建管模式,把“互联网+”和BIM 等新技术运用到建设工地,逐步实现水利建设工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2021 年率先将鄞州区新杨木碶泵站工程和慈溪市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列入“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人员考勤管理系统、质量安全环境监测感知系统、施工现场视频监视系统、施工资料评定管理系统。“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投入使用,不仅为水利工程建设添加智力支持,也同步提升了建设工程的管理效能。

3.4 推行工程飞检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真实情况,更好地为验收主持单位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每年市县两级质量监督机构均安排资金对所有重点工程和部分面上工程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实体进行监督检测。飞检的合格率从2017 年的80%提高到2021 年的97%,不合格工程要求全部返工。从飞检结果看,宁波市水利工程实体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向好的态势。

3.5 在混凝土试块中植入芯片

为避免取样过程中混凝土试块被调换等情况发生,杜绝试块混凝土与实体混凝土发生“两张皮”现象,在制作试块时植入指定的芯片,并对试块运输、养护和试验进行全程追踪,以保证混凝土强度数据的真实性,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2021 年在新杨木碶泵站等5 个重点工程进行混凝土试块植入芯片试点,2022 年将在全市重点工程推广。

4 监督工作存在的困难

4.1 质量监督机构定位不清

机构改革后,质量监督机构的行政属性回归到行政机关,作为技术支撑单位的质量监督机构,目前承担的工作与过去没有太大差异,仍对水利建设工程实体质量和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实施监督管理,势必会出现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职责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同时,水利工程大多由政府出资,部分水行政主管部门领导担任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又在本部门直属的质量监督机构负责项目监督,导致“监督揭短”和“行政护短”的矛盾。只有让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回归行政属性,才能真正树立质量监督的权威,从而对参建各方形成有效威慑,推动水利建设市场良性发展[2]。

4.2 部分市场主体人员参差不齐难监管

从日常巡查检查情况看,临时组建的项目法人,其人员配置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管理指导意见》规定存在较大差距,更别说履行好质量安全的首要责任。部分县(市)区由镇乡人民政府(街道)组织建设中小型水利工程,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没有项目建设管理经验,缺乏对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实施有效管控的能力。有些项目监理费用偏低或不合理压价,部分监理单位采用聘用无高级工程师资格的总监、聘用刚毕业缺乏经验的大学生等方式降低成本,且有些总监未按合同约定到岗,不能真正发挥监理作用,仅仅成为一道需要完成的基建程序。

4.3 部分质量监督机构力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2020 年度,根据水利部对浙江省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反馈意见,浙江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人员配置不能满足全省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日益增长的实际需要。宁波市“十四五”规划水利投资规模在“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翻一番,增加到年均200亿元,同时,宁波市水利局率先在浙江省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十四五”期间必将增加新的供水排水监督项目,现有人员数量和知识结构已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5 思考和建议

5.1 明确质量监督机构工作定位

建议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体制机制调研,加快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顶层设计,尽早明确质量监督的工作定位、主要职能和任务内容。同时尽快修订《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突出政府监督管理这一行政属性,以适应新形势下水利高质量发展需要[3]。

5.2 落实水利建设市场主体责任

突出水利建设工程项目法人的首要责任和强化其他参建单位的主体责任。积极推行EPC 总承包、全过程咨询等建设管理模式,配套建立EPC总承包、全过程咨询等建管模式的相关规定和制度,明确总承包和全过程咨询单位的质量安全责任和义务。同时,按照质量终身责任制的相关规定,项目法人应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五牌一图”,并在质量责任公示牌中明确各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联系方式及质量举报投诉电话,强化各参建单位责任的落实。

5.3 加快质量监督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

一是水利部门应积极与中共浙江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沟通,争取增加编制,引进水利、水务、工民建、桥梁和绿化等相关专业人员;二是内部挖潜,通过学历教育和系统内业务培训等,完善和更新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业务素养;三是外部借力,通过购买服务聘请社会专业技术力量参与质量安全巡查,弥补监督人员少、技术力量不足的短板。

6 结语

“质量第一,安全至上”,水利质量监督工作对促进在建工程规范化实施起到积极作用。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大背景下,只有不断创新监督体制机制,强化市场主体责任落实,加强水利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并将质量监督与服务指导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宁波市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和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猜你喜欢

监督机构宁波市水利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的作用研究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构整合研究
党内监督机构和体制的历史演进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浅议国际货币制度的弊端及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