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文化语用学视域下英语教师课堂和谐语用策略研究
2022-12-31陈晓兰
陈晓兰,张 艳
(1.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520;2.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亟需大量创新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焦点。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国际化环境与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的时代背景,使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面临新挑战。在交互文化教育教学领域,尤其是课堂互动交际中语言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方面,以往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外语课堂教学任务与师生互动效果关系方面,而对课堂互动中的人际关系管理[1]以及非语言行为[2]等则较少关注。因此,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时代,探究交互文化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互动中和谐人际关系构建问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研究试图从人际关系管理的视角,对交互文化背景下英语课堂互动中的话语选择与关系管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探究课堂互动中人际和谐取向的语用策略,促进英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交互文化语用学及其外语教学应用研究现状
跨文化交际者的语用能力包含对交际话语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也就是交际者运用语言策略或形式,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其他交际参与者实施言语行为,以表达自身交际意图的能力。随着对跨文化交际认识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交际群体中的交际者并不是单一语言文化的个体,而是具有“多元背景的复合体”[3]。为区别于常用的、传统的跨文化语用学,语用学研究者将这种多元交互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称为交互文化语用学(Intercultural Pragmatics)[4]。它主要探究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交际者自身的社会认知与其语言使用,从多个维度综合考察交际者之间的互动与融合。自2004年德国语用学家Istvan Kecskes主编的语用学新学术期刊《Intercultural Pragmatics》诞生后,交互文化语用学得到快速发展,并使其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发展成为一个最具影响力的学科[5]。对于交互文化背景下的人际互动交际,国外学者对交际中的交互文化性(interculturality)以及语言学习者的基本交互能力(interactional competence)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6],我国学者刘平和冉永平教授也对商务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交互文化语用能力(intercultural pragmatic competence)的概念[7]。
在跨文化外语教学领域,中南大学叶洪教授于2012年将美国学者Claire Kramsch教授1993年提出的第三空间理论(the third place theory)[8]引入我国外语课堂教学[9]。相关研究认为,在多元文化交流互动中,外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可跨越自身母语文化,与其他交际者一道共同构建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中间地带,将母语文化与外语文化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使不同文化背景交际者之间能够在交互文化交际情境中成功自如地进行语言文化交流[10-11]。因此,在交互文化课堂教学中,外语教师应尽可能尊重学生的非母语地位及其文化背景,鼓励他们主动创新语言表达形式,调动其语用策略选择的积极性。运用交互文化语用学理论可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为交际者的语用选择提供多样性导向,有助于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将学生培养成为更加自信的个体[12]。然而,在交互文化教育教学领域,尤其是课堂互动交际中语言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方面,仍然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究。
二、人际关系管理理论及其英语课堂教学应用
作为人际语用学(interpersonal pragmatics)内核的人际关系,近年来受到语用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研究发现,人际关系既是互动交际中的语境因素和建构目标,也是交际互动中的动态过程[13-14]。本世纪以来国外学者Spencer-Oatey对交互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表现及其语用策略进行了系统研究[15-17],提出了和谐关系管理理论模型,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管理的关键要素是交际者所持的关系取向,包括增强取向、维护取向、忽视取向和威胁取向等四种,其中增强和维护属和谐取向,忽视和威胁则属于挑战或趋异取向。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语言选择通常大多保持和谐取向。虽然对于如何将人际关系管理理论有效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已经引起学者的关注,但相关研究成果还很少。姜晖(2020)运用该理论考察了教师元话语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问题,发现课堂讲授和社会人际关系密不可分[18]。张润晗(2022)对网络课堂语境下教师身份构建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线上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存在多重语用身份,包括权威型、博学型、同伴型和友善型等4种,建议英语教师要合理使用课堂话语,适时建构与教学情境相适应的某种或几种语用身份,以营造和谐的在线课堂[19]。鉴于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实施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大多数教师存在对跨文化教学的认知不足、意识不强、知行不一致等问题[20],特别是具体实施方法不足表现尤其明显[21]的实际,从人际关系管理的视角深入探究英语课堂互动语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互文化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是指为不同母语文化背景个体(学生和老师)搭建的、以国际通用语英语为交际媒介的学习群体展开教学工作的场所,也就是国际化课堂。我国高校国际化课堂,其外国学生主要来自东南亚、非洲等非英语国家,课堂互动群体中的不同国籍学生个体,其英语水平差异较大。虽然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语言水平的关系不显著[22],也就是说英语语言水平对构建课堂互动交流第三空间的影响不大,但毕竟其母语文化差异较大,因而课堂互动中难免产生语言误会或交际冲突。因此,英语教师要策略性地选用课堂话语,灵活运用人际关系管理理论,及时协调处理各种语言文化冲突,促进交互文化背景下和谐英语课堂的有效构建。
依据Spencer-Oatey提出的关系管理理论,作为国际化英语课堂互动交际者的老师和学生,应将面子和礼貌作为言语互动的基础,将人际和谐作为课堂互动的目标取向,共同构建融洽和谐的英语课堂内部人际关系管理模式。Spencer-Oatey倡导的关系管理理论,其核心内容就是对各交际个体之间的面子(face)及社会权势(sociality rights)两方面的管理。面子管理就是要对各交际个体的面子需求予以尊重,要在交际互动中对各自的价值予以充分肯定。鉴于交际者个人的面子与其自身素质及其群体身份紧密相关,因而面子管理也就是对交际者的素质面子(quality face)与身份面子(identity face)两方面的管理。同时由于交际者个体的社会权势关乎其自身的社会期望,因而社会权势管理也是包括平等权(equity rights)和交际权(association rights)两个方面。因此,在交互文化背景下英语课堂互动交际人际关系管理中,对交际者个人层面的管理包括素质面子管理和平等权管理,对课内群体(集体或社会)层面的管理则包括身份面子和交际权管理两个方面。交互文化背景下英语课堂人际关系管理图示如图1。
图1 交互文化背景下英语课堂人际关系管理
三、英语教师课堂和谐语用策略
依据人际关系管理理论,国际化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任务,合理设计并组织开展互动活动,选择合理的互动话语,尊重每个学生(交际者个体)的素质面子、身份面子、平等权和交际权,引导学生共同建构互动交际第三语用空间,策略性地选用具有“和谐取向”功能的课堂话语,营造和谐的互动交际氛围,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构建。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其交际自信,提升教学效果。
(一)尊重学生素质面子的语用策略
交际者的素质面子就是交际个体希望其自身技能、品行或外表等,能够得到其他交际者的正面肯定或积极评价。这不仅关乎其个人自尊,也是其参与互动的基本愿望。因此,在课堂互动交际中尊重学生素质面子的语用策略就是对其互动话语行为予以积极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反馈(positive feedback)即教师对学生的言语行为予以积极评价。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教师给予学生不同反馈类别中,支持和合作这两种类型的积极反馈,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课堂交流[23]。因此,教师可采用“简单表扬”“重复+表扬”“表扬+点评”等方式对参与互动的学生多给予积极反馈,如复述并确认学生的话语含义,并加以诸如yes、good、excellent、great等肯定性评价话语。这既明晰了学生的话语意图,凸显其话语重点和闪光点,也对其个人给予了正面评价与肯定。
(二)尊重学生身份面子的语用策略
在课堂互动交际中作为交际者的学生,其身份面子就是希望其自身社会身份、角色等能够在群体交际中得到认同与维护,这既包含对其身份、角色、地位的判定与评价,也包括对其身份面子在交际群体中的公共价值的评价[24]。因此,尊重学生身份面子的语用策略就是采用启发式纠错方式。
启发式纠错策略是指教师运用恰当的课堂话语纠正学生的言语行为错误,它既能激发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弱化其互动焦虑情绪,又能促使其主动发现自身言语错误或行为问题,进而提高其交际话语表达的准确性。例如:在“网络成瘾”主题课堂互动交际中,教师以Do you know some other kinds of addiction?作为互动起始语向学生提问,学生甲回答:Cellphone addiction.老师紧接回复:Perfect! Maybe all of us have this addiction,anything else we have? 学生乙回答:Drinking.接着教师指向电脑并回复:Yeah,and also we have? 学生丙大声说:Computer.教师回复:Yes,some students,especially young people,they have computer addiction,right? 在本轮话语互动中英语教师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一连串有关成瘾种类的提问切入课堂教学主题。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因未理解其意图导致连续两次错误的应答话语,不是直接告知学生的错误所在,而是首先肯定其应答话语,然后采用追问话语并辅以指向电脑的手势行为,启发学生发现自身言语错误,引导学生找寻准确的应答话语。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在对参与互动学生予以身份肯定、维护其社交身份面子的同时,激发了参与者更进一步的思考,也推动了学生们的互动积极性。无疑这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使学生主动发现并纠正交际话语的问题或错误,提高话语表达的准确性,促进互动第三空间的构建,提升课堂互动交际的效果。
(三)尊重学生平等权的语用策略
平等权就是在群体交际中,各交际主体(个体)在交际过程中应当享有平等的交际权益,这是实现人际和谐的一个前提条件。在国际化英语课堂互动中,英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两方面的语用策略,尽可能做到尊重和维护各交际者(学生)的平等权。
1.合理运用会话模式推动话语输出
在英语课堂互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言语互动模式包括最传统的、也是最简单的“IRF”模式(initiation-response-follow-up),以及较为复杂的IRFR、I1R1(I2R2)F、IR1F1/IR2F2等多种模式。有研究结果显示,与简单的“IRF”模式相比,在复杂的会话模式(如“IR1F1/R2F2”模式)中,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平等地表达观点,也有更多机会融入互动活动,不至于过度受到教师言语的驱使或控制[1]。也就是说,复杂的会话模式能够更好地维护交际者(学生)的平等权,使其在这种平等、和谐的课堂互动环境中有更多的话语输出,同时让学生能够更清晰、鲜明地感知课堂互动情景,共同构建相互交流的第三空间。
2.适当选用缓和语消减焦虑情绪
为充分体现对学生交际平等权的尊重,教师可适时选用各类缓和语(包括礼貌标记语、称呼语和模糊限制语),将自己置身于与学生的平等人际互动中,减缓教师言语行为的控制感或驱使感,消减学生对课堂互动的焦虑感,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其在轻松、和谐的互动环境中乐学不厌,实现“和谐教学、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1)使用礼貌标记语
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互动的共同参与者,互动交际地位平等。因此,教师应注重摆正自身位置,主动将自己置身于与学生相同的话语语用视角,弱化教师自身高高在上的课堂操控地位。教师作为课堂互动参与者,应尽量少用带有主观倾向的“I...”或“me”等词汇,多运用“We ...”或“us”等具有包含性的词汇实施话语互动。教师的这种包含性互动话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师话语的可接受性,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话语的亲切感,从而增进课堂互动的亲和力,实现课堂互动人际和谐取向目标。
此外,教师还可在话语中增加礼貌用词(如:please)或添加填充词(如:okay、right)等,以缓和互动话语的语力,增加亲和力,弱化疏离感。例如:Then can I ask you to retell the story,please? 这样就缓和了教师要求学生复述故事话语的驱使性,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互动话语交际平等权的关照与维护。再如:Understanding is the first step,okay? 其中的“okay”强化了教师话语对学生的试探性,弱化了教师言语行为的指使力,体现出教师在征求学生的同意,力求与学生保持相互合作,同时体现出教师对学生互动平等权的重视。
(2)适当添加称呼语
在课堂互动活动中,教师向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实施提问时,可适当借助相应的称呼语,以增强话语行为的亲和力。例如:Okay,this young lady,we believe you have more other beautiful pictures to share with us,do you have?以及Yeah,What is your word? This handsome gentleman,we think you have a logical head,how about you? 教师通过添加称呼语“this young lady”和“this handsome gentleman” 礼貌地称呼学生并对其实施提问,有效降低了提问话语行为的驱使性,消减了学生的互动焦虑情绪,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平等权的关照,有助于学生参与互动积极性的提升。
(3)采用模糊限制语
教师可通过在话语中添加模糊限制语(包括缓和型和变动型两类)的方式,使话语信息和自身意图变得委婉甚至含糊,以体现其对学生平等权的考量。例如:I believe that this pretty lady has already got the main picture of the article.I think it shall be better if she can use “because”.其中的“I think”就是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同类模糊限制语还有I suppose,I’m afraid,as far as I can tell等。再如:Maybe English also possess some inner beauty.其中的“maybe”就是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es),此外还有perhaps,somewhat,sort of,kind of,a little bit等都归属这种类型。教师在实施言语行为、表达话语中,添加模糊限制语,体现其建议或猜测的言语表达口吻,弱化言语行为的命令或强制性,使其表达话语更具客观性,而不主观臆断。
(四)尊重学生交际权的语用策略
英语课堂互动中的交际权是指各交际主体之间(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享有的自身与他人施行交往的权利,包括交际参与、交际移情和互为尊重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交际参与是指各交际主体参与课内人际交往的机会,交际移情是指交际主体之间的情感或兴趣的分享与关心,而互为尊重则指各交际主体之间应相互尊重[24]。因此,在课堂互动中,教师要从激发兴趣、消解冲突和推进互动等方面综合考虑自身的课堂话语,充分体现对学生交际参与、交际移情和互为尊重等交际权益的维护,包括策略性地设计提问话题、适时使用道歉话语和选用支持性话语等。引发互动热情的话题可激发学生互动兴趣,道歉言语行为可减免话语误会,化解言语冲突,支持性话语可弱化互动推进的驱使性。这些语用策略既能体现对学生的关心与尊重,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又利于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实现对学生互动交际权的尊重和维护。
1.巧妙设计提问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交互文化背景下英语课堂互动交际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提问话题的合理设计和灵活运用,也就是说设计提问话题既影响各交际主体之间的交互对话内容,也影响其互动合作程度。假如教师在课堂互动中所提的问题涉及个人隐私或者偏向私人化,就会使得学生难以积极、有效应答,这就违反了交际移情和互为尊重的原则,也就是说学生的交际权遭到潜在威胁,因而在互动话题设计上应尽量避免。教师可先从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感兴趣的、能引起互动热情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互动积极性,然后逐步引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提问,紧接着导入课堂主题内容,做到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互动中充分表达自身情感,分享兴趣,拉近人际距离,同时也使学生乐于主动思考并积极融入互动交际,在和谐的互动环境中合作构建语言文化交流第三空间,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这既遵循了交际参与和交际移情原则,也关照和维护了学生的交际权。
2.使用道歉话语行为消解互动冲突
在交互文化英语课堂互动,尤其是在网络教学或课堂讨论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由于文化差异或语用失误导致的各种误会或言语冲突。在话语冲突语境下,教师要教会学生采用道歉话语行为,缓和互动话语冲突,体现对冲突各方学生参与互动交际权的尊重,维护课堂和谐人际关系。德国学者Holger Limberg教授2015年提出的跨文化外语课堂8个道歉教学语用原则有助于促进课堂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25],值得学习借鉴应用。
3.选用支持性话语推进持续互动
教师可选用适当的行为预备语或行为述因语等支持性话语(supportive utterances),帮助其适时传递教学目标所需的语用信息,以有效推进课堂互动,如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例如:为确保与学生同步推进互动,教师可选用行为预备语询问学生是否可以开始推进(如:So shall we begin now?),或是否已经准备好(Are you ready now?),以确保课堂互动活动的顺利、有效推进。教师采用行为预备语为其后续互动环节做好铺垫,减缓了因直接推进所致的言语驱使性,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关注,切实尊重和维护学生的交际权。因此,教师为完成目标教学内容,在需要得到学生的理解并合作的情境下,可选用适当的行为述因语,提前向学生表达推进下一个互动环节的理由。这也是弱化互动驱使性,遵守交际移情原则和互为尊重原则,尊重学生交际权的具体表现。
四、结语
交互文化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的主要方式。依据交互文化语用学、人际关系管理等理论研究成果,对交互文化背景下英语课堂互动人际关系管理问题进行探究,结果显示作为课堂互动交际管理者或主导者的英语教师,在互动交际过程中应依据教学目标任务,综合运用包括积极反馈、启发式纠错、变换会话模式、选用缓和语、设计提问话题、使用道歉话语行为、采用支持性话语等多种语用策略,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素质面子、身份面子、平等权和交际权的尊重与维护,共同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言语第三空间,在融洽和谐的互动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增进人际关系。对于作为互动交际者和语言学习者的学生,教师要训练其良好交际习惯的养成,使其尊重其他参与者的本族语言文化差异,适应多元文化交际语境,积极主动参与互动合作,共同建构第三交际话语空间,在和谐氛围中提升语言知识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关学生话语的语用特征以及非言语行为表现,对交互文化英语课堂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