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展教育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分析*
2022-12-31樊珊南昌师范学院
文/樊珊(南昌师范学院)
在我国当前经济中,会展经济以“透明化展示、交易双方面对面”的方式,已经成为当前的朝阳产业,目前已经逐渐成为现代服务行业的先导。旅游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与会展经济都隶属于第三产业中,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分支,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旅游业与会展经济的发展,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会展旅游。这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并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积极促进旅游业和会展业的融合,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不仅是行业融合的需求,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会展旅游与会展旅游人才培养分析
会展旅游属于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属于一种综合性的旅游形式。与普通的旅游相比,会展旅游具备“影响力更大、创汇能力更强、游客停留时间更长、利润更为丰厚”等特点。会展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名词,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是借助具备各种类型的会议,包括: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专业专题会、科技交流会、节庆活动、体育运动会等,找来各方客人洽谈业务、交流与沟通等,并从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并刺激相关的客人消费。目前,会展旅游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规模也逐渐扩大,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1]。
会展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也对相关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唯有结合当前会展旅游市场需求,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和优化教育体系,才能有效转变当前会展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人才“瓶颈”[2]。具体来说,高等院校会展旅游人才培养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会展旅游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针对江西地区而言,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并极具地方特色,是我国非常优秀的自然和历史旅游场所。近几年,在南昌市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会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已经成功举办了“中国·赣州国际脐橙节”“赣州生态旅游文化节”以及客家文化节、家具博览会等。在会展旅游业的刺激下,江西的经济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随之而来的就是会展旅游人才市场上出现了明显的“供不应求”的矛盾,高等院校唯有重视会展旅游人才培养,才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其次,是促进会展旅游专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与其他的行业相比,会展旅游业具备极强的实践性,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经过专业的、系统化的教育,借助系统的理论指导,才能完成相关的工作。尤其是伴随着会展旅游的逐渐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国外竞争也随之增加。在这一背景下,唯有具备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才能更好地开拓市场,更好地为会展旅游进行策划、管理、服务等。
最后,也是整合教育资源的必然要求。伴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会展旅游属于一项新兴的行业,也促进了高等院校开辟新领域的步伐。可以说,面临新的经济发展业态,高等院校唯有面向市场需求,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科结构,才能为其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从学校的角度上来说,在面向新经济业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整合,推动了高等院校的发展[3]。
二、高校会展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化
针对多数高校来说,会展旅游属于一个新型的专业。由于相关研究比较滞后,高校在开设这一专业的时候,存在极强的不合理性和滞后性。如:课程内容存在分散性、重叠性,对会展旅游内涵和重点把握不够精准,部分高校虽然设置了这一专业,但在课程设置的时候,也存在一定的散乱性,基本上都是依附于原来的旅游专业,而针对“会展旅游”特征凸显不够。甚至个别高校在设置旅游会展专业课程的时候,常常将其与相关的学科混合到一起。如此,由于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致使学生学到的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难以快速融合到工作中。
(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离
基于会展旅游的特点,人才需求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类人才、企业支持型人才、企业辅助型人才。其中,企业经营管理类人才应具备战略管理、项目、招商、营销等多方面的素养;企业支持型人才则属于场馆的管理人才,不仅要负责场馆的日常管理,还要负责与参展的商家进行沟通和交流;企业辅助型人才则主要是指基础性人才,包括:广告、技术服务、接待等。纵观我国高校会展旅游业人才培养现状,由于我国会展旅游业的起步相对比较晚,高校这一专业设置也只有几年的时间,几乎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同时,由于高等院校对会展旅游的认知不够深刻,对其人才需求把握上存在偏差。在这种情况下,致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常常只能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难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类和企业支持的需求[4]。
(三)教材内容不相符
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业态,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唯有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但在调查中发现,我国高校在培养会展旅游人才的时候,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基本上都是在借鉴其他国家教育体制以及知识结构进行的,存在极强的模仿性。另外,当前高校会展旅游教材中并未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由于对会展旅游业了解不够,致使编制的内容比较陈旧,难以满足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
(四)缺乏教学实践
会展旅游具备极强的实践性,高校在培养相关人才的时候,唯有立足于“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等新兴育人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目前,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现状不甚理想,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基本上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并未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致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毕业进入到工作中,常常由于缺乏经验无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五)师资力量薄弱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保障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我国高校会展旅游教育现状来说,由于兴办比较晚,高校的师资力量尚未到达这一水平。一方面,部分教师、专家觉得该专业发展空间比较小,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参与到相关研究中,致使学校缺乏相关的师资力量;还有部分高校中会展旅游专业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旅游管理专业中转过来的,但是两个专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专业的教师难以满足会展旅游专业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会展旅游属于一门新兴的专业,缺乏借鉴的经验,学校也忽视了教师的培训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会展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5]。
三、高校会展旅游融合教育路径研究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针对会展旅游专业来说,极具综合性,不仅需要大量的理论指导,还需要应用学科进行支持,其中涉及多种学科知识。会展旅游专业这一学科的特点,就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复合化。鉴于此,高校在确定会展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要以市场人才需求作为导向,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类人才、企业支持型人才、企业辅助型人才不同的工作需求,对学生的会展旅游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等进行培养。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对会展旅游业的国内外形势、发展形成全面、系统化的认知,掌握会展旅游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等,强化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真正将其培养成为一个高素质、具备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6]。
(二)建立学校内部模拟实验室,加强学生会展运作能力的培养
会展专业的项目化教学离不开学校内部的仿真实验与实践教学。校园仿真实验可划分成展示仿真和仿真演示。透过会展仿真试验,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展览的立项、主题、招商、服务、预算及运营,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对参展企业和目标受众进行高效的服务,让学生熟练掌握会展市场运作及筹备工作流程,具备会展市场及场地服务的经营管理技能,学习会展示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及运用技巧,精通展览信息化管理工具,制作专业展览宣传资料。在此基础上,学生可借由会展的仿真试验,了解其工作流程、基本方法及运作技巧,以提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三)加强校企合作,打破会展业与旅游教育之间的信息孤岛
除了在校园里设立实验室,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实习,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接触到国际会展的发展动向,熟悉会展的操作过程。因此,高校要加强和会展企业的协作,以会展企业、行业协会等形式,积极参加本地会展的各项工作。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工学一体化,为了真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的需求,高等院校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还应突破“学校单独育人”的模式,与企业进行合作,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等新兴育人模式,真正实现工学一体化。持续加大开放教育力度,以“开门办学”的思想为指导,通过举办展览、会议、节庆、大型活动等形式,把大学生送入会展活动场地进行实习,通过实习来验证专业的学习成效,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要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长久的会展实习场所,要了解各大会展企业的岗位设置以及用人诉求,并结合实习目的与企业进行良好沟通,建立定期联络、专人负责的对话机制,充分利用会展企业实践平台,消除会展行业与旅游教育之间的信息孤岛,让学生能够实时了解会展行业的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在会展企业中展开实践,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旅游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会展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实习效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会展旅游专业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高校师资力量,唯有构建一支高质量的师资力量,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为了向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性人才,必须要立足于会展旅游专业的特点,努力打造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首先,为了打造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学校还应对校内的师资力量进行整合,如:与会展经济相关的经济类、设计类、旅游管理类的教师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更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其次,针对学校现有的教师来说,应积极鼓励其到重点院校进行深造,借助系统化的学习,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等,不断提升其教学的活力;还应鼓励学校现有的教师到会展旅游企业兼职,以便于在实践中获得最新的行业动态,并形成极强的实践能力,这些都为高效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在工学一体化的背景下,高校在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过程中,还应积极聘请会展旅游业的精英到学校任教,如:与旅行社、名牌酒店、会展企业等进行合作,请相关的工作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或者兼职老师等。由于这些老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的时候,可借助其专业性、实践经验开展教学,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10]。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会展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会展旅游人才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高等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场所,唯有迎合市场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展会展旅游专业,并基于会展旅游业的特点,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提升会展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质量、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以满足会展旅游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关链接
旅游业发展规划是国家或地区为发展旅游事业,对所属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开发、利用、保护进行全面规划和总体部署,确定旅游业的发展总方向,各种建设项目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布局,以保证旅游业各部门的协调发展。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规划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主要内容有:旅游资源开发序位的确定,旅游土地的利用,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发展,物资供应和交通建设,旅游市场,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培训,投资来源和投资规模等。
不同地域范围的规划具有不同深度。国家级规划要求立足于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制定国家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政策、重点地区和投资方向。区域级规划要以国家规划为指导,确定资源开发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按照开发、利用、保护的原则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求取最优方案。地区的规划涉及许多具体设计,包括:确定地方旅游地建设风格,交通、游览线的安排,旅馆、饭店和服务网点的等级规模、空间布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