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税务筹划问题与对策
2022-12-31覃文霞四川精上缝纫机有限公司
文/覃文霞 (四川精上缝纫机有限公司)
国内税收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税收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制造企业的税务筹划空间随之增加。
高质量的税务筹划活动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经营目标,而且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税务筹划更是制造企业节省成本支出的有效方式,加大企业的资本控制力度。在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制造企业的税务筹划整体水平不高,因税收政策差异性特征明显,导致制造企业的税务筹划面临较多的困惑和误区,使税务筹划难度增加。
一、税务筹划概述
简单来讲,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详细掌握国家税收政策和法规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在经营、投资等涉税事项发生之前作出的税务规划,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降低纳税人税负,最终的筹划结果反映在实缴税款中。在税务筹划期间,企业需要综合比较税负和企业利润,既要实现企业税负降低的目的,也要兼顾最终筹划目标,即税后利润最大化。
二、新时期制造企业税务筹划的思路——以高新技术产业类企业为例
(一)投资活动方面
1.筹划组织形式
企业组织形式有个人独资、合伙制、公司制等,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不同,个人独资和合伙制组织形式只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公司制则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国家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力度较大,所得税按照15%税率征收,但是高新技术企业内部人员大多都为高素质人才,其薪资报酬高于普通企业员工,如果高新技术企业设立非公司制企业,则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较高,企业将承担较重的税负。公司制组织形式下,高新技术企业税后分红按照20%计算汇缴所得税,税负相对低,而且高新技术企业一直都处于高风险环境中,抵抗风险能力不高,如果采用无限责任的组织形式,将加剧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经营结构稳定性。
2.选择注册地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地区经济实力差异较大,为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向相关地区倾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资本投资地区经济发展,进而缩短地区经济差异。高新技术企业可利用税收政策的差异性,在税收洼地注册,或是在一线城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园区成立公司,一方面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也可迅速吸收园区附近的高等院校人才,为企业储备人力资源。
3.规划投资方式
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收益部分需要按规定纳税,不同形式下的投资活动税负也有所差异,企业在投资之前,需要从税务层面规划投资方式,选择对降低税负有利、税后利润高的投资方式。如某高新技术企业有2000万元闲置资金准备用于对外投资,分别设计两种投资方案,一是其他企业联合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二是直接全部购买国债,假设方案一企业每年可获取90万元股息收入,属于免税收入;方案二利息收入按照按利率5%计算,可收入 100万元,且属于免税收入,是企业的投资收益。从税务筹划层面分析,两种方案都能够免税,但是方案二的投资收益高于方案一。由此可以看出投资方式的选择税负低或是免税均不是主要条件,企业必须同时兼顾税负和利润因素,选择税负低且收益多的投资方式。除此之外,投资免税收入的税务筹划不容松懈,因为免税收入必须符合政策规定条件方可享受此项优惠政策,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该深入解读税收政策,并向税务机关咨询相关事项,从而合理筹划,实现预期目标。
4.招募国家鼓励的特殊人员
高新技术企业在投资活动频繁发生时期,人员缺口迅速扩大,在此期间,高新技术企业既要重视招揽高素质人才,同时也要从税务筹划角度出发,招募符合国家鼓励要求的特殊性人才,比如残疾人,可以适量招聘残疾人员进入文职岗位。《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六条规定: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 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 加计扣除,招聘残疾人员的高新技术企业应缴的企业所得税可有效减少。
(二)融资活动方面
1.融资方式
企业融资活动所采用的融资方式也可作为税务筹划路径,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项目数量众多,资金需求缺口大,在研发生产过程中融资活动相对多,一般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或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的方式融资。不同发展时期企业适用的融资方式以及所需的资金规模不一致,对税负的影响也不相同,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科学选择融资税务筹划方式。
贷款融资、发行债券融资中产生的利息可以按照规定抵免一定的企业所得税,从而减轻企业的税负压力,但是税负减少不等于税后利润增加,如果利率高于息税前投资收益率,则权益资本收益也将因债务增加而减少,出于价值最大化考虑,高新技术企业应当综合考虑税负和税后收益,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税负,争取最大的税后利润。
2.资本结构
企业资本分为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以发行股票形式产生的权益资本无需偿还本息,但是股息红利不能在税前扣除,而且股东必须按照实际分红数额缴纳个人所得税。债务资本可抵免企业所得税,但是需要支付本息,短期内企业可能需要承受较高的资金压力。
因此,在融资活动中,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重视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在向金融机构贷款时,企业可先采用财务杠杆,控制财务杠杆比例,在比例达到临界点时通过权益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在资本结构筹划期间,高新技术企业应当注意分析不同融资方式的节税效应以及财税风险,确保企业融资活动成功。
(三)运营活动方面
1.固定资产折旧
高新技术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正常损耗以及外部环境变化等,对固定资产的价值影响较深,企业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并计提折旧额,同时固定资产折旧也是企业进行所得税筹划的重要路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年限对最终折旧额的影响不容忽视,从折旧方法角度分析,固定资产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对应计算的折旧额也不完全相同。以Q高新技术企业为例分析,其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该企业于2019年购进技术设备,原价值35000万元,折旧年限五年,残值率10%,该设备符合一次性加计扣除政策,以下对不同折旧方法下的筹划如下:
第一,直线法,2020-2024年的年折旧额均为6300万元,最终累计折旧额 31500万元;
第二,双倍余额递减,2020-2024年的年折旧额依次为:14000万元、8400万元、5040万元、2030万元、2030万元,最终累计折旧额31500万元;
第三,缩短折旧年限,2020-2022年的年折旧额均为10500万元,最终累计折旧额31500万元;
第四,年数总和法,2020-2024年的年折旧额依次为:10500万元、8400万元、6300万元、4200万元、2100万元,最终累计折旧额31500万元。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不同折旧方法的最终折旧额相同,区别在于每年折旧额不同,对每一纳税年度的所得税负影响不同。此外,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享受一次性扣除政策,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资产可以一次性扣除,此项政策延期至2023年12月31日,如果该高新技术期望在2020年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则可以选择一次性扣除,如果在未来三年内达到税收利益最大化,则可选择缩短折旧年限法,因为此方法折旧额最多,对税负的影响最大。
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生产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按照规定用于研发活动的费用中未形成无形资产的部分按10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部分按200%税前摊销。在强有力的税收优惠政策之下,高新技术企业应紧抓政策优势,充分应用税务筹划手段,对研发费用进行精准归集和核算,并且合理增加研发费用,提高研发活动质量。此外,企业的研发费用可以选择资本化或是费用化处理方式,根据政策规定,企业可将研发费用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从而实现递延纳税目的,而若是高新技术企业正处于亏损阶段,则必须减少前期费用列支,应当将研发费用资本化处理。
(四)利润分配活动方面
高新技术企业在盈利的同时,利润分配活动也应同步开展,其按照弥补亏损、提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红利的顺序分配利润,利润分配活动中的税务筹划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资本公积转为资本,企业利用公积金或者是没有分配的利润转增资本,以此实现资本增值,而且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二,股利分配,高新技术企业的股利分配形式一般有现金、股票、财产红利三种,不同方式对应不同的税务处理方法,存在较大的税务筹划空间,在实务中,高新技术企业可根据分配形式确定税务筹划思路,制定准确的税务筹划方案。
三、制造企业税务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政策解读不够全面、深入
部分制造企业认为经营重点需放在压缩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未能高度重视税务筹划对节省税务成本的重要作用,甚至企业个别人员对税务筹划的理解错误,仍旧将其与逃税漏税行为划等号,企业内部对税务筹划的认知不统一导致税务筹划工作面临障碍,使税务筹划方案制定以及执行难度增加。同时,因税收政策不断调整,而且各个地区的税收政策存在差异,但是制造企业未能全面掌握税收政策,财税人员对最新的政策解读不及时、不准确,业务人员对财税政策的了解处于空白状态,进而导致税务筹划活动的政策依据不充分,税务筹划空间缩小。
(二)税务筹划目标不够明确
清晰的目标是确保税务筹划合理的关键,也是达到节税目的的核心要素,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制造企业的税务筹划目标不甚清晰,其将节省税务支出作为核心目标,从而忽视企业整体税后收益,导致税务筹划方案有失偏颇,虽然部分税种的税负大幅度减少,但是企业的税后收益并未达到预期。缺少清晰的目标指导将不利于制造企业构建完善的税务筹划管理体系,影响各部门协作交流,将削弱财税管理力度,且产生不必要的成本费用。
(三)筹划方法较为落后
在新税改环境下,税务筹划方法呈现多样性特征,从制造企业发展角度而言,其税务筹划活动不仅要在满足税法规定的基础上贴合企业的特点和行业特点,更要与时俱进,以先进的技术手段有序推进税务筹划工作。现阶段,制造企业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尚未完善,系统集成不到位,在工作中未能有效归集和分析各个系统板块内的涉税活动经营数据,导致税务筹划的数据基础不够坚实,个别经营环节的税务筹划仅仅是管中窥豹,未见全貌,未能达到最佳的筹划效果。
(四)税务风险控制不到位
制造企业税务筹划过程中也面临严峻的税务风险威胁,风险分布于各个经营环节,且存在不确定性、突发性特点,对此,制造企业必须加大力度管理税务风险,严防死守,最大限度地化解风险对税务筹划造成的负面影响。然而,制造企业的全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尤其是在税务筹划过程中,财税人员对税务筹划风险的防控分身乏力,难以快速识别和控制风险,加之业务人员的配合度不高以及缺乏税务管理经验,导致税收执法风险、政策风险等被忽略,缺少风险预测,进而导致税务筹划方案的可行性减弱,甚至与税收政策存在出入,企业税务筹划可能付之一炬。
四、制造企业税务筹划优化对策
(一)加深对税收政策、税法等的解读和学习
在当前税收环境下,制造企业必须全面掌握最新的税收法规和政策,在政策指导下有序推进税务筹划,既要实现节税增效目标,更要促进优化企业的产业机构、营运能力,夯实企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目前,制造企业财税人员需自主学习和解读税收政策,并且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税收政策培训学习活动,同时涉及涉税活动的业务人员必须积极了解相关政策,在实务中配合财税人员的工作。财税人员在税务筹划期间,应当深入业务部门,从业务前端分析涉税活动,合理拓展税务筹划路径。
(二)制定适宜的税务筹划目标
制造企业必须制定清晰且适宜的税务筹划目标,指导税务筹划活动有序开展,首先,管理层要把握战略目标,从企业全局角度出发,指导税务管理组织确定税务筹划框架,制定税务筹划目标,在原有的节税目标基础上加入提高企业税后收益的目标内容,以降税增效目标为导向引导税务筹划活动。其次,遵循税务筹划基本原则,跳出传统思维框架,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税务筹划问题,明确税务筹划重点,如税务核算、资金管理等。
(三)采用多元化筹划方法,制定适宜的税务筹划方案
税务筹划方法直接影响企业的税务筹划效果,因此,制造企业可在现有基础上对税务筹划方法进行创新优化。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无疑为各行业领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同时也成为当前政府部门税收征管的有力工具,对于愈加严格的税收环境,制造企业必须持续提高税务筹划质量,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税务筹划。对此,制造企业可针对内部现有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一方面强化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抓取、收集、分析等功能,依靠信息系统实时获取外部税收政策变化信息,及时了解与制造行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加速推进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的财务、业务、资金、人力资源等多个系统集成,或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内部信息实时共享,减少税务筹划期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滞后等现象。同时通过信息共享打破地域限制、时间限制,营造更快捷、更广泛、更安全的税务筹划环境,切实提高税务筹划质量。
(四)加强税务风险管理
制造企业必须深化全员的税务风险防控意识,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以制度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指导其有序应对税务风险。同时健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根据当地税务机关发布的指导文件依次确定风险管理目标、调整管理机制、制定管理措施、评估风险、反馈和改进风险,全方位控制税务风险。此外,继续利用税务管理系统,借助信息手段实现全面风险监测,根据系统收集的内外信息,比对税务筹划方案内容,一旦识别方案中的不合规、不合理内容或是存在潜在风险隐患的内容,则立即反馈至财税人员处,由其调整筹划措施,及时止损。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税改背景下,制造企业应充分把握税收优惠政策,利用有限的税务筹划空间降低企业的税务支持,把控经营成本,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并合理规避和化解税务风险,稳步实现降税增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目前国家针对生产制造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制造企业提供适宜的税务环境,与此同时,制造企业需要优化自身税务会计核算,合理筹划和安排各项经济活动,全面应用税收政策,保证企业长效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