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基层镇政府部门对促进就业实践的探索与总结

2022-12-31马红梅如皋市江安镇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

品牌研究 2022年34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岗位技能

文/马红梅(如皋市江安镇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

为实现城乡经济均衡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提出乡村振兴的重大发展战略,经济发展从高速度到高质量换轨、进行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主抓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创业就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基础的重要工作。借助本地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就业的有力抓手,如皋作为“长寿之乡之典”,多年来立足当地落实乡村振兴、文旅创新、城镇化建设等工作,借助本地"六横四纵"的交通格局,江安镇是内河水域直通长江,身居"四水绕城"的“四宜古镇,“五彩江安”的独特乡镇,开展了一系列接地气、见实效的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的各项工作。

在充分挖掘本地地理区位、文化积淀、自然资源等独特优势的基础上,切实推进“放管服”职能转变,把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等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坚持市场发展导向和政府宏观引导共同发力的经济发展思路,支持辖区内市场主体以双碳目标为产业升级的新契机,积极推动技术革新和科研创新,吸引优秀人才“上山下乡”,选拔培养各行各业的领头雁、带头人,密切关注企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及时提供岗位技能升级和行业新知识培训,提升就业群体的职业能力;同时因地制宜落实相关创业扶持政策,鼓励科技创新、灵活创业带动新型就业方式;关注银发族的劳动价值发挥,给“长寿”赋予新的社会价值,盘活本地包括年轻老人在内的各类人力资源,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落实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

一、企业用工的需求形势

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决定了用工需求和技能需求,有着自身的利益目标和市场规律,用人单位从劳动密集型的劳力需求到科技创新型的智力需求渐成趋势,打破了工业生产流水线的标准化作业模式,创新性、智力型人才,成为打造地方特色经济的迫切需求。

而面对时期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的复杂局势,企业为了应对生存压力,压缩各项运营成本,同时还面临着产业转型、技术升级的发展压力,导致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存在结构化短缺和过剩的现象。如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特殊时期防控的各项工作中,为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及时出台援企稳岗一次性补助政策,对因特殊时期影响暂停营业的市场主体进行补助,一方面积极支持企业稳定订单并扩展市场,另一方面推动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稳住市场主体的基本盘,是特殊时期促进多种就业的重中之重。

(一)企业岗位的技能与数量需求

人口红利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资源,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高等教育普及、职业教育扩展等因素的推动下也在发生变化,逐渐向人口素质红利转型。比如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很多农民工就业进入建筑行业,但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作业方式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改进,减少了一部分劳力岗位和人员数量需求;同时也对存量岗位的工作技能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要求,比如使用新设备、掌握新知识的技能,这些用工需求的具体变化,加上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薪酬绩效机制滞后等情况,产生了近年来结构化“用工荒”的现象亟待改变。

对内部管理进行系统全面分析,是企业优化人才管理机制的必修课,直接影响着招聘效率、在岗人员的工作绩效。尤其是面对国际化的市场竞争,利润空间被上游原材料供应成本、下游客户采购价格以及运输费用、关税壁垒等多方挤压的情况下,压缩人工成本是企业的断尾求生的无奈之举,但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利用好人口素质红利的资源资本,进行产业升级,才有可能突出重围,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企业自身的经营与管理能力

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轨趋势,推动了企业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改进,加强内控管理,促进企业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经营理念,充分利用人力资本的创造性价值,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对于存量岗位的技能清单进行澄清和量化,并设计相应的岗位任职标准,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实现精准招聘、内部人才盘点,实现人岗匹配的最优化配置;有针对性的开展岗位技能培训,降低培训成本,提高人员的适岗率和绩效成果,保持岗位人员待遇合理公平,保障关键人才队伍人员稳定。促进企业降低各项隐形的人工成本,为应对各种经营风险和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促进就业的前提是企业发展

稳住企业就是稳就业,中央的经济会议明确提出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工作任务,各省市各单位在特殊时期防控的条件下,积极促进辖区内复工复产,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进度,以实现多种劳动力人口就业的民生目标,在发展中解决发展的问题,当前经济发展的多重压力和考验,同时也是企业创新升级的契机。

充分理解并应用政府出台的促进就业各项政策,结合本地资源优势,促进市场主体配置资源进行新旧转换动能,抢占新的市场发展机遇;积极宣传就业优惠政策,调研就业群体的就业意愿和需求,鼓励参加职业新技能培训,提高职业竞争力。以扎实的工作实践,实现上下同心、多方发力,共同完成新时期经济发展中最为关键的民生就业。

事实上,近年来新兴行业、新型职业的不断更新,也在佐证一个朴素的规律:经济有周期,发展是永恒。千方百计助力企业突破各种关口谋发展,各种政策鼓励创新创业,以促进就业这个基本目标,推动产业布局、技术创新的区域发展战略落地,让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人才流动为本地发展创造价值,盘活劳动力这项核心资本,打造特色经济小镇,实现以人为本的治理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

二、就业群体的职业技能

企业的市场竞争,必然要求企业所用人员的岗位技能符合业务要求,这贯穿在企业经营发展的全过程。新招用的人员需要考核工作技能和知识储备,以降低招聘成本和招错人的机会成本;对于在岗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和新知识的培训,以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产出。

从就业群体来看,追随就业热点的就业、随大流的学习技能较为常见,或者一些岗位不需要专门学习新的工作技能,但需要有工作方法,因此进入同一个行业就业,但是劳动报酬的结果大不相同的现象是存在的。比如送外卖、快递,熟悉片区交通路线和交通规律,能安排好每天的送件路线和时间,月入过万的快递小哥,通常都会有自己有效地工作方法来达成收入目标。

当今新时期的就业群体,呈现出年龄分布、知识结构、职业技能、从业经验等多方面的多样化,同时在行业发展、职业变化的趋势下,更需要就业群体能主动进行职业技能学习和知识积累,以利于自身在就业市场的价值实现。

(一)精准促进就业

为掌握辖区内全面的就业情况,本单位积极与各村委会、居委会紧密协同联动,成立村居级就业服务工作站,安排专人负责对区域内各类就业需求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推动建立就业服务平台(如皋市标准化建设项目创新的基本公共服务新模式——人社“e路”通),实现劳动人口信息数字化,便于制定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的针对性方案和实施细则。

当前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返乡人员以及退休返岗人才等群体的技能特点、知识结构以及就业需求,采取订单式人才输送、定制化人才培养等精准就业措施,释放各类人才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储备,充分发挥人口素质红利的人才资源优势,并及时落实相关的就业促进政策,制定精准就业的实施方案,向企业提供适岗人才,为人才畅通就业渠道,助力本地区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鼓励创新创业

为落实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要求,相关各部门加大了简政放权的工作力度,并着力在政策制定、市场放开、培育主体等方面完善机制建设,统筹协调地区资源,制定普惠性创业支持政策措施,以制度创新、政策精准促进创新驱动、创业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激活各类资源的市场价值,构建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提高公共服务的效能和效率,营造创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凝聚成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动能。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四十年,也是各类人才在知识积累、专业技术、从业经验等方面持续积累的阶段,结合信息时代的数字技术,在推动本地文旅、非遗等产业方面,各类人才流动逐渐体现出强大的市场引领效应。比如消费端的农产品、文旅、美食等在线直播,制造业产业园区的技术创新,复合型、知识性、技能型人才在新时期的“上山下乡”,实施精准化小微创业帮扶策略,坚持需求导向,释放创业活力,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实现产业升级至关重要。同时注重创业政策的协同落实,制定并落实税收减免、创业担保贷款与贴息的政策扶持,畅通创业渠道、配置市场资源,以推动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发展驱动、业态转型升级,促进人才资源流动,发挥人口素质的红利价值。

(三)组织多种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追赶工业化发展的步伐,实行八级技工制度,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加快了各个领域工业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技术等级标准的变化,八级工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近年来,为培养高技能人才、解决人才结构性矛盾,国家制定实施了《职业教育法》,促进了2022年新“八级工”制度的出台。根据本地区的自然优势和发展阶段,制定本土化的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加强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的教育培训,适时进行就业引导,本单位制定了适合本区域特色的就业政策,并责任到人负责具体落实。新时期的职业技能培训,充分挖掘、激发不同就业群体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化技术人才,提高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另外针对有意愿、有能力投身创新创业的群体,开展创业项目的辅导工作,实施项目式创业帮扶加护,鼓励多业态、个性化、多领域的创业行动。根据不同的创业项目,引进优秀的企业家、行业专家等社会资源,组织创业辅导的培训课程,开设包括项目管理、经营管理、人才管理、财务管理、市场分析等专业课程,以高质量创业促可持续就业,加快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进程。

三、政策扶持与社会保障

各地按照本地的实际情况,依据就业促进政策制定实施细则,因地制宜设计促进就业的各项保障措施,贯彻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以实现“六稳”、促进“六保”的工作任务,稳定国家经发展的基本盘,助力新旧动能转换,为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我单位首先组织镇、村工作人员和企业人员对于国家、省、市级出台的就业促进相关政策进行全面深刻学习,理解就业促进的总方针、大原则;其次结合对本地区内产业园区、企业经营、行业分布以及就业人员情况的实地调研,建立行业发展、企业用工与就业动态的大数据信息库;再次,对关于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进行整理与解读,多渠道发布、宣传就业创业促进的相关政策,并采取专人对口负责的方式,面向企业组织、就业人员分别进行就业扶持、创业优化等政策和实施细则的宣传贯彻,并深入企业、社区开展宣传,帮助企业和个人树立发展信心,积极探索发展路径,以实际行动践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

(一)面向市场主体的政策

在大环境不确定因素叠加的形势下,我单位积极推进工作人员下沉到产业园区、企业组织等市场主体,及时进行就业促进优惠政策宣传的同时,首先助力企业生产经营的有序稳定,企业有发展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也是吸纳就业群体的根本。然后与企业协同联动开展空岗情况调查分析,实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岗位技能需求,推广各种形式的招聘服务,落实常态化招工的就业供需对接、组织岗位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支持。

以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各项政策,切实助力企业经营发展,并及时根据特殊时期防控的情况,结合复工复产的各项政策,落实社保费阶段性缓交、“稳岗返还”补贴等惠民惠企政策,为市场主体承担社会责任提供稳岗保障的优惠政策,确保企业经营稳定、产业发展有序。

(二)鼓励创业发展的政策

为鼓励各类人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灵活就业、小微创业,本地区从优化创业投资环境的角度,提高办事流程效率,并实行全流程跟踪服务,采取了一揽子创业服务举措。

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向各类人才宣传本地区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以及构建良好投资环境的具体行动,吸引有创业意愿和计划的优秀人才来本地区创业发展;优化市场准入与监管的工作流程和服务质量,并及时提供跟踪服务,让创业人才全神贯注谋发展、一心一意搞经营,提高以创业促就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果;另外落实创业扶持的各项标准和优惠政策、一次性创业补贴和综合补贴、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优惠政策,全方位服务于创业创新,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

(三)促进就业落实的政策

近年来在行业变革、产业升级等经济转型带来的就业问题,国家推出一系列的就业促进政策,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改善岗位结构化人才短缺、人才就业渠道不畅、职业技能不足等情况,并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市场规则,促进市场主体配置各项资源的能效和动力,实现各类人才、市场主体以及社会发展的共创共赢共享的协同目标。

为促进各类人员的就业,我单位开展了一系列就业服务工作,包括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就业适岗率;特定技能人群与对口单位的精准就业方案;安排工作人员深入企业组织,详细了解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对吸纳就业的企业实行补贴;特定就业群体的职业技能提升和岗位开发等,比如大学生的就业实习岗位,结合职业技能提升,可直接提升就业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对于就业群体进行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补贴,稳定就业群体的职业心态和就业期望。对于多样化的就业人员,采用分类施策的方式,促进不同群体的高质量就业,为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落实奠定基础。

四、综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事业,就业岗位稳住存量、拓增量,鼓励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等多种就业促进措施,落实各类人才以自身的技能实现个性化就业,体现了政府的“手”、市场的“手”共同发力的统筹作用,推动稳企业、促就业、保民生的国家战略及时有效落实。我们通常都能理解,危机挑战同时也是发展机遇,自2020年特殊时期以来,对于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叠加产业布局、技术升级、人口结构等发展进程的因素,以及经济周期、外部因素等不确定因素的冲击,压力和挑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危机中的机遇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发展特色地方经济的实际环境中,以“就业”这个具体工作为抓手,全力践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各项事业的进展。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岗位技能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