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老师是写出来的

2022-12-31孙敬彬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慎思实际行动一节课

孙敬彬 _ 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

在一次采访中,当被问及“最想对青年教师说的一句话”时,师父华应龙老师是这样回答的:“好老师是写出来的。”这是华老师的成长感言,他就是这样以写促思、以写促读、以写促教的。

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非常喜欢读华老师的文章。他的文字有思想有温度,让人百读不厌。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华老师特别会写:才思敏捷、下笔千言、挥毫万字。但华老师在很多场合都说:“其实,我是不会写作的。”对此,华应龙名师工作室的伙伴们深有体会。

在工作室中,华老师总是鼓励大家把自己教学中的真实思考写出来,而他总是率先垂范。上每一节课,课前要写慎思,课后要写明辨。他经常在群里发很多思考:为什么想到这样上课、课上遇到什么问题、还可以怎样处理等。当我们听他的课,读他的慎思、笃行、明辨,总感叹他的妙手天成。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实际每一点都是他苦思冥想、聚沙而成,有的甚至是梦中所得。正如孟子所说:“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耳濡目染,工作室的伙伴们也逐渐学会了像华老师那样去思考每一节课。

当然,越真“思”越知困,越真“思”越知不足。慎思要能旁征博引、竭泽而渔;明辨要能反求诸己、择善而从。这就需要持续地阅读,让“源头活水来”。所以,华老师每天早晨5点半就会带着工作室的伙伴们开启共读时光,长年坚持,从未间断。华老师把自己读到的好作品及时推荐给大家,把自己读书时写的思考及时分享给大家。如果发现和哪位伙伴研究相关的内容或素材,他会精准推送,切实解决其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如在读到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一篇报道中,他曾写下:“可以上一节‘数说长征’,谁来上?”在读到《国球乒乓与中国智慧》时,他批注:“化错与中国智慧,谁写?”读书,让每位伙伴收获了更多思考,每天的导读分享点燃了工作室伙伴们思考的热情,也触发了大家把自己思考及时整理并且写出来的冲动。

为了帮助大家写好自己的真思考,华老师把自己从编辑那里得到的经验,总结成写文章的八条约定。从字体、字号到格式、图片、引文等都给以具体要求,切实解决伙伴们怎样写的问题。其中有一条是:“自己没有读十遍以上,不能发给他人,‘妆未梳成不许看’。”他带头把自己写出来的思考发在群中,请大家批评指正。如果大家给出修改意见,他还会提醒大家对比修改前后的变化,体悟他是如何修改的,他常说:“其实我不会写作,文章是改出来的。”

对于大家写出来的思考,无论多忙,华老师都会在第一时间提出修改建议。很多次,我在深夜收到他发回的修改建议,特别感动,也很是不安。而华老师却说:“敬彬,非常抱歉,回复晚了。”从2020年起,华老师带着工作室的伙伴们一起做小学生的数学阅读推荐。123篇推荐稿发在“华应龙化错化人”公众号上,每一篇文章从标题、结构到标点,他都会给出很多建议。“您看改成这样是否合适?”“您看是否可以这样……”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他用实际行动教会我们如何去写好自己的思考,写好自己的人生故事。

当工作室伙伴的文章发表了,华老师又会第一时间带着大家给予祝贺与鼓励,让作者感受幸福,收获感动。工作室的伙伴们不断把行动转化为感动,又不断把感动转化为实际行动,写出了更多精彩思考,也成就了更多伙伴的精彩人生。

现在,“好老师是写出来的”已成为工作室伙伴们的共同信念。因为,好老师写的是自己的真思考,写的是自己的教学做合一。好老师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猜你喜欢

慎思实际行动一节课
慎思·慎言·慎行
华淮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托马斯的一节课
慎思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从《傅雷家书》看傅雷音乐教育思想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以实际行动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