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2022-12-31靳爽
靳爽
(吉林森工集团投资有限公司,长春 130000)
1 引言
面对经济发展及改革深化,我国消费市场不断拓展,因此企业间的竞争逐步加剧,合理筹措资金、保持经营稳定性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维持自身长效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融资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实施具有科学预测资金规模、有效节约融资成本、合理优化资本结构等多重价值。然而融资过程中,由于融资渠道、融资规划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企业面临着较高的财务风险。因而企业需要探寻财务管理优化的可行性路径,保障企业项目投资及运营发展资金的及时性、低成本、充足性筹集,从而推动自身健康性与持久性发展。
2 企业融资过程中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2.1 融资渠道过窄、资金不足限制企业发展
资金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企业发展能否平稳、持续的重要影响因素[1]。因此,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将资金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内容。然而部分企业财务管理实施时,对于融资渠道的拓展与优化重视不足,主要体现为所采用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且过于简单,一旦融资渠道受阻,可能会因资金筹集不及时或不到位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若是企业资金链断裂,还可能为企业带来破产或倒闭风险。
2.2 融资方式选用不当,易因决策失误诱发财务风险
现阶段,国家逐步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与方式。然而部分企业融资过程中,由于未制定长期性的融资管理规划,对融资结构的科学性分析不够充分,可能会作出错误的融资决定,进而导致企业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例如,部分企业发展初期采用股权融资模式筹集资金,而在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之后,会引入多种融资产品,会应用多种不同的融资方式。此时,若是企业融资规划不足、财务管理能力欠缺,将无法筛选出契合企业当前发展阶段的最佳融资方式及融资结构,将可能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发生隐患。
2.3 融资方案不合理,资金风险发生率高
由于财务部门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一些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不足,制定融资决策、管理筹集到的资金时,未征询财务部门的意见,也未结合财务数据确定融资方案及资金管理方案,可能会因融资方案制定不够科学,进而导致融资风险产生。与此同时,部分企业不具备统筹管理理念,融资资金利用管理不够规范,资金错配管理体系未科学构建,未能实施精准的资金成本核算,致使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融资超限、资金低效流转等问题,不仅企业融资资源被浪费,还会产生较高的财务成本,从而增大企业的资金风险。
2.4 融资信息收集渠道不通畅,存在决策风险发生隐患
企业经营发展中,常会采取负债经营方式,在外部资金支持下保障自身经营的正常运转,加快自身发展速度[2]。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环境下,为提高融资成功率,许多企业的领导层亲自负责融资事宜,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还设有专门的融资资金管理部门,企业管理层、融资决策参与人员对融资信息的了解度较高,然而财务管理人员对融资信息的掌控度有所不足,因而财务人员为融资实施所提供的材料数据可能与需求不符,或是材料提供速度较慢,进而会影响到融资方案的实施进度,导致企业面临较高的决策风险。
2.5 财务监督管理不到位,融资资金利用保管不当
融资既关乎企业自身发展,同时也与股东利益有直接关联。因而,企业管理者所制定融资决策是否科学、合理,会对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内部管理的和谐性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分析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发现,部分企业未能清晰界定高层管理者的职责义务,部分管理人员为获取较高利益,可能会过于追求融资规模的扩大。而由于财务监督管理体系并不完善,未能针对融资过程给予严格监管,导致融资资金管理中存在资金被挪用的隐患,或是存在资金大量闲置的问题,因融资资金未得到有效的管理与利用,会限制企业经营发展的健康性与稳定性。
2.6 财务部缺乏独立决策权,易引发融资活动风险
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经营决策权主要由高层管理者掌控,财务部门主要负责收入与支出核算、费用报销与工资发放等基础性工作[3]。由于财务部门不享有充足的管理权限,管理责任界定不够清晰,因而财务工作难以独立开展。企业运营过程中,为保障项目运行或促进经营发展,需要筹集大量资金,但因存在多种不同的融资品种,企业需要在多个部门共同商讨下确定资金利用方向,并共同制定融资方案。然而各部门为确保本部门利益,直接向高层提交资金利用申请,在上层压力下,财务部的运营数据无法发挥决策支持作用,虽然各部门诉求得到了满足,但会因财务独立决策权限被剥夺,而导致融资活动开展时出现较高风险。
2.7 融资成本控制力度不足,融资成本高于预算
对于企业融资而言,资金利用效率、融资效益均会受到融资成本影响,且企业利润率也与融资成本息息相关。然而部分企业融资工作开展中,对融资成本控制不够重视,未能立足整体,全过程控制融资实施,企业所应用的成本控制方式也不具备良好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因而导致融资时付出成本较高。同时,部分企业因未能制定出详细、全面的融资成本预算,出现了融资成本高于预期的情况,可能会因融资成本投入过大而对企业的融资效益产生影响,从而降低企业的实际利润率。
3 企业融资过程中财务管理优化的可行性对策
3.1 拓展融资途径,提高企业融资水平
为确保企业资金的充足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需要将融资渠道拓展放在核心工作范畴,着力开拓新的融资途径,引入丰富的融资方式。企业需要详细分析当前自身的资金状况,对企业目前信贷情况进行全面把控。由于企业融资难度较高主要是银行方面风险控制力度较高所致,为此,企业需要着力提升银行对企业的信任度,立足自身经营的层面,通过稳定经营、塑造品牌、提升企业形象等方式,提高企业知名度,获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与支持,进而提升企业融资的成功率。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开拓除银行以外的其他融资渠道,通过多种融资来源的结合应用,保障企业经营发展资金的充足性。
3.2 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合理规避财务风险
为保障企业融资活动有效开展,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率,企业需要优化自身融资结构。目前企业融资有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两种方式。间接融资方式的融资流程相对简单,融资周期较长,且融资成本并不高,并且融资金额、期限及利率均有一定的可协调空间,融资调整相对灵活[4]。此种融资方式适用于融资金额较低的企业。而企业可在资金需求较高时选用直接融资方式,直接融资限制性条件相对较低,成本较为稳定,且通过直接融资,能够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调整企业融资结构。例如,股权融资能够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升融资渠道稳定性,确保企业资金的循环流动,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知名度。但直接融资会分散企业股权,降低企业决策效率。由于不同融资方式各有利弊,因而融资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需要结合企业发展情况,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
3.3 树立成本效益理念,强化资金风险防控效果
为有效防范企业融资过程中出现资金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分析可能影响企业现金流的因素,了解企业发展中资金流转的时间及空间差异,进而精准判断企业的融资规模,选择适合的融资期限。与此同时,财务部门还需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针对各类风险构建风险模型,精准预测与评估分析潜在风险,从而制定可行性的风险预防控制对策,保障企业融资的及时性供给,并节约融资成本,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稳定、持续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加强资金管控错配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在融资实施前合理制定资金管控方案,并确保管控方案全面落实,从而通过资金流动性保持、资金周转率提高,实现企业资金风险的有效防控。
3.4 构建完善性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决策风险
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精准的财务管理实施,利于增强融资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可实现全过程化的融资活动管理,能够通过风险因素有效消除,保障企业的稳定性经营与高收益发展[5]。为此,企业需要打造完善性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科学建立融资管理体系,进而在健全的体系支持下,有效防范企业内部财务舞弊问题。融资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企业应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打造一个信息获取速度快捷、精准的信息技术平台,利用此平台完成企业经营数据的全面收集与有效分析,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估,筛选出最为契合企业当前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并根据融资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制定针对性的预控措施。在财务管理工作智能化、信息化开展过程中,减少其他因素对财务管理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减少财务工作者的核算出错率,实现财务管理整个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此外,企业还需要做好财务部门在融资管理中的职责权利界定,发挥其在融资决策制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需将融资支持度作为财务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从而通过其责任有效履行,确保企业融资管理水平的整体性提升。
3.5 健全融资监管机制,提高融资资金利用效率
财务管理过程中,可通过有效监督进一步提升融资过程规范性,降低融资风险的发生概率。在此过程中,需要着力构建完善性融资监管机制,强化财务管理者的责任意识,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的融资资金利用效率。一要科学制定责任管理机制,应做好职责任务分解,确保重要岗位职责清晰明确,并应对这些岗位给予针对性的监督管理,防止因问题瞒报、职权随意应用等问题影响融资效益。二要强化内部控制力度,采取可行性内部控制措施,严格监督管理整个融资过程。三要聘请专业财务顾问,严格审查融资方案,提升融资方案的专业性与可行性。四要制定与推行问责机制,针对融资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问题,针对性处罚相应责任人,进而督促责任人严谨、认真完成相关工作,从而有效降低融资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3.6 改革财务管理机制,增强财务管理独立性
企业融资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应全面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详细收集、统计、归纳企业各项财务数据,并实时更新与完善这些数据,搭建通畅的信息收集途径,进而为财务部门掌握与了解融资信息提供支持。在全面、精准的财务数据基础上,财务部通过科学分析企业经营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为融资活动开展提供充足性、可参考性数据,从而为企业融资过程中融资方式的科学选择奠定基础,提高企业的风险预防与控制能力。与此同时,还应精准定位财务部门的职责,赋予财务部门独立决策权、融资决策商讨参与权。在融资过程之中,应充分参考财务部门给出的意见与建议,根据财务部门分析的数据信息,判断融资方案的可行性,进而规范企业的融资行为,筛选出契合企业当前资金需求状况、适合企业发展情况的融资方案,通过良好的融资环境营造,确保融资活动、融资措施的有效落实,合理规避企业融资过程风险,科学应对突发性融资问题。
3.7 加大融资成本管控力度,减少非必要融资成本
成本控制是企业竞争优势提高的重要举措,为此,企业开展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树立起良好的成本意识,进而严格化、全过程化管控融资成本,以此提高企业融资效益。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立足整体展开融资所需付出成本的详细分析,且应综合考量企业项目的资金需求情况,分析项目投资规模,并了解自身偿债能力,在这些因素整合汇总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可行的融资规划,以免因企业出现融资规模大于实际项目资金需求的情况而导致企业付出高额的融资成本。同时,企业还需要基于资金利用周期的合理测算,实现融资周期的科学确定;应科学配比企业短期性、长期性负债,避免出现投资周期过长、融资期限过短的情况,这可能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进而诱发企业融资风险。此外,企业还需要以成本控制目标为基础,科学调整自身的融资结构,科学编制融资预算,不断提高自身的融资细节管理能力,进而有效减少企业非必要性融资成本支出。
4 结语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模式多元发展,且政府宏观政策陆续推出,进一步增强了企业间竞争的激烈性,为此,企业需要通过融资管理能力提升强化自身竞争力,进而开拓一条稳定经营、长效发展的路径。对于企业融资管理而言,财务管理是融资渠道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发展瓶颈突破的关键所在,为此,企业需要有效发挥财务管理效能,应树立成本效益理念、构建融资管理及监管机制,促进企业融资渠道拓展,并通过优选企业融资方式,科学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在财务管理优势最大化展现的基础上,助力融资活动的科学开展与高效推进,进而降低企业融资风险、节约企业融资成本,通过充足的资金筹集,为企业长效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