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的思与行

2022-12-31季海东

教师博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延时双减服务

季海东 刘 勇

(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山东东营 257439)

课后延时服务是教育部深化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是一项可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纵深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回应群众期盼,解决家长后顾之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获得感的民生工程和惠民举措。

一、学校课后服务的实施现状

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不仅解决了因放学早部分家庭无法接孩子的难题,消除了部分家长辅导作业的后顾之忧,还能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更加丰富充实。放学太早会让低年级学生和自制力差的学生把玩手机、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作为消磨课后时光的方式,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有一定的安全隐患。“5+2”课后服务模式,即周一至周五,每天课后开展至少2 小时的课后服务。对于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将他们作为优先保障服务的对象。利用课后延时2 小时,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立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充分发挥校内教师特长,整合校内、校外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后延时服务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随着课后延时服务的逐步推进,许多问题也随之显现。

二、学校课后服务的问题分析

(一)乡村学校内容设置单一,服务形式有待创新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城乡课后服务的课程内容设置存在明显的差异。城区课后服务的课程内容较为丰富,而乡村部分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匮乏单一,以辅导学生作业为主,甚至将延时服务时间直接分给各学科教师上课,相当一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是安排学生在原有的班级,由本年级或本班任课教师负责。有些学校在延时服务内容安排上虽然设置了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的社团活动,但活动内容形同音体美课程,甚至采取“放羊式”的自由活动,服务形式有待创新,缺少科学的规划,学生根本无学习兴趣可言。总体来说,部分学校借用课后延时服务之名,安排各科教师上课,课后服务变相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学校师资不足,多样化需求有待满足

众所周知,城市学校本身存在着学生多、班额大、师资短缺的问题。然而,为了使课后延时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很多学校提供“菜单式”课程供学生选择,通过“走班”完成课程配置,这意味着现实的师资短缺难以满足多样化的课程需求。农村学校虽然学生较少、班额较小,但由于受地理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困扰,面临着师资短缺的问题,特别是拥有艺体类教学技能的教师占比较少,难以满足学生对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的需求。师资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成为阻碍课后服务质量提高的最大短板。

(三)设施配置不足,服务经费有待保障

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不但需要拥有技能专长的教师,还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保证多样课程实施的场地。没有场地,一些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类活动就无法同时开展,或若遇到雾霾、沙尘等恶劣天气,部分室外活动课程就无法开展;没有场地,诸如科学小实验、舞蹈、各种棋类等特色课程形同虚设。多媒体设备、音体美器材、实验绘画材料等配备不足,同样影响课程的开展。部分农村学校经费相对不足,只能保证日常教学的开支,对课后延时服务的投入较少。

(四)部分学校管理粗放,评估体系有待健全

对于课后延时服务,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制度予以指导和保障。作为课后延时服务的实施者,学校需要系统、科学的制度措施保证其顺利实施。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学校缺少对课后服务课程的专门监管,不能做到“一校一案”,管理无序、粗放。部分学校课后服务缺乏关于服务质量的内涵界定和衡量标准,课程管理放任随意。课后延时服务的成效评价机制、评价方案、督查督办难以同步跟进。支撑课后服务的跨部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有待明确。多元课后服务的准入标准、成本分担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管程序有待完善。缺少常规化的监督评估体系,缺乏完备的服务质量检测标准,会影响课后延时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学校课后服务的优化建议

(一)丰富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各地、各学校要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创造条件开展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科学探究、班团队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等,发展学生特长。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在课后服务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给予学校课后服务内容上更多的自主权,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回应家长新需求、新期待,在安排学生集中完成作业、自主阅读、学习交流,参与体育、艺术、科普、劳动教育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特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师要丰富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课后服务课程的设计应开放、多元,积极利用本地资源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学习,让课后服务更精彩。

(二)资源共享联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指出,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需要的,可适当引进有资质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结合相关文件政策,由相关部门统筹安排,根据实际情况梳理学校、企事业单位、各界人才的资源,做好统筹协调。学校师资不足的,可聘任具备资质、热心奉献的志愿者,也可考虑联合科协、团委、妇联、关工委等组织,参与和支持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还可邀请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聘请本地的名人名家或民间艺人,建立“课后延时服务专家库”,并登记备案。对于场地配置,可以协调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博物馆、艺术中心、种植养殖基地、农村文化大院等公共资源,建立课后服务资源平台,通过资源联动共享,有效减轻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负担。

(三)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健全完善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机制,压实管理责任。构建政府、学校、家庭一体化的评价体系,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课后服务有机结合。学校要按照“一校一案”原则,制定完善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方案中要明确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组织、责任分工、制度要求、保障措施、教职工激励办法等内容。将教师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纳入教师评优、考核晋升体系,提升教师的工作幸福感,提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加强课后服务督导,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教育督导专项内容,保障课后服务工作健康发展。

(四)推广典型经验

各地课后服务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不断深入推进。各学校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经验和做法,学校可及时将这些经验、做法梳理总结,通过召开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现场观摩会、典型经验推广会和组织课后服务城乡联谊活动等多种形式,互相借鉴好的做法和经验,选择一些被家长接受、被社会认可的,可推广、可复制的好经验进行宣传推广,为各校进一步做好课后服务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和借鉴,借此提高当地的课后服务质量和教育水平,让课后延时服务真正成为知民心、顺民意的惠民工程。

猜你喜欢

延时双减服务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日光灯断电关闭及自动延时开关设计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基于CD4060 的室内换气系统延时关机电路设计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宋湘延时答妙对
桑塔纳车发动机延时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