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朝阳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建议
2022-12-31于礼
■于礼
军民融合发展是新时期党和国家顶层设计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重要部署,更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迈入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促进老工业基地实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和重要途径[1]。
多年以来,朝阳市工业结构始终处于“一业独大、低端主导”的初级状态,产业结构失衡,未能形成持续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组织结构松散,产业集约集聚度不高;产品结构低端,同质化现象严重;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创新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党中央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省提出建设军工大省目标,为我们乘势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完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近期,市委党校组成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与军工企业家和相关部门开展座谈、研究国家和省军民融合产业相关文件等工作,对朝阳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一、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是我市振兴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出台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2018 年工作要点》《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等,为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和发展重点。
辽宁作为军工大省,“十三五”规划提出“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充分发挥辽宁优势,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区,增强先进技术、产业产品等军民共用的协调性”。2016 年3 月,辽宁省与国家国防科工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加快推动重点领域军民融合产业化发展,实现军工经济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
朝阳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推动军民两用企业,加强与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兵器集团、中核集团、沈飞等中央企业的战略合作,发展国防科技产业,提升产品的装备水平,增加产能产量。
总体看,国内军民融合已向纵深拓展,相应的政策环境利好将持续释放,为我市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提供政策指引。
(二)我市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军民融合产业具有配套广、市场需求大、发展潜力强等特质,特别是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军工央企、科研院所将加快向具有经济和市场活力的区域布局。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我国将重点发展三大支柱产业,包括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先进制造业,这些都亟需信息技术、航天航空、装备制造、核电关联等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支撑,而这些产业与我市现有产业基础相吻合,为我市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我市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条件成熟
朝阳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历史悠久,集聚了一批军工先进技术、项目、成果和人才,产业初具规模。
1.具有军工资质的企业发展态势良好。目前,朝阳市现有军品配套资质企业4 户。
2.“民参军”的需求较大。目前意愿拟参与军品配套企业9 户等。
3.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起步发展。朝阳县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我市第一家以军民科技资源统筹配置、有效共享、军地协同、政企协同为主的园区,确立了军民融合产业基金总规模100 亿元。正在筹建中的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有3 项。
为此,我市要把握改革深化的契机,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培育壮大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
二、朝阳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朝阳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局势整体上表现为速度较快、水平不高、问题较多。
(一)管理体制冲突
朝阳市军民分离现象比较显著,军民产业融合因二者迥异的管理体制而严重受阻。过去朝阳市的军工企业主要由国有企业构成,其投入、产出及管理都极具行政色彩且生存无压力,致使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或者与民合作缺乏积极性。进入壁垒也始终影响着民参军。目前朝阳市还缺乏专门的职能部门来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指导,也缺乏足够的管理决策经验帮助开发军民两用技术,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企业市场化改革[3]。
(二)法律体系不完善
朝阳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目前的法律体系也不够完善,影响军民融合的发展。国家出台的《国防法》虽然具备了对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全局观念和总体要求,但对于具体的发展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阐述的不够详实;而地方政府则相反,未能站在全局高度制定长远目标,因而很难有更大范围的发展。此外,军民高科技成果也因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而缺少相互转化的动力。
(三)生产标准不统一
朝阳市军民产业融合发展还因双方的独立发展且生产标准差异显著而严重受阻。军用企业与民用企业生产所采用的差异巨大的军品生产标准和民品市场标准,使得其融合成本增加,生产壁垒愈加牢固,挫伤军民产业融合积极性,融合更加困难。
三、朝阳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路径
为了更有效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需要从军转民、民参军、军民合作三条路径着手。首先,需从宏观层面上为其发展提供优良的外部条件,包括建设更加健全的法律体系,设立有关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指导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等。其次,重点展开中观层面的军民融合产业调整,使其获得更快速的发展[1]。
(一)完善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需要从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两个角度来不断完善。需要对过去拟定的影响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废除或修订,还要完善强化国防科技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规政策,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对民参军的进入退出机制规定明确,并给予军转民、民参军和军民产业融合一定的扶持与优惠。
(二)增设相关行政管理机构
就朝阳市而言,需要集结更多的军民融合专业管理人才共同构建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对军民产业的合作与转化提供更专业的指导与监督。同样,各地区也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构建专门的职能部门,进而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三)融合生产标准
通过生产标准改革,促进生产标准的融合,使得非特定领域的部分军用产品能以统一的标准与民用产品相互融合转化。促使军民产业能以更低的成本相互转化,使军民品市场更具活力。而民用企业向军用企业的转化,也将进一步促进朝阳市国防安全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实现。
(四)整合产业链
要做好军民融合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拓宽产业链,而拓宽产业链的核心则是做好生产融合,即使得军民企业的生产能够相互渗透,民品不仅由民品企业生产,军品企业也可以参与,而军品生产也部分授权给民品企业。如此,军用企业就不再处于垄断地位,也促进其未来更具竞争力而进行改革与科技创新。朝阳市的军品生产与国防实力也将在产业链拓宽的过程中获得质的飞跃。
(五)调整军民融合产业结构
军民企业的融合使得双方的各类资源得到有效共享,进而通过产业增长极形成军民产业集群。地区的规模经济也将在军民产业集群的影响下更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军民融合除了要重视国内合作外,国际的竞争与合作、技术与先进经验同样需要参与和学习,使得军品和民品更具出口优势,进而构建更优化的国防产业结构。
(六)发展军民融合工业园区
军用产业和民用产业要形成产业集群,有效途径是发展工业园区,且二者本身的产业关联性和经济互补性足以作为基础来构建工业园区。首先需要做好对工业园区的规划并保障其基础设施的完善,再向园区内引入符合军民融合条件的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其次,为了使得军民融合产业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和动力,需要引入能够作为融资渠道、市场信息提供方和信用担保的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随着进入园区的企业越来越多,产业集群也将在更大的范围发挥经济效应,区域经济也将获得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在军民融合产业新路径的建立过程中,除了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还要充分把握其技术经济特征和朝阳市的实际情况与问题,在不断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和政府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整合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并融合生产标准,从而进一步加速军民融合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