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商科学生文化育人路径研究*
——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22-12-31汤兴荷
汤兴荷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商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上强调了高校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课程教学中,重视文化育人,将课程思政带入专业课程,培养技能与素养并重的学生。在培养学生从“学校人”向“社会人”“企业人”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肚中有货、手中有艺”的德技并修的人才,这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依然存在内容过于“宏大叙事”、社会热点引入“本末倒置”、专业教师置身育人工作之外、文化育人依赖二、三课堂等问题。为此,在文化育人如此重要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开展基于职业素养的文化育人路径的研究探索至关重要。
一、高职院校商科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研
笔者所在学校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学院位于无锡市新吴区,在文化育人方面秉承“区校一体,文化共融”的理念,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本文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商学院为研究对象,从商科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胜任力着手,重点聚焦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并将学生的现状与未来的职业素养进行对照,从中发现存在的差距,在此基础上设计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并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完善。通过多个维度的调研,发现商科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自信心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生文化课成绩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普遍存在缺乏自信的现象,学生前进的动力不足。自信心虽然有与生俱来的成分,但是更重要的是后天培养,同样也离不开个人的心理暗示,学生在情绪点较低的状态下,很难拥有强大自信。根据对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商学院1065名在校生的调研,有825名的学生认为自信心不足是高职学生最显著的问题,占参与调研人数的77.46%;有768名学生认为人生目标不明确也是高职学生的显著问题,占参与调研人数的72.11%。“自信心不够”和“人生目标不明确”两个问题互为表里,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当学生建立起较为强大的自信心,对未来的展望会更加充分,人生目标也会愈加明确。
(二)素养习惯不良
高职院校学生并非先天素质劣于本科生,他们其中不乏聪明伶俐、精明干练者,但在自我管理、学习习惯、执行力等方面较弱,行动力不强,自然很难有好的成绩。根据与学生的座谈及个别访谈中发现,大多学生在自律、行动力、习惯养成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而不行”的问题。在习惯养成方面,大多数学生在入校前已经形成了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习惯体现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譬如生活作息不规律、学习效率低下、不愿意与人交往合作等问题,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成长成才。
(三)商科思维不强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前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的了解程度是参差不齐的,大多数是不甚了解,甚至是一无所知。入学后短时间内也很难形成专业所需要的思维方式,譬如企业管理真实状况、经济思维、管理思维等,在校学生如不经过专门训练,很难有较深入地把握。商科学生不仅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技能背后的思维模式,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能否弄清这些问题,往往是区分优秀员工和平庸员工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员工的可持续发展。
二、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商学院“区校一体,文化共融”文化育人模式构建
针对上述现状,无锡科技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以课程思政推进“三全育人”,构建了“区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商科文化融进专业建设,企业文化融合实践实训”的“三融”育人体系。
(一)区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
区域文化作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探寻吴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契合点,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精神、“经世致用、实业报国”的民族工商业爱国主义情怀等优秀吴文化融进课堂、活动、校园网和校园环境。由高新区牵头成立学校理事会,理事会下设校地、校企两个合作委员会,成员涵盖高新区的相关部门、功能园区、街道以及重点企业。由理事会负责顶层设计,委员会统筹协调域内园区街道、合作企业的文化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在商科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实践学校“厚植文化底蕴、精湛一技之长、锻造工匠精神”的育人理念,推动“区校一体、文化共融”的有效落地;同时注重不断挖掘区域文化中的“商科文化基因”,汲取无锡民族工商业中的“工商基因”,学习“经商鼻祖”“商圣”范蠡的经商之道,通过参观走访、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走近高新区,切身体会“开放创新、务实争先”的无锡高新区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弘扬和借助区域文化的优势,为商科学生正向赋能,不断提高其综合素养和职业素养。
(二)商科文化融进专业建设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要求,“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让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商学院共有跨境电商、电子商务、商务数据、物理管理、大数据与会计五个专业,各个专业的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各自特点。在专业建设中,商学院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调研,结合各个专业的自身特点,努力挖掘每个专业中蕴含的文化育人要素,这些要素经过提炼后再反哺课堂教学和育人工作。通过前期的调研和各专业的论证,严密的逻辑思维、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时俱进的信息素养、经济管理的思维等要求都是各专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如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的人才,并且能够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工具来获取、加工、传输、处理会计信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包含会计基础知识与应用、大数据基础与实务、企业财务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财务管理、纳税计算与申报等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作风有着重要作用,并且提高思维逻辑的严密性。电子商务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多方面的能力,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等诸多实用课程都是必学的平台课程,网络营销、网页设计与制作、商务软文写作、商品拍摄与图片处理等内容也是电商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通过综合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的能力更加全面。
在商科文化融进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文化育人的要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开发,譬如可以从各个专业中所包含的“廉”元素入手,分别从每个专业提取“廉”元素融合到专业中,将商科文化中的“廉”元素融入课堂,以“一句信言,几条准则”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跨境电商专业以“求真务实、诚信守信、家国天下”为信言,在具体实践中,体现在运营工作需要开拓进取、互学互鉴;美工工作需要精益求精、大国工匠;客服工作需要文化自信、民族复兴,并以自编的正反面案例为教学案例。电子商务专业以“戒欺、诚实、务真”为信言,将“以顾客为中心”“公正”“法治”“平等”的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浸润在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树立“诚信经营”“公平交易”等健康的网络营销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商品文案设计中,不隐瞒、不夸张、不出假货等职业道德。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以 “诚实守信、不做假账、细微谨慎”为信言,坚持会计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一丝不苟的精神引导学生,并以自编的正反面案例为教学案例,培养学生诚信守则、廉洁自律的会计职业道德。物流管理专业坚持“不监守自盗,不虚报成本,不增加费用”为原则,贯穿物流管理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单证服务、客服服务”整个流程,在课堂教学中,以自编的案例和故事为素材,引导学生坚守正道,务真求实的品质。通过将专业中的“廉”元素融入商学院的专业建设,培养学生商科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逐步具备未来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
(三)企业文化融合实践实训
高职教育以培养实践能力强、技术技能精湛的实践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实践实训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此,在商科学生的实践实训过程中,学校和商学院有机地将企业规范、企业标准、企业安全、企业精神等元素融合进去,教师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岗位调研,并将企业岗位能素养要求带入实训实践,这也是加强文化育人的重要方面。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该专业设立了“模拟仿真实训室”“真账实操工作室”和“财税一体化综合实训室”。在实训实验室内,张贴了会计核算流程图、纳税申报与税务会计流程图,更加真实地将企业环境带入校园,营造职场氛围。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财务企业与政府机构的相关业务,譬如了解工商局、社保局、税务局在企业财务方面的相关业务办理事宜,掌握财务企业与银行等相关机构的业务交集。在“真账实操工作室”,产教深度融合,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企业,为企业提供“代理记账、纳税申报”等服务。在“一站式会计服务站”,学生能感受到企业文化进校园,“求真、严谨、规范、创新”等企业文化在实践实训中已融入学生心中。
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2021修订)中明确提出,“组织开展学生实习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职业学校要和实习单位互相配合,在学生实习全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安全生产、道德法纪、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等,从这些规定中,也可以折射出国家对于高职院校在岗位实习中的立德树人的要求。因此,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商学院在岗位实习中专门就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进行了专门的设计并进行跟踪推进。这里面包括对实习企业的筛选、实习过程中“双导师”的配备,尤其强调导师在职业素养方面的作用,明确企业对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并制定计划在实习期间逐步培训,并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结束时对这些职业素养培养的情况进行中期考核和最终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与实习的成绩进行挂钩。
三、“区域文化、商科文化、企业文化三融合育人”模式的实践成效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商学院在构建“三融”文化育人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改进完善,通过课堂主阵地和第二、三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效落地。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商学院设计了辅导员“思政工坊”、企业家论坛、校友说、“菁商砺行”精英创新班、班长团支书“琢璞计划”等平台,聚焦职业素养要素进行育人,并且结合节日、重大仪式、重大活动、日常管理,将这些职业素养的要求融入其中,形成文化育人的合力。专业教师利用第一课堂在授课的过程中,从专业视角入手开展文化育人工作,为文化育人提供更加精准、明确、适切的定位。与此同时,利用第二、三课堂,积极创新文化育人的手段与方法,通过分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体育竞赛、歌唱比赛、书画比赛等方式,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此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请进来”与“走出去”的互动活动,通过企业家、校友的现身说法“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从不同维度进一步提高在校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的意识和行动力。
在实践效果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打造了一支融合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为一体的商学院师资队伍。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商学院教师团队在“区校一体、文化共融”理念的指引下,以专业课程为载体,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商科文化、企业文化,形成了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商学院各专业的自编教材,构建了融合职业素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并提升了自身的综合实力。其次,基于职业素养的育人模式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了师生的共识。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除了在技术技能上有要求外,还有高素质的要求,这个高素质集中体现在未来就业岗位的职业素养上,在校期间就需要“以终为始、系统培养”,综合素养内容太大,职业素养相对集中,通过三年的分阶段实施,必定可以实现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增量最大化,这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职业培训的重要体现,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这些观念在实践中不断入脑、入心,形成了商学院文化育人的共识与合力。第三,培养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认可度逐步提高。企业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实施等环节全程参与商学院的育人工作,尤其注重与学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实习、就业中,企业反馈商学院的学生“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下、后劲足”,非常愿意与商学院深度合作,接受更多的毕业生,也希望为商学院在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贡献企业力量。
四、总结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商学院在“区校一体,文化共融”的育人理念指导下,构建并实践了“区域文化、商科文化、企业文化三融合”的育人模式,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得到了社会、同行、企业的认可和认同。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深度融合,强化了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导向作用,推进了人才培养“知识技能本位”向“知识技能素养并重”的转变,提高了高职院校商科学生的职业素养,丰富了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经验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