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2-12-31

智库时代 2022年43期
关键词:思政校园政治

谢 敏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校“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是新时代培养人才的创新举措和大势所趋,也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新的形式。高校开展“双创”教育旨在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为社会培育新型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则意在培养具有思想道德、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的全面性人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进行融合,能够更好地推动高校完善培养高层次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的体制与机制,对高校探索培养既有创新精神又有爱国主义情怀,既有实干精神又有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挖掘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路径,可以为高校开展实践工作的提供借鉴。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价值逻辑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需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以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育人理念、育人目标、育人过程等各方面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存在着交融或交叉的空间。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价值驱动和实践引领,也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创业精神。二者的有效融合、相辅相成,能为高校在培养人才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产生重要的价值。

(一)二者的融合使“双创”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部署,是我国在未来走向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必由之路。国家领导人强调,教育对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高校作为教育和培养高等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要贯彻好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和复兴大计中下足功夫,做出成效。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在开展创业能力、创业技巧、创业意识的培训过程中,结合思政课程的特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对学生进行国家发展战略、爱国主义、个人职业理想、法律与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努力引导学生成为兼具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者和创业人才,将所学的知识与才干服务于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远大目标。

(二)二者的融合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理论和实践结合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才可以算在理论上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尽管在党的实践工作中,我们有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但是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也有着迫切的需求,只有在理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更加先进的成果,才能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的效果。基于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不仅需要前沿的理论,更需要的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应用理论和发展理论。在2019年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国家领导人强调,“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2]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课题之一,不仅需要从理论上不断涌现出新的观点,同时还需要实践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教育走上实践教育的又一途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提供新的落脚点,使思想政治理论通过创新创业实践走向了社会大课堂。

(三)二者的融合拓展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和途径

为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越来越走入育人的重要领地,它是对专业技能培育与提升的重要补充形式,也是高校整合课程思政资源不可忽视的板块之一。当前,课程思政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不是浅表性的语序调换,而是教育理念的升华。[3]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新的理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的要求,课程思政的建设对各类课程教学提出新的挑战,更是对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在教育教学的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中,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4]对于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它在覆盖对象上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但是它的教育内容却十分注重实战性。创新创业教育的这种特质与思想政治课有着高度的契合性,是课程思政可以深入的方向。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环节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即是对课程思政内涵的拓展,也开辟了课程思政实践的新途径。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

研究高校“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路径是着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具体前提,以学校为统领、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类平台和资源推进二者的融合,使学生在学习创新创业文化或技能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认知水平。

(一)在创新创业类课堂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以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进行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了发动、引导、控制、组织等主体性角色,教师要履行好自己的角色,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言传身教一直以来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经典的教育方式之一,无论是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史或是在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中,都有着不可忽略的位置。在新的时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信仰、行为和言语等,依然对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因此,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或者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要做好榜样和表率,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以自身的行为来感染学生、感化学生。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育

无产阶级教育理念尤其注重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创新创业课都与社会的实际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覆盖的范围广泛,反映的问题具有各自的特色,在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时,应该充分联系专业内容和社会实际,有针对性地展开灌输。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还要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探索,产出一定的创新创业成果,比如设计个人作品、开创公司、组建团队、参与社会服务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设计理念、创业宗旨、团队精神、服务目标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提升对个人价值观、国家发展目标关系的认识,深化对党和国家的认同,自觉提升个人对社会的奉献意识。

3.结合教学方法进行教育

教育方法反映了教学理念,包含了教学工具。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中介活动和互动手段才能完成教育活动。在新时代,教师应该秉持素质教育观,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教育就是为了满足受教育者精神层面的需求的过程,因此为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内容,教师需要考虑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施教。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方法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法,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例如,通过有意识地挑选具有思政元素的成功案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展示,还可以给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开展关于创新创业的讨论和分享,也可以在学生中选取兼具创新创业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典型代表进行榜样的树立,从而达到朋辈互相影响的教育效果。

(二)在创新创业类实践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通过社团活动进行教育

社团是大学生开展校园生活的重要组织形式,学校通过社团组织和管理能起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双创”类社团活动则可以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二者的融合过程中,不得忽略创新创业类社团活动的重要角色。在创新创业类社团中,应充分掌握和利用学生积极的、活跃的学习状态和精神状态,在组织社团活动时,通过各类主题活动对参与的学生施与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使学生在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

2.通过竞赛指导进行教育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各类学科竞赛和综合性竞赛层出不穷,竞赛的层次从校、市、省甚至国家级、国际级,竞赛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展示创新创业成果提供了众多的机会和平台,也使得学生开展活动有了更强的目的性。在竞赛过程中,指导老师的作用不容小觑,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在课堂上更近了,因而对学生的了解更加细致和全面,开展教育的时候更具有针对性。“双创”导师在在竞赛指导过程中适时地融入理想、信念、道德与法制及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个人获得感,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赛潜能,还能强化学生致力为学校、国家的发展而不断努力奋斗的意志,和以个人优秀的竞赛表现报答学校、报效社会的决心。

3.通过校企合作实践进行教育

校企合作是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招揽人才的手段之一。在校企合作平台中,学生既接受学校的教育也接受企业的管理,因而既能锻炼其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也能提升个人社会责任感。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帮助学生熟悉企业市场规则、相关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制度,使学生成为助力经济发展的社会人才。学校则需要从宏观层面教育学生理解创新对企业、国家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型思维,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结合自身专业,发挥所长进行技术创新和经营理念创新。从微观层面则需引导树立正确的益利观,提升个人品德、遵守社会公德,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习的过程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诚信守法、明礼友善、爱岗敬业的社会公民。

(三)在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通过校园物质文化进行教育

校园物质文化指在校园内以看得见、摸得着形式存在的具有教育功能的物质载体,创新创业物质文化的建设是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和教育学生的基本前提,物质文化所承载的内容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其主要体现在校园基础设施外观、创新创业教育设施外观等显性的视觉文化,视觉文化所传递的信息能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动力,增进学生对创新创业向往,提升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自信心。因此,为强化创新创业物质文化的教育作用,应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场所的利用率,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融入到这些载体中,让创新创业物质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2.通过校园精神文化进行教育

校园精神文化主要表现为学校师生所展示的创新创业精神、理念、氛围等。积极向上的“双创”精神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目标和理想,积极地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提升个人能力和本领,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因此,强化校园精神文化的教育作用,一是应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各类媒介,宣传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以及学校创新创业的案例。二是应组织丰富的创新创业交流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例如:创业沙龙、讲座、创业创新成果展览等。在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方面,尤其需要利用好重视重大时间节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是与校历相关的时间如开学、毕业,二是与国家传统或法定节日相关的节日如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等,还有国际共同纪念日如劳动节。

3.通过校园制度文化进行教育

校园制度文化指的是校园制度在创新创业方面所展示的特色,校园制度文化对政治、法治思想引领尤为重要,是开展校园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保障。校园制度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行为具有指导、约束和调节的作用,指引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进行,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正确的政治站位。因此,强化制度文化的教育作用,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中,明确地提出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健全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使创新创业文化工作有序开展。二是要疏通协调渠道,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机构,充分发挥学校党、团各部门的重要作用,推进创新创业文化深入发展。

三、结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一样,面向高校全体学生,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和基础性。[5]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从微观层面关系到学生的在校学习获得感、升学机会以及就业质量,从宏观层面,则关系到民族复兴的大计。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提升协同育人效果,高校应该在创新创业课堂教育、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强化实践引领、设计教育方法,以推动高校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的体制与机制。总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将对高校探索培养既有创新精神又有爱国主义情怀,既有实干精神又有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思政校园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