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022-12-31崔培志
崔培志
(新乡市铁路第二中学,河南 新乡 453003)
数学课堂中学科素养具有一定的思维性,需要灵活多变的去处理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
1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
作为三大主科之一的数学,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而且数学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因而,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成了全体师生的重要点之一。关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研究,从始至终都是百家争鸣,众说纷纭的一重现象。这些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和方向出发,都予以了各自的阐释,分别包含有理有据观点理论,研究者各式各样的探讨以及成果展示都对教学起到了重大作用。在他们的数据结果和理论概括之上,本文采用李星云学者对数学素养的六大能力概括进行论述,分别包括数据分析能力、空间观念、数学推理、数学交流、运算能力以及数学建模。
1.1 数据分析以及推理能力
根据国家对中小学生的教育目标,其中明确给出了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即对数学中的数字有一定敏感度。在练习题目和完成作业中可以跟具要求,收集关键的数据,依次进行整理和分析数据。这项素质要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提取关键有效的信息,从而跟具数据特点去解决问题。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数学的推理论证也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素质培养。推理有很多复杂并且丰富的内容,不过对于中学生来说演绎推理是所需要掌握的学科素质。
1.2 空间观念和数学建模观念
空间观念也可以称作空间想象,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想象,通过观察和学习正确得到图形的基本元素和全部特点,运用图标和表图把问题得以解决。这就需要学生的想象力和判断力在线。而数学科目中的立体几何证明题就是空间观念的出题角度。建模就是根据实际问题来建立一种模型,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最终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因此不难发现,数学中许多问题和题目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种素质也正是要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去学会实际的运用。
1.3 数学交流和运算能力
交流无论对于哪一门科目都是常规的素质之一,数学当然也需要沟通交流。不过这种交流有两种情况,分为内部和外部,外部展现是学生和学生的交流,内部指的是对信息的一种处理过程。说道数学运算可以说是最为基本和基础的数学素养,简单来讲,就是根据数学公式和运行法则进行正确的运算和求解。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素养不是简简单单的计算,而是会灵活多样的熟悉使用规则。
2 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方法
2.1 提高数学推理能力和运算素养
在数学教学的进程中,要去培育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素养,需要不断地让学生关注数学的逻辑思维,通过了解数学之间的运算逻辑,理清楚思维线索,以此去训练学生数学推理素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足够参与教学活动。例如,一些数学概念和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在有一定的相关了解之后,再进行之后的学习任务。接着,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规划和进程分享给学生,这样学生会有一个谱,从而更顺利的学习。还有对于教学中的数学问题和一些疑难点,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答案或者把演算过程呈现在黑板上。
数学运算可以说是数学的最基本核心素养。首先,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进一步去明白正确的解题思路。只有计算的基础技能牢固,才能运用相关的数学理论去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基础知识上一定让学生充分吸收,牢牢掌握,加以理解,做到内化于心。另外,解题思路的教授,要把框架结构和思考过程传授学生,不能一味地解答。最后便是加大练习,逐渐把运算能力提高。除此之外,良好的计算习惯也不能落下。
2.2 培养空间想象和数学建模能力
在中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的抽象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图形、数量的理解。随着网络信息到来,互联网也逐渐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网络平台和应用程序辅助教学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全国。比如当下的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以及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是近年来核心素养下数学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得到更深层次和浓厚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更高的效率。
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学的数学教程来说,如何去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创立思想,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建模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把数学建模这种思想告诉学生,然后与学生一起探索发现。让学生有了数学建模的思想,在之后的问题中可以想到建模,然后根据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去。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教授方法的合理选择,因为建模思想多样并复杂,所以说选择恰当合理的方式才是重要的。之后,再逐渐帮助学生去建立这种建模过程。这里,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老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参与建模,从而体绘数学建模乐趣。
3 数学课堂中培养核心素养需要遵守的原则
核心素养培养不是简单单就可以制定出来的,它是以教学任务的特点作为前提,以达成教学目标作为最终目的而采取的行为。因为学生具有独特性,也就是说学生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都不一样,因此课堂教学上会有一点困难,再加上教学环境也不可能相同,那么这样一来教学的课程目标和方法策略就需要不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阶段的调整。教师应该去把所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和筛选,一步一步制定合理有效的策略。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作出改变。教师可以从课程策略的多样性出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3.1 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课堂一定不是死板的和一成不变的,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求在合理性与可以操作性之内。教师不仅在相关要求内制定,还要考虑自身情况和周边是否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和工具,最后再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和考核,使数学课符合实际的可操作性。课堂上同时需要具备灵活多样性。相同的课程和同样的内容需要结合各自适合策略加以实施得到更加完美的结果与成效。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会遇见意想不到的状况,会遇见无法按照原来设计好的进行授课,策略制定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重要就体现出来了。
3.2 层次性和完整性
课堂的本质可以加以概括,就是教学进程中用到的手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其复杂性的限制下,要体现出层次性。尤其是数学这种需要极强的逻辑思维科目,更是要求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策略的教学。这也是为什么相同的课程,同样的教学环境和学生,在老师的教学下,产生不一样效果的原因。因而,老师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还有一节课一定要流畅和完整,因为这不单单仅是一堂四十分钟的讲课内容,实际上它包罗万象,有着各式各样的知识量的结合。俗话说,文理不分家,理综更是一家。如此可见,数学的教学就要充分并且完整,不可以让学生一知半解或者说对一块知识有漏洞,就算有,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并且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比如教师在每一章和每一章的讲解中,通过螺旋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可以将其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在知识上下建立联系。
3.3 可调控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创新,各样各式的教学平台相继涌现。现代教师不只是向传统过去那样传道受业,而是在教学和课堂中把握和利用各种因素与契机,可以及时的作出调整和调控,同时展现在整个的教学环节,比如和学生探讨多种解题思路、解锁多样的数学学习方法。最后在进行及时的反馈调节,长期而来,必定会达到理想教学效果,也对数学的教育事业产生远大意义。
4 结语
总而言之,学科中的核心素养内容丰富多样。在其培养中,教师要在遵循一定的课堂原则之下,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特性,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高数学的核心素质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