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22-12-3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专业课程职业院校

董 丽

(云南丽江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云南 丽江 674100)

当前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城乡结构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有效完善与优化,促进了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社会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专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但是,就当前阶段而言,既懂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农业经济管理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非常匮乏,这就对职业院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这一角度来讲,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展开了深入探究。

1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理念创新不足

在具体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因循守旧,仅仅凭借自身教学经验来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对专业课程的理论教授,对实践课程的指导与教育产生忽略。在这一教学形势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往往得不到充分锻炼,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仅限于理论知识的层面,很难有机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所学知识用到实处[1]。

1.2 教学方式传统落后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往往采用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一般而言,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来讲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教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弊端。在教师对知识的讲授中,学生的思维往往受到教师教学节奏的影响,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往往很难有时间与机会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索。同时,在这一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被忽视,对知识的掌握过程成为一种机械化程序,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1.3 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职业院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极引进了许多先进的专业教材与教学理论,使学生的专业视野得到有效拓展,同时,丰富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但是,在具体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重理论课程设置、轻实践课程建设,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很难实现与实践内容的结合;验证性课程内容较多,创新性课程项目设置相对缺乏,导致教学内容的拓展性与延伸性不够,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过分重视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在专业主干课与跨专业综合课程的设置上产生一定的忽略。以上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实施效果,不利于该专业教学的进一步发展[2]。

1.4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偏差

就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而言,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且工作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尤其是当前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与普及,职业院校的生源竞争日益激烈,许多职业院校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育中出现办学危机,为了顺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许多院校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被迫调整教学计划与思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现一定的偏差,不仅缺乏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提升。

2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策略

2.1 创新教学理念

在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学体系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课程专业设置具有非常久远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往往受传统教学思想与教育体制的限制,在教学理念的创新方面往往力度不够,教学改革意识不足。对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以往落后的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积极树立教书育人的教学观念,树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3]。

2.2 根据实际专业教学需求,创新教学方式

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教学方式与专业特点的结合,在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要注重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与优化。对于农业经济管理课程而言,讲授法很难满足具体的教学需求。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好专业教学计划,实施分类培养、分级教学的方式,同时,与当前经济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现状充分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通过分级教学的方式,充分体现出农业经济管理教学的针对性与专业性。当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需求,积极尝试其他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以及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在提升专业教学实效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农业经济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4]。

2.3 丰富专业教学内容,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第一,丰富专业教学内容。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不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与课堂活动中,借助于互联网,学生能够了解更多、更全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对本专业相关的前沿信息有所获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适当拓展教学渠道,充分借助于网络资源与生活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吸收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眼界得以拓宽,思维得以发展。

第二,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当前农业经济市场需求充分结合,加强对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建设力度,保证课程内容与当前农业经济市场需求与社会岗位需求相适应,同时,将农业经济管理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融入实际的课程内容中,实现课程内容的更新与优化[5]。

第三,合理调整专业课程比例。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职业性、实用性与多样性,合理调整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比例,在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交叉的同时,要提升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衔接性。例如,在农业经济管理课程设置中,要适当调整经济管理内容、农业科技内容以及生物技术内容所占的比例,避免学科知识的重复与交叉;对专业课程内容、基础课程内容以及公共课程内容的比例进行优化调整,在充分体现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核心地位的同时,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简化与凝练,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4 合理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当前,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致力于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此背景下,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同时,也为职业院校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教师应首先明确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专业人才需求,从整体发展角度出发,立足于经济管理实际,明确人才发展目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的同时,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为主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能力较强且具有强烈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以满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

3 结语

总之,在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社会背景下,农业发展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作为职业院校而言,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教育与教学工作中,应加强与当前发展时代的结合,优化农业经济管理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同时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服务范围适当拓宽,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师资力量建设,以此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与创新,进而促进农业经济教学水平的提升,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专业课程职业院校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