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机械制造专业“3+1”模式课程体系探讨与实践
2022-12-31张栋梁
张栋梁,刘 飞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OBE工程教育是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在理念上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集中围绕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展开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学习结果来持续改进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随着时代发展,OBE的教育理念将逐渐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满足社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OBE的教育模式以反向设计方式来制定教学计划,展开教学活动,将最终的学习成果作为教学起点,来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企业的认可。在整个教学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习目标,毕业要求来制定课程体系,课程大纲,最终由教师以培养目标来反向设计教学过程。为完成应用型本科专业机械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过程,课程组教师从五个步骤对原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以满足社会对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
1 广泛开展社会和企业调研
为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学院从两个方面广泛展开调研工作,一方面从企业对人才能力要求入手,另一方面向教育教学比较先进和成熟的兄弟高校交流。学院立足广西,先后和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桂林航天电器厂等多家企业进行沟通交流;放眼全国,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发达地区的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先后与北京精雕集团、贵州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展开校企联合培养。在和企业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企业对于目前机械制造行业人才能力的需求,掌握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并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专家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做出建议,作为制定新专业教育方案的依据,真正做到培养的学生能力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同时学院也组织课程体系内的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方法比较成熟的高校调研,学习其成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对其比较合理教学技术文件进行学习和思考,为制定符合本学院制定符合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特点的教学文件提供参考。
2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在完成对社会和企业调研后,以企业对人才能力为导向,制定符合本学院机制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制定不仅仅着眼于目前行业的需求,更注重人才的学习能力和未来五年能够达到的专业和专业成就。结合目前的教学特点,对以前的培养目标做出修正,将机制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对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和航空航天行业中高、精、尖及难加工材料零部件的加工都需要高端数机床、特种数控机床相关人才;提出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为地方经济和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发展需要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服务的理念。具体在培养目标上提出了将人才培养从“专业对口”转变为特色和“广泛适应”,依据工程认证培养要求,本专业确立了“一融合两强化”的开放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一融合”即校企深度融合办学,建立校企深度融合办学“五合一”基地,把企业建成专业教学实践基地、专业兼职教师来源基地、专业科研基地、企业建设成专业学生就业基地和专业的社会服务基地;“两强化”是指强化专业基础课教学、强化专业工程能力训练。经过修正后的培养目标更符合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以适应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
3 制定学生毕业要求
在明确机制专业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毕业后能够达到的能力做出具体的要求。根据社会需要和行业需求,要求学生在毕业后具备12个方面的具体能力,分别从职业规范和道德、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三个方面来要求学生毕业能力。其中职业规范和道德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够识别和评判机械行业中具体工程问题中涉及的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问题,并具备正确的处理冲突的能力;能够担任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协调个人和团队的关系;专业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行业的发展情况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并评价机械行业工程实践和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毕业后在现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发展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快速掌握机械行业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
4 人才培养管理规范
确定学生毕业后的能力要求后,在教学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的课程进行规范管理。学院完成了从教学初期准备、教学中期检查到教学后期评估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技术规范,保障教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保证学生毕业后的实际能力。在教学初期规范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基本教学资料,保证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课件)等基本教学文件及课程考试试卷等教学文档资料齐全课程的讲授以新修订大纲为指导,围绕大纲进行教学;选用最新出版的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确保知识的新颖性和实用性。要求在考核内容上与课程目标吻合,根据课程性质与特点制定不同类型的考试(考核)形式与评定标准。课程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课程总体考核相结合,确立考核的内容、方式及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考试出题、考试(考风考纪)、阅卷、试卷分析等各个环节实施监控管理。同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建立学生监督制度,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师德考核及绩效考评体系之中,保证教学过程的规范。
5 优化教学方法
根据社会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依据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的特点,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使之更好地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课程特点,综合运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网络课程、计算机仿真等手段,强调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和多家企业存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为保证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将教学体系内的课程进行优化,在校的3年完成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企业的1年学习中结合企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应的课程,以满足企业对毕业生人才能力的需求。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学院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机制专业的学生首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同时专业学生共获得27项自治区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专业竞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综上情况,本专业的教学广泛充分了解社会和企业对毕业生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以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将毕业生毕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规范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优化整个课程体系内的内容,并辅助各种技能培训,创建各种创新团队,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保证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