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高专书法教学的SWOT分析
2022-12-31仵兆琪
付 云,仵兆琪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00)
1 高职高专书法教学的现状及SWOT分析法
高职高专书法教育作为高等书法教育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较多的成绩,比如在很多高职高专就有“汉字书法与训练”书法教学这门课程,由于高职高专对书法的重视后,学生学习的基数增大,还有很多省市为促进高职高专书法发展,举办了省市级高职高专书法技能大赛,如:福建省,重庆市,特别是重庆市教委在每年一度的“大学生艺术节”中专门为高职高专设立了书法大赛项目,大大激发了高职高专学生参与书法的积极性,这是书法学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标志之一,但我们也要认识到,高职高专书法教学也面临不少问题,如:很多高职高专自身对书法教育的重视不够,导致书法教学目的不明确,课程建设薄弱,教学模式老旧单一。
SWOT分析法也称为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即是通过调查分析列举出研究对象的主要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威胁等因素,并按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系统分析,从中得出相应结论进而做出决策。
2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高专书法教学的优势
高职高专书法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书法技能技巧学习中,借助互联网能够更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让学生更加灵活的学习。利用互联网的海量教学资源,学生可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主动性,在步骤训练中,有针对性的选取训练资料。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运用网络资源中的动态视频资源,更加直观的感受书写的技巧,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再进行更加有效的实践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书法教学效率,将古老技艺的学习和诸多传统知识的展现置于有趣的情景中,具体体现在:
2.1 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千年积淀产生了诸多的优秀书法作品,历代书论也数不胜数。无论是创作作品还是书论中的名词术语,都需要较强的记忆力、审美能力。特别是古代长篇书文内容多,文字艰涩,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这些文章时,往往感觉难以记忆、枯燥无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互联网的快速、APP的专业性和自媒体的广博令年轻人兴趣盎然。高职高专书法课堂利用互联网技术如微博、微信公众号、专业书法网站等多渠道展示书法艺术的美,既切合学生追逐时尚的心理,又实现了书法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点,可以运用多媒体网络将名师视频引进课堂做出讲解,这样既解决了难点又拓宽了学生的眼界。
2.2 实现互动学习,师生轻松达成教学目标
低阶书法教学主要是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模仿。传统示范在一个知识点上会重复示范数遍,老师累,学生也易产生烦躁心理;且课堂上的示范活动的个转瞬即逝,学生观摩的角度不一,观察清晰面小,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另外,部分高职高专的书法专业师资匮乏,教师自身书写能力不一,在示范过程中可能会误导学生,又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录制微课,教师的示范角度一致,清晰准确,且保存持久,一次示范便可让学生无限制地重复观摩。我们还能鼓励学生登录优质书法网站,观摩书法家运笔的步骤和过程。如此一来,书法课堂就可打破时空的限制,学生的学习时间自由,随时随地都能完整直观地复习和消化书法知识。
2.3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书法的创新思维
书法学不仅是书法知识的本体,更是一种思维方法。学生要有追求美和真理的信念、创造性表达的勇气。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书写工具发生了巨大变革,书写能力大大弱化。年轻人采用键盘、手机输入写作的实践远远高于用笔时间。传统书法课堂只能保证基本练习时间,课后无法保证学生的练习质量。现代技术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不少企业研究计算机字体开发时融入了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如选择颜、柳、王等大家的字体。而一些写字软件更是有针对性地教授学生写字、练字,如写字APP“写字派”支持书写人观看书法视频课程,实时描红等。可见,互联网技术对书法课程起到了补充资源、促进学生练习的作用。学生在高科技中体会到练习书法的乐趣,通过上传习作、对比经典字体,他们又实现了主动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学习。
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高专书法教学的新要求
3.1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满足人才培养目标
21世纪信息时代的发展,呼吁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明确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教育部门制定了诸多法规政策,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互联网新兴技术与古老的书法技艺相结合,使学生将课堂的理论学习与课下的练习无障碍衔接起来,随时观摩随时下笔,活学活用,“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种学习模式正是顺应了人才培养的要求。
3.2 实现跨学科交流,提供技术支撑
如今的信息社会有大量网络资源方便学生获取知识,且各高职高专都开设信息基础课程,为学生利用网络等设备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化,手机等信息工具已有逐步取代纸质书的趋势。在高职高专书法教学上,有效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为课堂提供新鲜的形式,丰富书法学科课程建构,更可以凭借庞大的资源库实现跨学科领域的交流和对话。文学、美术等学科教育已经率先利用新媒体开发出一系列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书法教育同样要直面信息时代的挑战,有效利用人工智能、远程移动学习为书法课程的开发提供更广阔的方向。
3.3 对教学要求高,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互联网技术进入书法课堂,不仅要求高职高专书法教师熟练掌握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开放的教学心态、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技巧。高职高专课堂气氛较难调动,但只需做好师生互动,在原有书法的重点、难点基础上,扩充与书法相关的历史、哲学和美学等知识面,选取有趣的切入点,用PPT、网站、微课等展现开放、多元化的书法课堂,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创新互联网书法教学需教师话花费较大精力,虽然有大量网络资源,但如何组织课堂、合理利用有限的课上时间,使书法课有教育性、创造性、仍值得书法教育者深入思考。且高职高专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书法基础、学习兴趣也不一样,要选择可以涵盖本学科的全部重点内容并适合本班学生的互联网资源也有较高难度。
3.4 学生适应性有待加强,要提高书法鉴赏水平
引入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同样有挑战性,因为高职院校学生的书法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相比开放性强的课堂,更容易适应传统应试教育。而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令书法教学的内容碎片化,缺乏系统性
4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高专书法教学的挑战
4.1 立足传统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在传统书法课堂中,强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老师是“传道”、“授业”的权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书法课堂,学生课上多渠道观摩、课下随时网络互动,对书写基本技巧能达到透彻理解。借助网络、微信等媒介,学生在书法课上、课下由被动学习,变为主体展示者。如何使得书法学习张弛有度,师生双方都者必须经过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不是主宰或权威,而是书法世界的引导者。新网络技术打破了师生之间的空间壁垒,正是要营造一个愉悦、平等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开放平台,师生之间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
4.2 大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高职高专书法教学中推广互联网学习方式,是对学生自控能力的挑战。Internet的网络平台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书法信息资料以供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也潜在多种诱惑,影响学生学习效率。通过音频、图画多方位展示珍贵法帖虽然使得课堂趣味横生,但过多的信息量可能造成学生偏离正题,对核心知识点“不求甚解”。所以运用网络平台学习书法不得脱离竹简、帛书、碑帖、摩崖等具体的的载体,为学生研习带来精准海量的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