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2022-12-31姚露萍
姚露萍,张 伟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1 概述
2020年以来,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劳动教育”方面的政策精神,而各项政策精神都明确指出:要以新时代和新技能为特色,开展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以培养新技能人才为导向,助力强国梦;以引导学生深度领悟为目标,形成黄炎培“工匠精神”为抓手,构建劳动观和劳动精神的目标。通过将黄炎培思想融入职业院校师资提升培训中,用陶冶-指导-教育-补习-实践的职教体系与劳动教育体系形成高度融合等。
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现状。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思想在我国很早已就有了如:五千年的耕读文化中承载着中国古人的自强不息与造福于民等精神,给后人留下了劳动教育的宝贵实战经验和精髓如师徒文化、工匠文化、世职文化等。近现代学者佛朝晖认为:我们必须以工匠精神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导向,区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异同,采用劳动教育融合课程、汇入校园、嵌入教材、纳入评价等策略,构建新时代“双高”院校劳动教育的创新型课程体系。
2 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当前存在着以下诸多问题和一系列挑战。这些情况严重制约着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改革与实施。
(1)“有劳无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培育与教育的基本功能。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单纯地进行劳动技能与技术的理论传授,或以单纯的体力劳动代替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未将“双高”院校特有的劳动观念与技能教育同劳动精神相融合。
(2)“有劳无范”,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往往轻视了劳动教育的标准建设。劳动教育开展中,缺乏职业教育核心的课程标准是一个突出问题。导致教师在教育中无据可依。
(3)“有劳无师”,实际教学中漠视了劳动教育在区域的职教特色和师资建设中其存在的特有属性。从我国现状来看,还未形成一支具有职教“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业务能力强、并能够充分掌握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特点和方法的师资队伍。在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教师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未能将传授劳动技能,嵌入到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做学合一、手脑并用等精髓课程教学体系中,直接导致了劳动教育在实际中的教学效果不太明显。
从目前的“劳动教育”师资培育的研究调查中发现,很多职业院校已逐步开展劳动教育,但小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的劳动教育,仅是单纯地开展劳动代替劳动教育和劳动技能的教学内容,未将职教精髓与劳动理念、技能教育进行有机地结合。“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中未能将职业院校的特色精神(黄炎培思想)融入课程体系中,导致“劳动教育”的开展只停留在表面,甚至有些只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的指标而实施的。
3 师训方案构建
根据浙江省教师现状调研数据为基础,以培训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国家重点院校师资队伍培育培训体系和教师培训计划,建立符合新时代教师成长规律的培训项目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3.1 分类开展
按照学生的学历层次分类: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师资培训方案和师资队伍配置;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师资培训方案和专家团队配置。
3.2 分层培训
根据教师的教学年限和职称进行有效分类,设置四层如:(1)入门级:新教师入门级培训,按照70%理论课程教学为主,30%的实践教学;(2)初级:教师教龄在1年至6年或职称为初级的教师;(3)中级:能够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可以有效地构建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教龄在7年至12年或职称为中级的教师;(4)高级: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风格和艺术、能够指导新青年教师,能够很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且教龄在12年以上或高级职称的教师。
3.3 构建“七维一体化”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
(1)政策精神:教育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以及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标准等方面;(2)知识与技能素养:本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资格证书与标准、学科知识、职业背景与属性等方面;(3)学生发展与管理模块:本课程模块含有新时代下劳动教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方面的规律与心理成长发展、知识与技术技能学习与训练、品德培养等方面;(4)专业与课程建设的模块:劳动教育专业的特色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完善、课程标准、实训基地、校本教材等方面的建设;(5)教学设计模块: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理论与学科设计、教学评价和管理、实训设计、学生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设置;(6)教学反思研究模块:国内外职教的发展与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观察和案例分享设置;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策略和教学反思与评价分析以及教学经验总结;科研撰写;等方面;(7)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策略、实践分类,实践基地等方面。从以上七个角度,针对中职和高职院校的教师,按照分层的级别设置课程的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比例。队伍不健全,管理架构不合理、实践基地供给有限等问题。
(4)此课程体系助力教师能否很好指导学生,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增强我校的职业教育市场竞争力。面对学生就业难问题,有利于提高“双高”院校学生在行业与产业中的认可度。劳动教育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提炼与塑造自身特色来提高自我的市场竞争力。深入开展劳动教育,积极探索创新性和特色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能增强高职教育的竞争力。教师在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能促进00后学生的劳动意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发展,进一步助理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有利于学生立足就业岗与创业岗位,进而立足社会。
(5)满足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教师掌握特色的“劳动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将亮点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劳动教育专业知识,形成个人出彩的教学特色,构建自我教学品牌。
(6)完善“双高”院校新时代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缓解应届生的就业压力,构建科学地劳动教育新课程体系。“双高”院校劳动教育需要科学并合理地课程载体去建设与实施,因此构建创新型本土化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双高”院校劳动教育的关键举措,其表征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地定位与开设劳动教育精品在线课程。二是面向就业压力,开发劳动教育课程。
4 价值作用
(1)为劳动教育师资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撑。新时代下劳动教育已作为职业院校的长远发展战略。劳动教育更需要扎根于中国本土特色的黄炎培思想中,才能在职业教学中焕发新的生命力。所以,针对目前在我省的劳动教育师资提升课程体系的实施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的提炼升华,通过加强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内涵研究和劳动教育教学体系,进行新时代下创新型的探索,有助于为劳动教育的有效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推动我省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迈向新阶段。
(2)为浙江省劳动教育搭建一个“浙里动”特色的理论架构。本土化的劳动教育教学架构,能够有效地符合本校教学工作的指导,能够积极地协调劳动实操中实践环节和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开展,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科学地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等问题。
(3)以浙江省劳动教育专题培训和实践教学研究为抓手,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对劳动教育的价值认同、理论认知、品牌形成。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