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2022-12-31袁芳
袁 芳
(铜仁广播电视大学,贵州 铜仁 554300)
0 引言
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为了促使高校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获得自主学习能力,文章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现状及网络安全条件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分析,有鉴于此,研究从自主学习基本特点入手,重点解析网络安全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组成,研究在网络安全条件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根据现状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网络安全条件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1]。
1 自主学习基本特点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是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主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要求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进行监管,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的管理。学生在自主学习方式下主动自觉的自愿学习,因此,自主学习体现出自立、自为和自律三个基本特点。
1.1 自立性
自主学习是围绕学生这个学习主体进行的学习活动,每个学习主题拥有自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以自身的独特方式对外界信息进行独立分析和思考,因此,每个学习主体具有自我独立的内在动能,能够通过一定的独立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面对的困难,进而获取知识。
1.2 自为性
自为性是自立性的延伸,主要通过学习主体自我探索性、自我选择性、自我构建性和自我创造性的结构关系,显现学习主体获取知识的过程与途径,大致反映出学习主体的成长历程。
1.3 自律性
自律性是学习主体对自我进行约束和规范的自觉行为,这是学习主体对学习要求、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学习行为和学习意义的一种进取行为,学习主体即使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2]。
2 网络安全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主要以共享资源为目的进行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互连,基于协议控制进行数据交换,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处于安全状态的同时,计算机通信网络必然也是安全的,能够为学习主体实现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网络共享的数据资源处于网络安全条件下,进行开放、自由、灵活的交流,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进行学习,学习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通过长期地培养才能形成。
有鉴于此,可以将网络安全条件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组成分为四个维度,分别为自我激励能力、自我规划能力、元认知能力(m etacognition)和学习资源应用能力,其中,自我规划能力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对自我的发展定位、对自我的能力评价、对资源的正确选择、对学习和活动时间的正确计划与分配;元认知能力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3 网络安全条件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现状
伴随社会信息化这一新技术革命的持续推进,计算机网络通过其丰富、灵活、开放的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数据支撑。和这一条件相对比的情况是,因为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在自我管理上的主观能动性稍显不足,而教育工作者在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并不能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技能,学习主体在面对海量信息的同时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大量自主学习能力资源和环境被搁置。另外,一部分高校在网络教育资源发展上,并未科学体现出“以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出发点”的教育特征,对学生利用网络安全条件进行自主学习的效率产生影响[3]。
4 网络安全条件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4.1 自我激励能力提升策略
首先,自我效能提升。自我效能关系到学习主体学习过程中心态,为了促使学习主体热爱学习,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给予学生真诚的信任、及时的鼓励、充分的关心,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提升自我效能感。其次,强化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价值观。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大部分高校学生并不具备学历上的优势,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强化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价值观,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建议性规划和引导。第三,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高校学生来讲,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进而通过强化学习目标培养其学习兴趣,最后通过实践活动进行自主学习理论的反证。最后,重视自主学习结果的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提前建立一定学习动机,通过学习兴趣的引导,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结果。教育工作者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级,获得对应的学习结果反馈。
4.2 自我规划能力提升策略
首先,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目标分解,制定学习计划。大多数高校学生对教育工作者的依赖性很强,并未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制定学习计划。因此,在每次学习开始之前,教育工作者要将学习目标进行拆解,设计分解目标,要求学习主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此帮助学生有条不紊地安排手头上的学习、工作、生活,形成学习规划能力。其次,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安排、管理时间的能力。大多数高校学生一旦进入网络世界,被大量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占据学习时间,产生因玩误学的情况。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主动安排和管理学习时间,找出每天最佳时间进行重要学习任务的完成。最后,教育工作者要强化学习策略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提升自主学习效率。预习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在非正式学习开始前,学生可以在已经建立的学习基础上通过预习了解自身在学习上的欠缺性,根据课程要求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在做好预习的同时记录清晰重点和难点。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督促学生注意力集中在重要信息点上,随时做好课堂笔记,达到有效听课的目的。学生如果想要将教育工作者讲授的内容、网络资源转化为自身认知,可以通过复习的方式实现。
4.3 元认知能力提升策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我记录、自我提问、具体目标督促等方法强化自我监控,进而有意识地关注自身学习行为,提醒自己学习。针对自主学习的内部因素,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治理和情感的共同作用,通过适当的动机调节、意志维持、目标激励,保证自主学习保持正常进行状态。通过有效的自我评价能够客观进行学习结果的衡量,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校正,在肯定自我的同时,改正存在的不足,在自我评价过程中体会成长的乐趣。
4.4 学习资源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网络安全条件下,资源包罗万象,但是,学习者往往因为自身并未具备足够的信息能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未完全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待提升。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过程中,可以从百度、超星图书馆、知网全文数据库使用开始,做好信息意识启蒙教育,教育工作者可以将这部分意识教育渗透到常规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信息选择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自主学习目标出发,确定自身信息需求。在培养学生信息搜索能力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相关站点的推荐,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进行学习资源查找,通过百度文库、稻壳阅读器等实现信息搜索效率。在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学习机会,提供解决问题思路,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搜索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众多信息中获取对应信息,通过归纳总结建构成新知识,实现信息价值熵增[4]。
5 结语
高校学生属于特殊群体,往往在毕业后即将踏上工作征程,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以此适应经济社会对工作岗位的要求。网络安全条件下,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均能获得知识,这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巨大动能,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指导学生巧妙运用网络资源学习知识,为学生创造出更加自由和广阔的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