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新观念 守正创新

2022-12-31王冬精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课标理念教材

文| 王冬精

在现行统编教材中落实2022 年版课标精神,是老师们当前遇到的必然课题,也是一道难题。由于二者之间的诸多“不匹配”,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维、依托教材、大胆实践、守正创新。

首先,解读视角要变。对待教材,教师应由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向用教材落实核心素养转变。统编教材于2019 年在各地全面使用,一段时间内,大家就其编辑理念、编辑意图、组材特点等进行研究探讨,对推动我们科学使用教材起到一定作用。但统编教材的编辑理念、价值指向与2022 年版课标要求有一定距离,这就需要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转换视角,从落实2022 年版课标理念、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角度解读教材。

其次,角色定位要变。教师要由教材的执行者,向教材的开发者、课程的建设者转变。2022 年版课标提出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但统编教材是“双线组元”,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结合学习任务群要求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整合。同时,教师还要由传道授业解惑之知识传授者,向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建构者转变。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而且是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形成结构化的认识思维过程的推动者。

再次,教学形式要变。由单篇教学,走向单元统整,树立任务群理念。综观教材单元各板块,思考打通阅读与表达(交流)之通道;或者基于建构某些任务群(如跨学科学习)而进行文本重构。

由关注语文要素,向学习任务群任务建构、设置学习情境转变。单元教材的教学,教师要基于单元语文要素、单元教材、口语交际、习作、快乐读书吧等内容,提取大概念,设置学习情境,思考本单元可以以哪个学习任务群进行教学。

由落实语文要素,向围绕学习任务群设置学生实践活动转变。语文要素的落地,由原来的终极目标,变为实现任务完成的桥梁。课堂教学的重心,由知识的习得过程,变为用知识解决任务而设置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语文实践活动。

最后,评价机制要变。由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向检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转变。评价学生,不仅仅看其知识掌握多少,更要看素养习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多元评价、重视增值性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素养水平提升。

变革的同时更要守正。无论怎样转变,语文课堂必须姓“语”。所有的理念、变革都必须服务于提高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识字、写字、朗读、积累等语文常规活动不能丢,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不能缺。

猜你喜欢

课标理念教材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