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中学习生动说明
——五上《松鼠》(第二课时)教学

2022-12-31张兰琴张邦业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11期
关键词:体毛说明文松鼠

文|张兰琴 张邦业

《松鼠》一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其表达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平实性说明文。怎样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框架下发掘其教材的课程价值并予以科学施教?

一、在学习任务群视野下定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一般都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和语文要素统领下的发展型任务群或者拓展型任务群。五上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主要指向“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内容。

本单元包括精读课文《太阳》《松鼠》以及“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聚焦精读课文,研读教材可知,《太阳》一文用于“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松鼠》一文着力于在“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基础上学习生动说明。

二、在对应任务群内设计任务

在教学《松鼠》时,设计怎样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以落实“学习生动说明”这一目标呢?

任务一:聚焦印象,读出喜爱之情

在上节课初读形成大致印象的基础上,以图片引路,抓住课文中心句,读出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也读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读,是任务,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基础性任务;读,也是支架,只有读进去,才有后续的有价值的交流。因此,第二课时的首个任务就是有情有趣地读,激发兴趣,让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并形成初步的理解与体悟。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特别的动物——松鼠。(出示松鼠图片)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可爱、活泼、调皮。

师:本文作者布封觉得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谁能用书中的一句话说说?

生: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师:你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

生:松鼠漂亮、乖巧、驯良。

师:关键词抓得很准确。

生:我从“很讨人喜欢”这句话中读出作者很喜欢松鼠。

师:你能读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吗?(生读)

师:可以读中强调“很讨人喜欢”,以表达出喜爱之情。请大家试一试。(生试读、齐读)

……

任务二:抓关键词,梳理课文内容

紧扣“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这句话,追问作者布封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松鼠的。通过追问,进阶“读”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概括,宏观把握课文内容。这一任务既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明白布封是从外形、活动、行为特点、生活习惯四个方面把松鼠介绍清楚的,又学习到了要介绍清楚某一事物,应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说明。这一任务契合了第三学段“表达与交流”的学段要求,为本任务群后续任务(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打下了基础。

任务三:比较阅读,体会生动说明

有了宏观上从几个方面说明清楚的把握后,应聚焦“如何说明白”去探寻表达密码。针对《松鼠》一文文本特点,联结学习《太阳》一文掌握到的平实性说明方法,设计对比阅读任务,以体会作者运用打比方说明和拟人手法生动说明的表达秘妙,同时让学生明白打比方时要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介绍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点。在如此体会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补写,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在文本语境中运用,理解内化。具体教学如下:

师:老师查阅了松鼠的相关资料,请读一读。你们发现了什么?

出示: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 厘米,尾长15~21 厘米,体重300~400 克。

生: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仔细比较前两组数字,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松鼠的尾巴特别长,都快和身子一样长了。

师:松鼠外形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尾巴特别长,所以你们介绍松鼠时一定会介绍——

生:松鼠的尾巴。

师:布封又是怎样介绍松鼠的尾巴的?到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生(读):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师:请对比一下,都是介绍松鼠的尾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生:文中的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松鼠的尾巴比作帽缨。

师:(出示帽缨图片)看,这就是帽缨。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就很形象地介绍清楚了松鼠尾巴的样子。请再读读下面这句话。这句话同样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可是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松鼠尾巴呈帽缨形,常翘起至头上。

生:文中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有趣。

生:我觉得文中的句子更能表达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师:你从哪儿读到的?

生:我是从“歇凉”这个词读到的。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作者眼里,松鼠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懂得在尾巴下歇凉。

师:好,你来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生读)

师:好一只可爱的松鼠!同学们,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生动、有趣的句子,请快速默读,找一找。(生读)

师:谁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把松鼠比作了人,介绍了松鼠像人用手一样用前爪吃东西,非常有趣。

师:真是有趣。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松鼠比作飞鸟,写得很生动。

师:同学们,人、飞鸟、松鼠,你最熟悉的是什么?

生:人。

师:其次呢?

生:飞鸟。

师:这三者比较起来,松鼠是我们相对陌生的,而人和飞鸟我们很熟悉。运用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的秘妙就是用我们熟悉的事物去介绍我们所不熟悉的事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松鼠警觉的。

出示: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生读)

师:这句话介绍松鼠警觉的特点。读到“警觉”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人?

生:警察。

生:小偷。

生:侦探。

师:想象力真丰富!看,这就是松鼠被惊吓后躲到树上小眼睛四处张望的样子。(出示图片)

生:真好玩!

师:你能试着补写句子吗?

出示: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像_________________。

生:像一个落荒而逃的小偷。

生:像一个被全城通缉的通缉犯。

生:把松鼠比作小偷和通缉犯,我觉得不是很好。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小偷和通缉犯都是坏人,而松鼠是特别可爱、特别讨人喜欢的动物,所以不能把松鼠比作小偷和通缉犯。

师:你真是一个特别会学习的好孩子!那你来发挥想象说一说。

生: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孩,瞪着一双无辜的眼睛看着你。

师:说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生:好像一个正在放哨的机警的战士。

师:同学们用上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不仅把松鼠的特点介绍清楚了,还做到了表达生动。

……

任务四:迁移运用,尝试生动说明

本单元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内容的习作单元,本课作为其中的一项任务,应在习得写作方法后,及时迁移运用,从补写到改写,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因此,本任务鼓励学生将平实性说明文改写成文艺性说明文,并给出不同层级的评价标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为后面的习作教学做铺垫。具体操作如下:

师:下面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向布封学习,把平实性说明文写生动。

出示:兔子体毛大多是白色、黑色、灰色、灰白色……有保温作用。兔的门齿外露,适于切断食物。耳长。尾巴短而毛茸茸,会团起来。兔子生性胆小,善跳跃。

师:这段话逐句介绍了兔子的哪些方面?

出示:

(1)兔子体毛大多是白色、黑色、灰色、灰白色……有保温作用。

(2)兔的门齿外露,适于切断食物。

(3)耳长。

(4)尾巴短而毛茸茸,会团起来。

(5)兔子生性胆小,善跳跃。

生:介绍了兔子的体毛、门齿、耳朵、尾巴和习性。

师:请同学们拿出作文纸,把句子改一改。如果你能把一句话改写得生动形象,就合格了;如果能改写两句话,就达到良好了;如果能改写三句或三句以上,就是优秀;如果你能把所有的句子都改写得形象生动,你就是小布封了。快开始你们的挑战吧!(生改写)

师:请同学们交流自己改写的句子。

生:兔子的体毛大多是纯洁的白色、夜晚的黑色、几天没洗澡的灰色、好像洗了一半身子的灰白色……而这些体毛在冬天有保温作用。

师: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他把兔子的颜色改写得非常生动有趣,尤其是“几天没洗澡的灰白色”让我忍不住笑了出来。不过,“这些体毛在冬天有保温作用”可以改成“这些体毛在冬天就像一床温暖的棉被”。

师:你觉得他这样改怎么样?

生:更加生动了。

生:兔子的耳朵长长的,高高地立在头上,就像两根天线一般。兔子的尾巴毛茸茸的,就像一团毛球,让人忍不住想去摸一摸。

师:你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不仅使句子更加生动,还流露出你对兔子的喜爱之情。

生:兔子的门牙像一把锋利的水果刀,能轻松地切断食物。兔子胆小如鼠,有一点儿风吹草动就会吓得飞跑或躲起来。兔子善于跳跃,像一个小精灵在草丛里、在林间穿梭。

师:你一下子改写了三句话,还表达得那么生动,真是了不起!同学们,课后请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做到既介绍清楚,又能生动表达。

在这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说明文习作单元)中,《松鼠》一文承担的“阅读与交流”任务目标主要是学习生动说明,这一目标在上述四个进阶型的任务中得以落实,成为本任务群指向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构件”,以提升学生“说明白”的能力素养。

猜你喜欢

体毛说明文松鼠
说明文阅读专练
小松鼠
松鼠
为什么我们只掉头发,不掉其他体毛?
松鼠
松鼠
说明文写作注意事项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体毛少与性能力弱有关吗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