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成果

2022-12-31刘靖北

中国领导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党中央领导

◎刘靖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一系列重要制度安排,取得一系列重大实践成果。全党思想政治上更加团结统一,行动步伐上更加协调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提高,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发展和变革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一、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上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制度优势的维度展开论述,揭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必然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但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1]。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其现实性上必然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2]。“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3]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势,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根本特征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根”和“本”。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往往是灾难性的、颠覆性的。因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领导“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同一性,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把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二)从基本国情和客观现实的维度展开论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中的根本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要认清,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6]在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各种政治力量轮番登场,各种主义思潮纷纷亮相。只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出了民族危机,让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回溯党的百年辉煌历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办成大事难事、战胜风险挑战的重要法宝,是开创一切伟业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今中国,没有大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么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7]。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56个民族和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没有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一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必然会陷入四分五裂,就什么事也办不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是空想。从党的四大明确提出党在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到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明确提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8],对根据地实行党的统一和一元化领导;从在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明确把党定位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到改革开放后把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写入党章,再到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情、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党对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的认识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深化,今天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三)从党的领导内涵和特点的维度展开论述,揭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强调“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9]。前一句是形象的说法,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深化,是更科学的表达。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就是指党的领导的范围、内容和过程都是全面的。从范围上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都要接受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内容上说,党的全面领导既包括党对自身建设的全面领导,也包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和党对国家与社会的领导;从过程上说,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既要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又要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党的领导必须是系统的,就是说党的领导由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党的各种制度机制、各种纪律规矩,党的各种活动、各种关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系统,把党的领导的各个要素、各个方面有机联系起来,增强党的领导的整体效果。党的领导必须是整体的,是说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的唯一执政党,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统一整体,党的领导权、执政权是不能分割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权力是不可分割的”[10]。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保证国家稳定发展繁荣,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从“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到“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表明我们党对党的领导内涵和特点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中开辟了新的境界。

(四)从党的领导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政治责任的维度展开论述,揭示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11]党中央制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依据和基础,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都要坚决贯彻执行。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随意不执行,大家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12]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是形成和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两个维护”的提出,是我们党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和理论成果,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这就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全面领导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把我们对党的领导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上创造了一系列重大制度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引下,我们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制度安排,从制度体制上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一)对“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出重大制度安排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顺应全党全国的共同心愿,明确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这是本次会议取得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政治成果。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宪法作出相应修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并对国家主席任期作出修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进一步明确“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出台《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建立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的任务分工、督促检查、情况通报、监督问责等制度机制,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这些重大政治制度安排,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对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健全完善党中央对重大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

党的十八大后,为加强对重要工作的领导,党中央设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国家安全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等。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将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财经、外事等方面的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新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以及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各自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调整和完善,对加强党中央对涉及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健全向中央政治局及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

2015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天召开会议,专门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汇报工作。2016年1月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除了听取上述机构党组工作汇报外,增加了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此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汇报工作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中央政治局委员每年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书面述职,就作为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一项重要制度固定下来,成为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

(四)健全党全面领导各项事业的制度体系

党中央着力推动领导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定党的农村、组织、宣传、统战、政法、国家安全、政治协商等各方面的工作条例,出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等,健全和完善了党全面领导各项事业的制度规定。同时,党中央着眼全局,统筹内外,加强对重大战略制定和实施的领导,组织制定和实施了“三大攻坚战”“七大战略”以及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围绕这些重大战略,党中央加强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完善和发展了党中央领导实施重大战略的制度机制,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五)构建完备规范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军群各类组织机构,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这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紧紧把握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构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这一主线,着力从制度安排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的体制优势,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13]。这次改革的显著特点就是加强党政机构职能统筹,进一步理顺党政机构职责关系,发挥好党的职能部门统一归口协调管理职能,形成保证党实施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其他机构协同联动的统一高效的领导体制。通过这次机构改革,从机构职能上解决了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解决了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党政机构职能关系问题,推动党政军群机构发生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变革,为有效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制度优势提供了完善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六)强化党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

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是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修订制定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党的工作机关条例,出台《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等,完善了党组织对同级其他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为确保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七)建立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持续推进党和国家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责,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有机统一,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提供有力支撑。

(八)推动党的全面领导入法入规入章程

把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容载入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法,载入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国有企业、高等学校、有关社会组织等的章程,健全党对这些组织实施领导的制度规定,为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地位提供法律法规保障,实现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

三、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上取得一系列重大实践成果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开创事业新局面的重中之重,在实践中扎实推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实践成果。这些重大实践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加强对党的自身建设的领导上;二是体现在对国家和社会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上。

(一)在坚持和加强对党自身建设领导上取得显著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党的自身建设的顶层设计、战略谋划、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明确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确立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构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召开一系列工作会议对各领域党建作出有力部署,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领导和推动党的自身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1.在对党政治建设的领导上,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采取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措施,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党内法规文件,推动全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保证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在对党思想建设的领导上,明确党的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以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根基,坚持党内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创新党的思想建设的方式,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夯实了党的全面领导的思想基础,推动全党在思想上更加统一,党的思想引领力显著增强。

3.在对党组织建设的领导上,确立组织工作实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提出并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各级组织建设,织密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健全人才发展体制,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分领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4.在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上,以制定和贯彻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破题开局,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好监督执纪问责“四种形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实现党和国家监督的全面有效覆盖;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清除“两面人”,巡视监督的“利剑”作用充分发挥,有效维护了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5.在加强对反腐败斗争的领导上,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反腐败斗争的战略部署,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基本方针和体制机制,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清除了寄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恶性毒瘤,消除了党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使党的肌体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

6.在对党内制度建设的领导上,把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建立中央党内法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形成比较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建立健全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备案审查工作体系,维护党内法规体系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在坚持和加强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领导上取得重大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之大变局,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战略谋划,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带领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1.在领导经济建设上,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立足新发展阶段,提出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组织实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和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加强对各领域、各部门及各地区经济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对于各级各类经济组织达到全覆盖。

2.在领导政治建设上,着眼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总体擘画。旗帜鲜明加强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健全国家机构等各类组织党的工作制度,推进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巩固全民族大团结,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在党对法治建设领导上,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强化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地位的宪法保障。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依法治国的指导地位,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党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4.在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上,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对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

5.在党对社会建设的领导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打赢总体战、阻击战,推动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成果;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6.在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7.在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绝对领导上,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重构人民军队领导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事政策制度,人民军队实现了整体性革命性重塑。

8.在党对外交工作的领导上,明确提出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对各领域各部门各地方外事工作的统筹协调,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加强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战略谋划,推动外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领导伟大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取得历史性成就。■

[注 释]

[1] [2][3][6][7][9][11]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6, 9, 9, 57, 6-9, 22, 159.

[4] 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J].求是,2021(18).

[5] [1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9, 11.

[8]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1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423.

[10]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74.

[1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90.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党中央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县乡人大工作的关键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