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的对策

2022-12-31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张小敏

成才 2022年18期
关键词:双减法治学科

■ 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 张小敏

长期以来,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备受诟病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众多意图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政策文件,其中2021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本文简称“双减”政策)更是将减轻义务教育段学生作业负担的要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优化作业设计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加强教师作业设计的观念,提升作业设计的能力

教师作为作业设计的第一主体,要主动学习国家的“双减”政策,深刻了解教育政策的新方向和新要求,同时也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作业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把握规律,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充分发挥作业对学生成长和进步的积极作用。

1.加强学科组建设,形成研究合力

当前,道德与法治学科在作业设计方面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不同教师在作业设计中会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要改善作业设计,学科组必须形成合力,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作业设计的校本研究。首先,教师应该通力合作,通过开展各类组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之间充分交流和沟通,在此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其次,学科组的教师务必在作业设计中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从冗杂的资源中精选出最佳的作业设计素材;此外,作业设计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不同年级之间应当互通有无,同时要有资料整理意识,注重对作业设计工作的整理和归纳,不断进行作业设计的汇总、反馈、优化等各项工作,最终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工作的一种常态化和规范化。

2.树立新的理念,创新作业设计的思路

新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对学生的培养上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过去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转变为现在注重对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积极适应这一变化,依据新的要求制定新的目标,同时还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善于在作业设计中呈现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内容,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学生在身体条件、个性品质、家庭状况等各个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往往在心理上表现出了极强的敏感性,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很多学习内容却恰恰是直击学生生活中的一些敏感领域,这就更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

3.不懈探索,努力提高作业设计的能力

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作业设计是整个作业过程的起始环节,它在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之间承担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着重加强对自身作业设计能力的锻炼:第一,研究政策、研究课标、研究课本,准备把握国家顶层设计的大方向,深刻理解本学科的价值追求,全面细致的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内容;第二,广泛涉猎各类作业设计方面的知识和案例,教师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提升自己的能力;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真正提高作业设计的专业能力,形成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作业设计风格和成果,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探索和践行,最终让自己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高质量的作业设计。

二、确立作业设计的目标,优化作业设计的内容

作业设计要有目标导向,这是作业设计首先要明确的。同时,在目标的指引下,教师还应当精选作业设计的内容,防止作业出现重复冗余或者偏离目标的情况。

1.作业设计的目标

作业归根到底是为课堂教学而服务的,因此在目标的确定上,首先要参照教学的三维目标,此外,还可以根据学情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细化,并进行针对性的分层对应,最终还应当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各类目标进行一个高度的概括,作为作业效果评估的一个基本标准。

2.作业内容的选择

(1)从学生实际出发,寻找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做到三个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生活,发现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共同困惑,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力求在作业设计中呈现出学生们感兴趣、有认同感的内容。

(2)关注时政热点,挖掘各类新闻素材的作业价值

道德与法治学科对时政热点具有先天的敏感性,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作业设计中,教师都应当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善于发现和积累有利于作业设计的新闻素材。在作业设计中引入时政热点,除了能够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之外,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个可行措施,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探讨热点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公共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注重学科融合,尝试跨学科进行作业设计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内容中涉及到不少其他学科的知识,这种综合性对于作业设计而言可以转化为宝贵的资源。跨学科进行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精准的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更能够起到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4)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注重作业内容的层次性

分层教学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同样的作业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完成的时间和效果可能是天壤之别。因此,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针对性的进行作业设计。

三、立足学生的实际,创新作业设计的形式

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书面纸笔作业之外,教师还应当尝试多种形式的作业设计。

1.信息搜集整理类的作业形式

传统的书面作业侧重于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对作业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解答,强调的是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而信息搜集整理类的作业,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识别、筛选以及归纳整合能力,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此外,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源。同时,这类作业简单易操作,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是拉近他们与道德与法治课的一个好办法。

2.开放探究类的作业形式

探究类作业更加注重作业的实施过程,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独立或者合作的方式去获取一些新的知识和能力。在进行这类作业的设计时,教师首先应当明确作业的目标导向,不能让作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同时,作为侧重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探究意识的一类作业,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秉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划分好各个探究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此外,对于最后的作业成果还要有相应的总结反馈,让学生能够真正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3.实践体验类作业形式

实践体验类作业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走进社会,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各类实践活动,切身感受和体验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氛围,进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强化问题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形成良好的品行,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四、用发展的眼光,建立系统性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业评价是体现教师教学功底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教师对作业评价机制的改进应当在作业设计环节就显现出来,通过不断优化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为作业的过程性评价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重视作业任务中的过程性表现,最终建立起一个系统性可操作的评价机制。

1.设计作业的评价方案,提高作业评价的规范性

首先,要明确作业评价的导向应该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因此,整体作业评价的基调应当设定为激励为主导,注重给予学生正向的、积极的评价;其次,要细化作业评价的标准,根据作业的内容,通过不同的评价手段,对不同形式的作业拟定不一样的评价标准,促进作业评价的多样化;最后,教师还应当在作业评价方案中考虑到作业的奖惩反馈,根据教学计划和学习进度的安排,提前对作业的反馈工作做好规划,让作业效果的评估成为一种常态化任务。

2.发挥学生评价的作用,提升学生在作业评价中的参与度

在作业评价环节,积极探索学生参与评价的方式,有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整体状况。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作业进行整体评价,让学生针对教师的作业设计,从自身需求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其次,学生可以基于作业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通过自我审查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等各种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丰富作业的评价手段,增强作业评价的有效性

首先,探索多维评价。除了传统的按照对错给予“√”“X”评价外,也可以根据学生书写的规范性、作业的完成度等进行分类评价。其次,进行积分评价,建立学生的评价档案,根据每一次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积分记载,每到一个学习阶段的尾声,可以进行积分评比,期末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评选出一些优秀代表。第三,善用评语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字,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语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还可以尝试与学生进行评语互动,进一步强化作业的反馈。

综上所述,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作业设计,需要多管齐下,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探索,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考虑到“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对于作业设计的难度、数量和形式要精准把握,努力契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落实“双减”精神。

猜你喜欢

双减法治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