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导师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时代意义和路径

2022-12-31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田菁园

成才 2022年18期
关键词:纲要师德立德

■ 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田菁园

2019年10月,国家部门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它主要对公民的道德建设做出规划,其中第三个方面是关于深化道德教育的引导,在这个环节中强调了学校教育全过程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执行。而研究生阶段主要是导师责任制,导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健康进行关注、督促和指正。《新纲要》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因此它必须要面对公民道德建设的不同任务,对高校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任务进行启发。

一、《新纲要》含义及其特点

《新纲要》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含有七个部分。郑根成和陈寿灿认为《新纲要》颁布的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明需求都发生了改变,主要矛盾也发生改变,因此针对这些改变,《新纲要》应运而生,它需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型转化;需要继续坚持党的指导思想,进而推陈出新;需要切实关注人民实际生活,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第一,时代性,新时代。曲红梅认为《新纲要》主要有时代性和系统性两个特点。檀传宝也认为《新纲要》具有新时代的特征,他强调重点关注其鲜明的时代特点。吴潜涛认为《新纲要》具有鲜明特征,即新时代性。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剥离社会对他的影响,某些以某种方式进行生产性活动的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和政治关系。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的追求不同,《新纲要》肯定了人民思想水平、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的提高。第二,格局系统性。《新纲要》提出要“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因此要将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大格局,让人们在教育中接受引导、生活中进行实践、学习中得到想法。人在做选择时就会受到感情、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做出不是理性思考后的选择,如此一来,我们就需要引导非理性选择向高道德水平靠拢,让人们在适当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选择合乎德性。

二、研究生导师的时代要求

高校是公民道德教育实施的重要地点,《新纲要》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完成立德树人任务就需要导师责任制发挥其应有之用。

(一)引导研究生理想信念

育人为源,德育先行。德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而理想信念是德育的重点。作为研究生导师有责任更有义务帮助其坚持行进在正确的理想信念的道路上,指导研究生正确的价值选择。导师要积极引导研究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党的历史文化,领悟党的指导思想。与此同时,导师还要引导研究生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添砖加瓦的远大理想,树立为中华民族蓬勃发展贡献力量的思想观念。在远大理想和理想信念的共同指引下,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改正自身缺点,发扬自身优点。

(二)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因此研究生需要具备合理的创新素养和合格的创新能力,这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也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研究生导师应该注重学生对创新能力项目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组织、项目,从点滴处锻炼创新能力,为以后担当时代大任做好准备。

(三)培育研究生学术道德

研究生是未来学术界的主要构成人员的后备军,对他们进行科学精神、学术道德教育势在必行。同时,培养研究生的学术道德也符合立德树人任务的要求。要严格重视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培养,避免出现学术不端现象发生,这不仅不利于研究生自身的发展,更不利于导师名誉的维护和学校的长期发展,高级知识分子做错事往往会造成巨大的影响。现如今,不少高校都开始架构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制度。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研究生的学风和学术道德上做工作,不仅要教会研究生知识还要教会研究生道德。

三、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路径

《新纲要》提出,重视立德树人任务,研究生导师是负责学校立德树任务的主持者。因此更需要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导师机制的作用,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强化领导组织,打造联动和谐局面

作为研究生导师要进一步探索立德树人的规律和要求,加强领导组织,动员全体人员形成合力。首先将立德树人任务放在首位,重视《新纲要》的要求,形成领导统一指挥,各个部门一同配合,分工明确,步调统一的联动格局形成教育合力。其次,导师需要形成联动小组等相应组织机构,互相进行合作,无论职位高低,按时按点分小组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和身体状况,保证导师引导到位,师风影响到位。最后要倡导导师立德树人任务全体参与,要充分发挥教师学术研讨会、教师委员会等教师组织的重要作用,让学校的组织与全体组织紧密结合,发挥各组织的优势,导师要抓住研究生的特点,不断引导学生,使研究生真实地参与立德树人任务,从生活中建立美好品德,发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强化制度建设,构建师德长效体制机制

《新纲要》提出要用先进模范引导道德风尚,对于仍在学习的研究生来说导师就是最好的榜样,就是最近的先进模范,也是最容易施加道德影响的人。因此学校要有导师立德树人呈现平台。首先学校要根据文件的相关要求,修改本校的研究生导师机制运行条例,在日常生活中就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其次,要严格研究生导师的准入、奖惩等条例,将师德考核放在首位,不断督促导师注重自身榜样作用的发挥以及引导学生树立其他优秀榜样,向优秀模范学习。最后建立和完善导师师德教育和培训机制。时代在不断发生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我们要终生学习,身为研究生导师更是如此,因此要按期召开导师师德教育培养会议,让导师在交流自身学习成果的同时,汲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且学习最新的立德树人相关文件和师德建设的系列资料,成为一个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人。

(三)强化导师作用,立足源头进行师德建设

“四有”好教师中提出好老师需要有道德情操,导师立德树人任务主要负责人就是导师本人。因此必须对导师的职业道德、思想品德等提出要求。首先明确要求研究生导师必须严格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纲要》等,从理想信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榜样、奉献社会等方面,全方位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成为“四有”好教师,对师风师德基本要求了然于心,更要成为研究生的榜样,从自身做起,不折不扣地加以认真执行。其次,导师要熟练掌握师风师德建设相关技巧,明确立德树人任务要求,理解引导者角色责任,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学习中思考,在学习中成长。最后引导研究生导师自觉加强道德建设,尤其要注重导师在学术活动、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师风师德的引导。同时也要引导导师注意学术科研和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让两者形成良好互动,到达教书育人的真实境界。

(四)强化文化建设,营造立德树人校园氛围

树立好榜样,达到《新纲要》标准,就必须借助文化建设,用心营造,努力保持优秀师风师德,让其在校园成为一股富有生机活力的文化力量,在学校营造出立德树人的文化氛围。首先,要开展宣传活动和教育活动。学校需要把教师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教育融入导师入职培训前、中和后。展现优秀师德师风榜样的力量,重点表扬高尚师德,广泛宣传优秀事例,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其次,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校文化建设中,以立德树人任务为指引,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在学校营造立德树人校园环境,最后,要紧跟时代步伐,与社会接轨,与人民接触,大力弘扬优秀校园文化。将导师的优秀力量辐射到社会,大力宣传导师优秀事迹,展示高校教育队伍的优良风貌,引导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新风尚。

猜你喜欢

纲要师德立德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