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式教学探究
——以《关心国家发展》为例
2022-12-31武汉第三寄宿中学
■ 武汉第三寄宿中学 龚 婷
从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到2021年“双减”政策的出台,再到2022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我们可以看出,教改一直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并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如何落实教改目标,给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核心素养导向,是指课堂设计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道德与法治课堂更要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素养为核心,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要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情境式教学,即是通过创设符合课堂逻辑的各种情境,在尽可能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
一、巧设创意迁移情境,沉浸式点燃学生兴趣
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和创设的教学活动,是体现学生课堂参与感和获得感的重要载体。构建开放、自由、新颖、舒适的课堂环境,对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并获得良好学习体验起着积极作用。
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若要把“道理”讲好,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课题,深入研究,巧妙设计符合课程内容的课堂情境,打造新颖高效的课堂,这样才能在整体大情境的授课模式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认知体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逐步养成。如:在讲授《关心国家发展》时,教师抓住2022年3月23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再度开课的契机,化身为《辉煌中国》节目主持人,将课堂作为节目现场,随着节目篇章的一幕幕开启,与学生一起“回望光辉历程,展望光明前景”,感受国家的变化,由此点亮学生一颗颗炽热的爱国心。
二、统筹梯度拓展情境,渐进式渗透核心素养
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均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基于此,道德与法治课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题海战术等教学方式,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系列具有连贯性、拓展性的生活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参与性、体验性、发展性等动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围绕环环相扣的教学情境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思——辨——行”的有机统一过程。如:在设计《关心国家发展》一课教案时,教师创设了“珍藏物件品发展——数说中国看成就——现场采访谈期望”三大情境,让学生通过一件件老物、一个个镜头、一串串数字、一帧帧画面等视觉盛宴来深刻体会今日之中国的巨大变化,真切感受中国创造的伟大奇迹。如此三大情境的创设,让课堂探究学习活动逐层推进,让师生共同见证了中华民族经历的“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巨变。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表达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想象。这种教学引导,不仅能激发学生为祖国变化而骄傲的自豪感,更能激发起他们爱家爱国的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决心,进而使其将对国家的认同感外化为自己今后努力学习的自觉行动。
三、设计升华探究情境,互动式引发双层思考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要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深刻挖掘身边的国情素材,并学会将其以巧妙的情境创设加以渲染和烘托,以升华教育内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学会以情感人,巧妙地让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消化枯燥的理论学习内容,将需要讲授的道理给学生讲活、讲透,讲动人、讲入心。如:在讲授《关心国家发展》时,教师充分挖掘《“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的内容,让学生为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设置情境深化探究,引导学生探讨:为了实现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画卷,你会怎么做?教师可将全班同学在国旗下的笑脸用镜头捕捉下来,伴着《强国有我》的音乐在课堂上播放。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一边畅想自己的未来,一边点亮屏幕上属于他们自己的星星,让一张张笑脸组成了一颗大大的“爱国心”。相信此时无需更多的言语,课堂就能被推向高潮,学生强国心的激发也就水到渠成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怎样把“道理”讲好讲明白,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课型,面对不同的授课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教师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的“迁移情境”“拓展情境”“探究情境”等,通过不同梯度情境的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参与、分享交流,让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