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院育人视域下学风建设探索与实践
——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为例

2022-12-31王禛

科教导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学风书院学院

费 菲,王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6)

教育部于2019 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中第一次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高校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1],将之作为我国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对书院制建设进行整体布局。

学风建设既是各高校日常重点工作,也是其安身立命之本,直接关系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书院与学院协同育人的背景下,如何会同双院资源和力量,开展学风建设既是进一步落实书院制整体布局的要求,也是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回应。

1 双院育人视域下学风建设相关概念辨析

1.1 学院制

学院制起源于英国中世纪大学管理制度。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我国现代大学教育开始萌芽,效仿西方大学制度,奠定了学院制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历史地位。新中国成立后,虽几经变迁,但依然是我国高等学校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院不仅是高校学术科研的组织中心、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也是学生事务管理和服务的窗口。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和形成初期推行学院制改革,就是为了构建一个基础扎实的,组织特性充分下沉到机构运行底部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学院作为基层学术组织开展科研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院的内生动力,促进高校行政管理效率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双重提升,同时以人才培养为依托夯实学科发展基础促进学科进步。总体看来,我国高校学院制管理模式有效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伴随时代发展和需求变化,学院制亦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

1.2 书院制

我国最早的书院制可追溯到公元6 世纪的唐朝,但当时的书院制与现代大学书院制有着极大不同。我国当代探索的大学书院制,一方面将我国古代的书院文化内核内嵌其中,承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充分借鉴现代书院制起源英国的制度设置,在住宿制学院的管理模式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发展出的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需求的一种全新育人模式。

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除了是顺应时代发展之需外,更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原有的学院制中“立德”与“树人”两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位,通过书院制改革,在物理层面打破不同专业学生间的居住壁垒,实现学生间的跨学科融通交流和专业互促学习;在指导机制上将导师制进一步落实,促进通识教育的落地,打破了学术活动、科研活动和教育活动分而治之的局面,实现融会贯通。

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还是教育理念的进步:从根本上强调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通过以学生集中居住的社区为管理单元构建的书院,为不同专业和学科背景的学生提供了可自主选择、交叉混合居住的宿舍空间,在学生日常生活场景中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和实践活动,有效培育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高校推行现代大学书院制已有十余年,书院制在学生教育管理和育人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势头,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书院制,根据《高校书院发展报告(2020)》中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7 月,有97 所国内高校建设了书院,书院数量已经达到304 个[2],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书院制作为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

1.3 双院制

所谓双院制,就是在传统学院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书院制,书院、学院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协同配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资源供给和服务保障。其中学院将继续负责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科研能力培养以及和专业学习相关的各项事务。书院的职责和功能则是对标教育部为一站式学生社区提出的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管理等六项主要任务,将书院的功能定位为价值引领的高地、素质拓展的营地、习惯养成的园地、自我发展的基地、服务指导的阵地、文化浸润的重地。

1.4 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习、治学和研究过程中形成的风气和氛围,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3]2016 年12 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指出“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着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4]高校学风的核心究其根本是学习价值观,而学风的外显则是人们在学习时体现出的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群体氛围。学风之于大学生是贯穿于其培养全过程的,学风建设是高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责任,学校应为优良学风的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对大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方式、思想认识和精神面貌都有重要作用。开展学风建设,无论在书院制还是学院制背景下,都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共同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2 双院育人视域下学风建设现状

2.1 双院育人背景下学风建设的主体现状

传统学院制中学风建设工作的主体包括专业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均具有学院属性。在书院制背景下,学生、辅导员具有了书院、学院双重属性,而教师依旧只有学院单一身份属性。身份属性的变化使得教师在开展学风建设的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外来者”的身份认知,使学风实践的流畅程度下降。

2.2 双院育人背景下学风建设的环境现状

在传统学院制中,学风建设活动以教育教学实践为主。在书院制背景下,学风建设实践环境发生变化,由课堂教学拓展到了课下实践中,以往多在教室中进行的学风建设教育或活动变为在书院中的交流。学风建设原有的学院壁垒被打破,为其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3 双院育人视域下学风建设探索和实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校风学风优良,也是较早开展书院制改革的高校之一。围绕双院育人视域下如何开展学风建设,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学风一直是其教育实践的重点。

3.1 学风建设机制构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积极构建基于双院育人的师生联动的学风建设体系。从学习态度的引导和建立、学习纪律的制订和规范、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夯实、学习方法的传授和提升、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反馈等五个方面构建一整套的闭环学风建设管理体系,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实践上着力,实现了双院制背景下学风建设体制机制的创新探索。

3.2 学风建设队伍选拔

传统学院制中,学风建设队伍构成以教师为主,包含专业教师和思政辅导员,缺乏与学生年龄相仿的朋辈。书院制背景下,学风建设多采用同龄朋辈指导来开展实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在双院育人背景下,积极构建学风建设导师队伍,将学院中的优秀教师资源纳入导师队伍当中,与书院中优秀学生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了一支涵盖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研究生—榜样朋辈的层次分明的学风建设指导队伍,这样一支结构合理、组成丰富的导师队伍能够更加全方位地解决学生在校期间所遇到的学业问题以及由学业问题衍生的其他问题,还能将自身的学习经历、技巧传授给广大学生,从而实现学风建设的突破发展。

3.3 学风建设活动开展

在自主学习意识方面,开展诸如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主题讨论、系列讲座、名家报告;通过制度的建立将到课率预警、听课质量评价纳入学生日常的学习投入评价;通过出台学业预警办法来进行学习过程的监管;通过学术不端、违规违纪等案例进行警示教育。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使学生能够建立牢固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其学习的内生动力,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应意识到,自主学习意识并不仅限于学习上的自觉而更应该是学习价值观的构建——“为什么学”“为谁而学”“什么值得学”。因此在自主学习意识方面,还应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丰富自主学习意识的内涵和内核。

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有效地将前期建立的多层次学风建设导师队伍利用起来,开展主题丰富的学业指导沙龙。队伍中包含有青年教师,在选拔是应选取求学经历尽可能不同,学源关系尽可能丰富的优秀青年教师们来组成队伍,这样不但形成了优质的学风建设工作队伍,这些教师的求学科研故事本身还是隐形的学风思政素材库,将思政教育元素与学风建设有机融合,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另外,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还应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通过邀请行业专家、专业教师、思政导师等开展座谈、报告,或是录制专题微视频,通过学风建设指导教师打造专业知识库;邀请专业成绩优异、竞赛特长突出的学长学姐,分享课程学习、校园生活等基本思想、方法、工具,通过学长导航,增强专业学习趣味性、传播性;依托优良学风班和学业奖学金获得者,面向全体学业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心理问题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

在自主学习实践方面,书院、学院应整合各自企业、教师、场地、资金等不同维度资源,开展实践训练,如竞赛培训、课题申请、项目孵化、企业实习能不同维度学习实践,以实践成果来检验学风建设的实际效果:推进赛教融合、学研融合、产学融合的协同育人理念,全面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开展竞赛和科技活动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层;通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为牵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国家、省级创业孵化器建立合作,为优秀初创企业提供发展渠道,鼓励学生进行创业探索。

猜你喜欢

学风书院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江南书院
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海盗学院(12)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
海盗学院(7)
炊事员的几宗事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