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文“点”扩展阅读
——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

2022-12-31张海侠

中学语文 2022年31期
关键词:莎莉文凯勒海伦

张海侠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编写体系,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如今,面对繁多的推荐书目,中学生的阅读盲点已不再是“读什么”,而是“怎么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方式。整本书阅读的方式有多种,对于我们使用的文选型教科书来说,很多课文都是作者全集、文集或者整本书的节选,通过阅读课文,进而阅读所选课文的整本书,即由一篇到一本的阅读,不但可以实现课内与课外的对接,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兴趣等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谈谈利用课文中的“问题点”“兴趣点”等实现由一篇到一本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细读课文,寻找问题点

《再塑生命的人》开头一段写到“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1887 年3 月3 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完整的三句话,简单明了。然而细读起来,却悬念迭出,学生会在心里划出很多问号。“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为什么说是“最重要”的一天?这里我们把“最”去掉,或者在后面加上“之一”可否。“1887年3月3日”,这天距离作者写自传已经过去十几年了,可作者仍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仅像作者所说是因为它重要吗?“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中“此前”与“此后”有着怎样的“截然不同”?“我不能不感慨万分”中删掉“不能不”,语句更加简练,与作者想表达的效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由于课文是节选部分,有些问题看似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却找不到答案,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问题便不难解决。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对于海伦·凯勒来说,重要的一天有很多,比如开始跟莎拉·富勒校长学习说话那天、参加德克利夫学院入学考试的那天等等,然而这所有的“重要”都是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后,在作者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之后所发生的。莎莉文老师来之前,她的生活世界黑暗寂静,她的心理世界一样黑暗寂静,她渴望表达、渴望理解,表达、理解不成就狂暴地发脾气,而且是频繁地发脾气。莎莉文老师来了之后,就像作者在书中所写“我不断地从生命本身汲取知识。是莎莉文老师让我无忧无虑地生活在爱的喜悦和惊奇之中,让生命中的一切都充满了爱意。她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让我体味世间一切事物的美,她每时每刻都在动脑筋、想办法,使我的生活变得美好和更有意义。”海伦·凯勒是一位盲聋哑儿童,幼小的年龄,脆弱的心灵,生活常常让她感到恐惧、无助。莎莉文老师是她的启蒙老师,她把她从无知变为知识不断丰富,把她一片混沌的生活变为充满色彩,变狂暴为美好,使她由黑暗走向光明。正如作者写到的“每个老师都能把孩子领进教室,但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使孩子学到真正的东西。”自从莎莉文老师来到海伦·凯勒面前,就一直陪伴在身边,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欢笑,直到老师的生命终结。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莎莉文老师,才成就了后来作为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的海伦·凯勒。

二、发现“包袱”,紧跟兴趣点

在学会了“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词语后,文中写道“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阅读到此,我们的情绪不由得随着作者的“喜悦”而喜悦,随着作者的“企盼”而企盼。通过叙述的文字,我们能够想象得出作者“躺在床上,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的情景,我们也不禁期待着新的一天的海伦·凯勒又是怎样的了,是“花团锦簇”,还是……读到此时,受课文的感染,阅读的兴趣点由此被激发,带着兴趣继续阅读整部书,继续感受作者的喜悦,或者由喜悦带来的其他感受,这种由阅读所产生的共鸣就是伟大的文学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感。试想一下,如果不去读原著,你所知道的海伦·凯勒仍然是一个会识字的小孩,你无法获得她新的一天,无法知道以后的海伦·凯勒的样子,更无法感受作家马克·吐温所说的:19 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三、旁批加注,串联信息点

莎利文小姐教“我”拼写“doll”,当“我”最后能正确的拼写时,作者写到“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孩子成功时难以抑制的兴奋,急于与亲人分享的喜悦溢于言表,与之前爱搞恶作剧的她不同了,从一个希望表达,却苦于没有表达方式,到有了表达方式并且能够运用这种表达方式,这对作者来说,确是一种飞跃。而文中对此仅做了这点叙述,作为美国伟大的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当然不会就此而止步。事实上,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整本书中,这种飞跃还有很多。在“学会说话”一章中写到“我的任务是练习,练习,不断地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我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让我所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妹妹就要能听懂我的话了。”“一想到我将能够自由自在地同母亲谈话,能够理解她用嘴唇做出的反应,我就充满了信心。”不停地前进,不断地遇到困难,不断地克服,也不断地收获成功。把这些信息点串联起来,就是海伦·凯勒学习生活的整段时光,也正是有了这段经历,才有了后来更大的发展。

四、交流讨论,碰撞异(同)点

莎莉文老师对作者满怀的爱,作者与莎莉文老师的亲密并不能说她们之间没有过分歧。课文中写到“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一个是成年的老师,一个是盲聋哑儿童,对我们阅读者,如何理解这“争执”呢?对于刚开始学习的她们,这是不是整本书中唯一的一次争执呢?阅读整本书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相信会碰撞出不同火花,这种火花不但是思想的火花,更能够加深学生对双方的理解。老师希望以“暂时丢开这个问题”的方式来解决她们的争执,接着练习“doll”,可没想到作者把布娃娃当发泄情绪的物品。课文是完整的,又叙述了作者对自己的行为深感自责。随着年龄的增长,海伦·凯勒在不断地学习,她与老师之间是不是争执不断呢?老师带着海伦·凯勒学习了那么长时间,后来怎样了呢?真是欲知后事,还是要通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整本书。书中作者用了一个段落写到“我的老师与我相亲相爱,密不可分,我永远也分不清,我对所有美好事物的喜爱,有多少是自己内心固有的,有多少是她赐予给我的,她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是沿着她的足迹前进的。我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属于她,我的才能、抱负和欢乐,无不由她的爱点化而成”。老师的不容易,作者的学有所获,无论怎样,作者与老师之间的师生情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师生情。

五、紧扣文本,转换平衡点

在作者与老师因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争执后,重新练习“doll”时,作者的行为是“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破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从文中我们第一次看到作者发脾气,也是第一次在老师面前发脾气。而且“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作者是不是像在文中写的这样只发了这一次脾气,通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知道在作者接受教育之前,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希望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的愿望更加强烈。每次手语无法让别人了解她的意思时,她都要大发脾气。她会疯狂地踢打、哭闹,在地上翻滚、吼叫,直到精疲力竭。作者写到“日子越来越难熬,表达思想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以至每天都要发脾气,有时甚至每隔一小时就闹一次。”与此相比,在作者接受教育之后,这是第一次发脾气,而且很快她就意识到她的错误,文中写到“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那个被我摔碎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我们可以理解为发脾气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在无知的情境下,人的表达更多的靠的是本能。而随着知识的增长,同时也学会了调控本能的本领,便不会随意乱发脾气,偶尔发了脾气,也很快便“追悔莫及”。如在“冲破逆境”一章中写到“学习中处处是障碍。有时候心灰意冷到了极点,而且还把这种情绪流露出来,至今思念及此,我就惭愧万分。特别是回忆起为此而向莎莉文小姐发脾气时,心里格外羞愧。因为她不但是我的好朋友,而且是为我披荆斩棘的人。”由先前狂暴的发脾气而没有任何悔恨,到后来逐渐很少发脾气,并且感到“悔恨莫及”“惭愧万分”,这都是需要转换的平衡点。

六、形成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阅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对(文)书中所写的人、事或其他内容等等,我们往往会有不吐不快的心情,而且这种想表达的心情和要表达的内容往往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或读完之后才有的,换作它时它地可能是找不到的。抓住这种心情,把想表达的内容写出来,形成自己的观点。表达观点的方式很多,通常的做法是写读后感,我们的调查表明:写读后感并不受学生欢迎。而且写读后感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多角度的表达学生的感受。阅读感受,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情有感而发,也可以分分类、定定专题或主题,如笔者设计如下五个方面的专题:1.主题、内容不限,以读者的身份,给海伦·凯勒或莎莉文写一封信;2.想象自己就是海伦·凯勒或者莎莉文,评价一下自己这一生;3.向别人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如何推荐?4.向别人介绍海伦·凯勒或者莎莉文,如何介绍?5.搜集关于“海伦·凯勒或者莎莉文”的素材,以“我认识的海伦·凯勒或者莎莉文”为话题,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对这五个专题,可以选取其中自己感兴趣的来写。学生写作的过程,既是认识别人,也是发现、改变、提升自己,甚至影响其他人的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教育起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发展要积极应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阐释,形成了包括“五大特征”“九条本质要求”“五条重大原则”等在内的完整理论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列“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章,对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进行阐释,并作出战略部署。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如何积极应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朱永新,《中国教育报》2022 年10 月27 日07版

猜你喜欢

莎莉文凯勒海伦
心别失去方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爱是黑暗中的光明
——再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作家死亡之谜
海伦·凯勒的故事
爱之声
意识形态和海伦.凯勒的另一面
生命真谛 在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