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关于“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阐述

2022-12-31文|汪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课标语文课程育人

文|汪 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标”)根据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对“语文课程育人功能”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的阐述,要求“推动育人方式变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充分说明了“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在2022 年版课标中的重要地位。

一、坚持立德树人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指示,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重要文件精神,此次课标的修订,继承了语文课程“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传统,努力探索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和任务。这样,课程定位就高了,视野就更开阔了,便于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一种国家愿望,是课程育人的总体设计,首要的是“目中有人”。2022 年版课标在“前言”部分就指出:“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课程理念”中又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

1.语文课程育人的蓝图

在“前言”中提出:“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1)培养什么人。在2022 年版课标中先后三次提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三有”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这是确定“培养什么人”的总的出发点。还从落实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从总体要求看,就是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语文课程育人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基本内涵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从具体要求看,就是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所以,“课程理念”的第一条就是:“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2)怎样培养人。认真解读后发现,2022 年版课标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培养人的路径:一是“育人立意”。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清晰、明确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二是“德育为先”。明确要求“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三是“细化育人目标”。提出具体操作性要求:“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为谁培养人。在“课程性质”中提出:“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前言”中要求“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可见,语文课程的育人为的是社会主义、为的是国家安全、为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把语文课程上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上认识,这是前所未有的。

2.语文课程育人的落实

2022 年版课标“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但是立德树人,在语文课中不是贴上标签、过分教化,而是熏陶化育、润物无声,且要真正落地。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1)在课程目标中落实。在课程总目标的九条中,第一条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是关于育人导向的要求,起统领作用。在四个学段具体教学目标的结束部分,都有一段文字标示,也提示这一学段在育人导向上的重点要求。这个要求在课标中有详细具体地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2)在课程内容中落实。明确要求“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在“课程内容”部分,把语文课程内容的主题和载体形式概括为六个方面,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特别是儿童生活等方面的主题。也突出和强化了语文课程育人导向的功能。

(3)在学习任务群中落实。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都与育人密切联系,都有育人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跨学科学习”中强调:“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增强跨学科学习的计划性和目标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语文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是落实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主战场,应努力“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

(5)在教材编写中落实。“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这为教材编写的育人功能指明了方向。

(6)在课程资源中落实。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育人功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把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首要原则”。

二、树立正确“三观”

义务教育阶段是人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这“三观”教育。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责无旁贷,也更应如此。为此,在2022 年版课标中先后四次明确表述“三观”的丰富思想。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要“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树立正确“三观”的思想,体现在语文课标的全部内容中,兹分解如下:

1.课程性质

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这里提出了语文课程与“三观”的正确要求和基础关系,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基础性质。

2.课程理念

提出:语文课程要“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里提出了语文课程与“三观”的整体要求和各方面的整合关系。“三观”不是孤立的,而是内外联系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三观”的要求。

3.课程目标

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实践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三观”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联系在一起。

4.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提出了树立正确“三观”的语文课程特殊途经要求,要以语言文字运用作为主要手段。这也是落实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具体体现。

5.教材编写

“要有助于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集体意识和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又提出了教材落实“三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三、立足核心素养

这次课标修订把散落、隐含在原来课标里那些培养人的部分凝聚起来、提炼出来,形成了一个前提性的顶层思路:核心素养导向。2022年版课标关于核心素养目标体系的构建,是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重要的、集中的、经典的体现。在“前言”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课程性质”中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1.课程目标的核心素养转向

这次课标提到核心素养的时候,既不用“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也不说“课程核心素养”(课标修订初稿的表述),而是用“学生核心素养”,这是最为精准的,也是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最好体现。以前的三维目标主要是指向知识、学科的,而现在是指向学生的发展,而且直指学生的核心素养。“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2.课程内容的核心素养方向

“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可见,课程内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核心素养是课程内容的上位概念,应基于核心素养的方向选择课程内容,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设计和实施安排学习任务群。

课程资源的使用也“要从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紧密结合语文教材内容,选择有利于组织和实施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的优质资源,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学资源体系”。并明确指出:“课程资源的使用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多角度挖掘其育人价值,与课程内容形成有机联系,促进课程目标全面达成。”这样的阐述和要求是极其深入的。

3.课程实施的核心素养面向

2022 年版课标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具体要求,例如:“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强调内容的典范性,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这里的“美好理想”“社会责任意识”“民族自豪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等,都是面向学生的核心素养的。

4.学业质量的核心素养指向

学业质量,从总目标到学段目标,到各个内容的学业要求,到学业质量标准,再到后面的教学评价建议,是一脉相承的,而且都是指向核心素养的。

(1)学业质量是一种核心素养的质量。“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2)学业质量是一种核心素养的水平。“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

从小学的一个学段来看,学业质量测评首先是有情境的:是日常生活的,还是文化文学体验,或跨学科学习。确定了情境之后,再结合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是识字与写字,还是阅读与鉴赏等。然后结合这两个部分来描述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最后,用这样的关键表现来综合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水平。

(3)学业质量是一种核心素养的依据。“四个学段的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基本依据。”还在评价建议里提出“评分标准有效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要求。

四、增强文化自信

2022 年版课标规定的学生核心素养有四个内涵,第一个便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此中有四组动词“认同与热爱、继承和弘扬、关注和参与、了解和借鉴”,以具体落实文化的要求,这就构建了以文化人的新格局。

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在“课程理念”中指出“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标总目标第二条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课标提出具体要求:注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提升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感受先贤志士的人格魅力,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优良作风和高尚品质,体会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的伟大精神。

▲围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主题,注重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中华人文精神;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初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确定革命文化内容主题,注重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主题,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当然,也要“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

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体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材编写”中也提出“坚持立德树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赓续红色血脉,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教材选文要“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甚至在“考试命题”中都要求“强调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关注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

当然,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还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挖掘优秀的成分,抛弃那些腐朽的、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古为今用,为我所用。

2.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本身是文化,它又传承文化、表现文化和发展文化。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课标进一步指出要“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2022 年版课标提出:“引导学生在识字、写字、语言积累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积淀的过程。我们要把语文学习和文化自信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语文课程通过语言文化、汉字文化育人的特点。

猜你喜欢

课标语文课程育人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