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途径

2022-12-31陈玉梅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20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

陈玉梅

(河北省邯郸水文勘测研究中心,河北 邯郸 056011)

0 引言

我国许多事业单位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这导致其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遇到许多问题,并且其开展的管理工作中也存在许多缺陷。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市场经济观念老旧,缺乏较强的法律意识。报账与算账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但管理工作并不仅限于这些,管理方法也是其中一部分。许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制定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鉴于此,事业单位应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利用资金。

1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发展中的问题

1.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数字化过程较迟缓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持续发展,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需要达到新时期发展的要求。事业单位只有重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加大创新财务管理的力度,才可以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就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现况来看,仍有很多单位存在财务管理的数字化过程相对迟缓、信息化管理设备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专业能力等问题,无法有效保障数字化管理的安全,未能搭建完善的数据整合平台、资源综合服务平台等,导致数据信息收集难度大,危及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事业单位信息暴露,不利于单位竞争力的提高[1]。

1.2 事业单位缺少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管理精细化、财务管理智能化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逐渐提高,不仅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备过硬的工作技能,而且需要他们具备先进的工作思维、丰富的管理经验等。但是,这种全面的财务管理人才在事业单位中少之又少,不利于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持续进步与创新发展。

1.3 整个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与重视有待进一步强化

事业单位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创新发展,就必须对其建立起科学的认识,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找准定位、明确工作创新目标与工作方向,使财务管理工作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但这也是大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创新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一点。首先,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离不开事业单位领导的认可与重视,但一些事业单位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政绩上,不仅缺乏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关注,而且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科学,这会直接增加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阻力。其次,财务管理贯穿于事业单位发展的始终,能够将各个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一项全员性、全面性的工作,需要其他部门及人员踊跃参与和支持,但一些事业单位内部沟通机制并不完善,各个部门之间长期保持独立,工作中鲜有联系与配合,其他部门即使想要参与财务管理工作,也是比较困难的。

2 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创新的原因

2.1 与技术进步相适应

21 世纪是科技的新时代。近些年,科技不断发展,衍生出很多高科技产品,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不再适合高新科技社会。为了避免管理方式落后,事业单位务必要创新财务管理方式,以此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2]。

2.2 拓展资金渠道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事业单位主要依靠上级单位或相关部门拨付的资金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由于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和市场经济持续改革,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事业单位离市场越来越近。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必须将社会形势的真实变化与自身发展的真实需要充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资金管理工作,拓宽获取活动经费的渠道,减轻国家财政部门的资金压力,在保证完成社会公益事业、实现工作目标的前提下降低融资成本,努力争取尽可能多的活动资金,确保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能够长期稳定发展。此外,事业单位在开展投资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系统地分析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规模和金额,寻求较高的经济效益。

3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途径

3.1 重视单位财务管理预算工作

我国事业单位应该重视财务管理预算工作,确保财务管理预算工作能够正常有序进行。事业单位要想有序地开展财务管理预算工作,首先要确保单位内的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保证工作人员知道财务管理预算工作的工作内容。另外,事业单位应该与时代同步,及时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对于所制订的预算方案,事业单位要保证其能够正常实施,并适时加大实施力度[3]。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应该严格按照预算方案进行,工作人员应当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严格落实预算方案。其次,事业单位应该在考虑单位内部整体系统的前提下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并将二者融合起来,合理分配单位内的资源。同时,事业单位应该制定相关制度,提高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让更多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如果一个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员工非常重视财务预算工作,那么这个事业单位就能够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进而获得更大的效益。

3.2 制定科学的制度

事业单位要想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需要重视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事业单位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时,需要根据具体状况,使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按照标准进行。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应该对资金支出的状况进行监督,详细记录单位的支出情况,并对支出进行合理的规划,合理使用单位内的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事业单位需要对单位内资金的支出状况进行控制,划分支出的范围,对支出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内部出现浪费的情况;也需要对各项工作需要的费用进行管理。对于工作人员需要报销的工作票据,单位需要保留下来,并制定完善的报销程序。

3.3 重视监管工作

事业单位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除了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还需要制定完善的监督制度,并要求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同时重视监督工作。事业单位严格进行监督有助于对单位内的资金进行管理,并且可以及时将预算外的资金上交给专业部门进行管理。对于预算外的资金,我国有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使用。除此之外,事业单位需要重视核算,严格对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监管,如果在对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则需要及时按照规章制度处理这些问题。比如,事业单位在支付资金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与事实不相符的票据,可以按照规定拒绝支付。对于财政部门拨付使用的资金,事业单位应该进行追踪,查看这些资金被用到何处,确保这些资金用到实处,并充分发挥作用,保证项目能够正常开展[4]。

3.4 完善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与工作人员的收入息息相关,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业单位如果想要更好地激励员工,就需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制度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帮助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事业单位制定的考核制度应是有效的,要结合使用绩效工资制度和奖励制度。使用这种制度可以确保工作人员获得的津贴和补贴与绩效制度是相符的,且这种制度更有利于管理者开展工作。同时,事业单位应该把公益服务水平当作评价指标,并且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不同的部门需要有不同的考核标准,而对于等级不同的工作人员,也需要有不同的考核标准。

3.5 不断完善单位财务管理体制

在金融体制改革创新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必须意识到会计在单位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掌握会计核算的规律。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要紧密结合[5]。此外,要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需要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和监督能力。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战略决策管理水平。对于领导干部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的职位,要根据事业单位体制的新变化及时调整。

3.6 坚持以人为本

要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就需要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财务管理人员水平越高,越能更好地开展财务预算和管理工作,而培训工作可以帮助财务人员丰富知识、掌握更多的财务技能、提高业务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应该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并对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工作人员的水平,增强他们的核算技能。事业单位不仅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还需要对管理者进行培训,增强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水平。事业单位内的工作人员和管理者只有拥有科学的管理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事业单位获得更好的发展。

3.7 秉持“精益求精”的思想开展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首先,事业单位要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思想进行成本控制,这是为了更好地对事业单位的成本进行控制。事业单位要想确保成本管理效果,就需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这就需要事业单位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并拟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管理决策,如此才能够合理地减少成本费用,进而有效提高经济收益。其次,要细化事业单位办事流程,这样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智能管理系统的效率。这就需要事业单位通过进一步研究各种影响因素来改进财务管理流程,使单位会计工作能够规范开展,合理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必须进行精细化管理。事业单位编制的预算可能会对单位将来的运营管理决策造成较大的影响,只有进行精细化管理,才可以使制定的预算更科学,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对成本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流程都进行规范,对成本管理工作的范围也要进行明确的界定,如此才能合理地提高财务预算工作的效率。此外,事业单位还需要对成本管理工作开展合理的监管,对出现的任何问题进行准确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汇报,进一步确保将来的发展战略可以得到有效执行,进而有效减少经营风险。

3.8 在内部做好宣传,切实提高全员财务管理意识

为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必须要在思想上对其加以重视,在行动上及时作出调整。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培养全员的财务管理意识。首先,事业单位要在内部及时对财务管理及其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宣传,通过各种途径让更多的单位职工了解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而让更多的单位职工树立起财务管理意识。其次,事业单位领导要身先士卒,深入财务管理工作的第一线,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带动单位中的其他人员参与其中。最后,事业单位要进一步优化内部沟通机制,加强各个部门间在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共享与交流,提高各个部门的互通能力,这样才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营造更好的内部氛围。

4 结语

当前社会在不断进步,事业单位内部也在发生变革。我国财政制度有所改变,事业单位的职能也开始有了变化,单位员工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广。事业单位如果想要适应这种改变,就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改革,更新财务管理工作理念,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