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流行语“嗑”探源

2022-12-31祁文玉

关键词:补语流行语情侣

祁文玉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引 言

近年来,“嗑CP”一词在“饭圈”中流行开来,成为网络流行语。“嗑”字古已有之,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嗑”字又发展出了新义,且在蛛丝马迹中可以发现“嗑”字新义的演变过程。“嗑CP”一词首先在“饭圈”中被大量使用,而后,由“嗑CP”又衍生出了“嗑剧”“嗑学家”“嗑糖”等一系列“嗑”字词语,但“嗑”作为动词,其用法与其他普通动词相比没有太大差别。网络流行语“嗑”的大量使用表现了年轻人追求时尚、追赶潮流,以求群体认同的心理。但是目前对网络流行语“嗑”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嗑”的传统意义及用法

许慎《说文解字》:“嗑,多言也。从口,盍声,读若甲。候榼切。”[1]27“嗑”是一个形声字,古义表示话语多。

《汉语大词典》中“嗑”字有3个读音,分别为:“k蔓h锓xiá”。读作“kè”时,有以下7个义项[2]456。

①说话,闲谈。例如:“休来这里闲嗑,俺奶奶知道骂我。”(元·无名氏《玉抱肚》)

②用牙齿对咬有壳的或硬的东西。例如:“[淑华]抓了一把瓜子,捏在手里,慢慢地放在嘴边嗑着。”(巴金《春》)

③指上下牙齿的对碰。例如:“加上刚刚出过汗,给风一吹,全身就冷得发抖,牙齿嗑得咯咯地响。”(邓洪《山中历险记》)

④方言。靠近,挨着。例如:“从驻地出发时,太阳已经嗑山了。”(峻青《秋色赋·火把赞》)

⑤象声词。例如:“编氓卖者,手二铜盏叠之,其声嗑嗑。”(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赐冰》)

⑥用法同“瞌”。例如:“嗑睡”。

⑦用法同“磕”。例如:“随尊兴,哩嗹花啰能堪听,孤鲁子头嗑得精。”(明·汤显祖《南柯记·谩遣》)

“hé”和“xiá”这两个读音不常见,不再举例。

《现代汉语词典》只收录了两个读音,分别是“kē”和“kè”。作名词时读作“kē”,属于方言用词,解释为:话,有时特指现成的话[3]736。如:

他的嘴老不闲着,嗑儿真多。(《现代汉语词典》)

作动词时读作“kè”,解释为:用上下门牙咬有壳的或硬的东西[3]742。如:

老鼠把箱子嗑破了。(《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收录了读作“kè”时,“用上下门牙咬有壳的或硬的东西”这项词义。该词义在当代汉语中仍然比较常用,例如:

(1)仙鹤仍笑盈盈的,用两个指尖从盘里拿起一颗瓜子,放在口中嗑开,弃了皮壳,籽粒便点在舌尖上。(尤凤伟《金龟》)

(2)刚出土的花生散发着泥土气息,嗑几粒在嘴里,脆嫩清香,滑润爽口。(《光明日报》2021-10-30)

(3)她从不清楚有多少男人为她格杀打斗,每回俩人在她房里打起来,她就静静地腾出场地,抓一把瓜子去嗑。(严歌苓《扶桑》)

例(1)中的“嗑开”指用牙齿把皮壳咬开;例(2)中的“嗑”指用牙齿咬开花生壳,并且吃下花生仁;例(3)中的“嗑”同样有咬开瓜子壳并吃下瓜子仁的意思。此时的“嗑”,包含着“用牙齿咬有壳的东西”并将壳去除后“吃壳中的食物”这两个动作,而不再单纯指用牙齿咬带壳的或硬的东西。显然“嗑”的词义被扩大了,含有“吃”的意思。此外,“嗑”有时还用作拟声词。

另外,“嗑”在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殊用法,这些用法已经被固定在特定的词语中,与其他语素结合起来表示特定的含义。如:东北方言中的“毛嗑”,读作“kè”,是瓜子的意思;东北方言中的“嗑巴”“结巴嗑儿”,陕北方言中的“结嗑嗑”,均读作“kē”,是口吃、结巴的意思。

二、“嗑”的新义

网络语言以其新颖、独特、便捷、随意和对传统语言的叛逆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4]。与“嗑”字组合较早出现的网络流行语就是“嗑CP”。“CP”是英文单词“couple”或“coupling”的缩写形式,意思为“一对、两个”,尤指夫妇或情侣。而“嗑CP”指的是十分喜爱自己支持的情侣。该词最早出现在“二次元文化”中,指的是粉丝对日本动画、漫画、游戏、小说中虚构的情侣十分支持和喜爱并沉迷其中,捕捉情侣间微小细腻、表达爱意的互动情节或亲密行为,从而使粉丝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快感。近年来“嗑CP”不仅运用在“二次元文化”中,现实世界中也被广泛使用。例如:

(4)爱,原本就是一件喜气和庆的事情。嗑CP,就是相信爱情的力量。相信爱情的强大,终能战胜重重困境,修得一世圆满。我们要和和气气,团团圆圆的在一起嗑啊,最后抱得他们的花好月圆。(微博“随心取舍”2021-11-26)

(5)他们的态度是:我不要谈恋爱,打游戏不香吗;我不要谈恋爱,我只要“嗑CP”;我不要谈恋爱,我要专心搞学习……(光明网《高校里的“爱情课”,指向哪里》2021-10-15)

(6)不行了最近嗑糖又嗑上瘾了,他泰这对CP太甜了,颜狗的快乐。(微博“如逝时光”2021-11-26)

“嗑”在上述语料中都作动词,后面加名词,表达支持、喜爱的意思,尤其是例(6),非常直接地表述出上瘾、沉迷的语义。而其中“嗑糖”的意思是粉丝观看剧情中情侣间的亲密行为,从中感受到的甜蜜幸福感,就像吃了蜜糖一样。

三、“嗑”在其他语料中的用法

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嗑”在传统语义中并没有找到直接源头,其新义与传统语义都不太相符。调查发现,“嗑CP”出现以前,“嗑药”一词在台湾作家的一些作品中被频繁地使用。

(7)然后他们蹲在庙前嗑掉一下午的花生壳和烟蒂,拍拍膝盖,走了,把满地花生壳踏得枯痴枯痴乱响。(朱天文《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电影记录》)

(8)吉姆红到二十八岁,嗑药过度,死掉。又成一页灿烂传奇。(蔡康永《LA流浪记》)

(9)岛上已遍地夜吧,挤满了欧洲的灵肉解放者,嗑药、跳舞,绝大部分是已成为雅痞的嬉痞。(朱天文《巫言》)

例(7)中的动词“嗑”的语义分别指向“花生”和“烟”。花生被咬开壳后吃花生仁,而烟既不是硬物也不是带壳的东西,更不需要用牙咬并吃下去,而是用来吸或抽的。所以,当“嗑”的语义指向“烟”时,“嗑”就有了“吸”的含义。例(8)(9)来源于台湾作家的作品,这两句中的“嗑药”都是“吸食毒品”的意思。在当地话中,“吃”也被读作“嗑”[5],如“嗑一粒止疼片”即“吃一粒止疼片”。后来“嗑药”专指“吸毒”,成为吸毒成瘾的委婉说法。王缘也认为“嗑药”是“吸毒”的俗称[6]。

祝杰认为,人在现实的恋爱中大脑会分泌一些激素,这些激素的分泌会使人“感到精神抖擞、不知疲惫”。在“嗑CP”的过程当中,人们通过看荧幕情侣互动来想象他们在一起的画面,这个过程会让他们得到快感并沉迷上瘾,“就像自己在谈恋爱一样”。所以,他们的身体中也会分泌让人精神抖擞、不知疲惫的激素,导致他们沉迷其中、不能自拔[7]。“嗑CP”的这种兴奋刺激、沉迷上瘾、不能自拔之感,与吸毒后获得快感、因上瘾而无法自拔在抽象意义上极为相似,是用吸毒获得生理上的快感比拟观看情侣互动后获得精神愉悦的感受,并且二者都会使人深陷其中,甚至成瘾,停不下来。所以,“嗑CP”中的“嗑”不仅含有“喜爱支持”的语义,也含有“沉迷上瘾”的语义特征。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新词“嗑CP”中“嗑”的新语义,应是从“嗑药”一词发展而来。但在感情色彩方面二者截然相反,“嗑CP”的感情色彩是中性的或是褒义的,而“嗑药”是贬义的、消极的。

四、“嗑”的衍生用法

网络上“嗑”除了简单地作动词直接加名词,如“嗑CP”“嗑糖”,还有一些由“嗑”衍生出来的新词汇。

(10)腐女与普通观众不同,她们的参与度和忠诚度极高。别人“追剧”,她们“嗑剧”。(光明网《耽美作品改编盛行,几点问题需关注》2021-04-07)

(11)给我们嗑颜人的心动一击!怎么会有这么甜欲甜欲的美女!(微博“综艺大杂烩”2021-12-18)

(12)就在宋雨琦扬言嗑定两人时,第二位女嘉宾何丹妮的到来让首集节目出现了四角关系。(光明网《〈我们恋爱吧3〉浪漫开播 田园偶像剧式展现恋爱细节》2021-09-29)

(13)近日,四川南充。外公为了让外婆摘菜时不被泥巴弄脏鞋袜,便专门为外婆打造了一个梦幻菜园。网友:实名羡慕这神仙爱情了!外公外婆的爱情太好嗑了(微博“四川日报”2021-10-14)

(14)我从来没有嗑到过男主和女主,但嗑到了男主和女二,太子和太子妃就是我的宿命。(微博“想拔猫毛”2021-11-25)

(15)这到底是脚无意滑下还是在提示啊!!!救命,嗑死我了!(微博“Cookya-”2021-03-14)

(16)报告!零食瓜子已准备好 !坐等开播做嗑学家,这俩的互动真的是想甜死谁啊!(微博“AOKeYa”2021-11-22)

(17)为了打造一对让人“嗑生嗑死”的CP,作者在设定人物特质时可谓煞费苦心,作出种种排列组合,如傻白甜×腹黑,小狼狗×高岭之花,疯批×反斯德哥尔摩……不断地翻着花样变更“人设”,都是为了能让读者“嗑”起来。(光明网《网络文学评论——90后的声音》2021-09-13)

例(10)中的“嗑”作动词,加名词“剧”后,意思就是十分喜欢和支持电视剧,沉迷于其中,且根据语境可知,“嗑剧”对电视剧的喜爱程度要远远超过“追剧”。例(11)中的“嗑颜人”,其实是“科研人”的谐音,而“颜”指的是高颜值、相貌出众的明星,“嗑颜”在结构上是简单的动词加名词,意思是十分欣赏和喜爱某一明星的相貌,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而“嗑颜人”是指特别关注和欣赏明星出众容貌的粉丝,他们达到了十分专注的程度,甚至像“搞科研”一样。这只是一种调侃的说法。例(12)中的“嗑定”,在结构方面,“定”作“嗑”的补语;在语义方面,用“嗑”来表示说话人十分喜爱并支持两个人的情侣关系。“嗑定”可以理解为“认定了、支持定了”。例(13)中的“太好嗑了”,在结构上是副词加动词再加“了”,意思是欣赏他人之间表达爱意的行为,让人情不自禁产生喜爱之感并想要支持,而观者则会精神愉悦甚至沉迷其中。例(14)(15)中的“嗑到过”“嗑到了”“嗑死我了”在结构上都是动词后加补语的形式,意思是感受到剧中角色之间的甜蜜爱意并极度兴奋,粉丝的喜爱程度因补语的不同而不同,“嗑”带有“感受、见证”的意味。例(16)中的“嗑学家”是取“科学家”的谐音,指将“嗑CP”当作一门学问,根据剧情有理有据、一丝不苟地品味和分析荧幕情侣间的互动细节,沉迷其中而乐此不疲,也是一种调侃的说法。例(17)中的“嗑生嗑死”,“生”和“死”都是补语,换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嗑得死去活来”,其与“嗑起来”同属于动词加补语的形式,语义同前面的“嗑”加补语的例子没有太大差别,不再赘述。

结合上述语料,网络流行语“嗑”作为动词与其他普通动词的用法没有太大差别,通常在其后加名词形成动宾结构,或在“嗑”后加补语,形成动补结构。调查发现,“嗑”几乎没有充当其他成分的情况,其新用法是青少年网友因新潮猎奇而衍生出来的。语义方面,“嗑”表达了欣赏、喜爱、支持、沉迷甚至上瘾的含义。

结 语

“嗑”作为网络流行语,意思为“支持、喜爱、沉迷上瘾”,来源于“吃、吸食”的含义,而“嗑”的本义是“话语多”“现成的话或说辞”“用牙咬带壳的或硬的东西”,并不包含“吃、吸食”这种含义,人们在运用“嗑”这个词的过程中,无意间扩大了其词义,如“嗑瓜子”“嗑药”,使其带有了“吃、吸食”的含义。而后年轻网友将“捕捉爱人间微小细腻、表达爱意的互动情节或亲密行为,感受爱情的美好而沉迷其中,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感受,达到上瘾的程度”,比作“吸食毒品获得快感停不下来”的感受,此时“嗑”就有了新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嗑药”一词的感情色彩是消极的、贬义的,而“嗑CP”等“嗑”衍生的流行语都是积极意义的。

猜你喜欢

补语流行语情侣
谈钱不伤感情:情侣谈钱攻略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假扮情侣
朝鲜语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情况
巧借 流行语
用古诗文翻译2017年流行语
吵架
吵架
汉语中的补语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