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抓手 精设支架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策略谈

2022-12-31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朱村中心小学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事例支架词语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朱村中心小学 高 蕾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排的习作话题,属于写人类习作。这一话题中的关键词“有特点”为本次习作定下了基调。只是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在“身边”的众多表达对象中,与景物、动物、玩具等比较,人属于难以表达的对象,再加上要求写出“特点”,无形之中加大了习作难度。教师在本次习作中,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有特点的人,以突破教学难点,在写人上实现有效发展呢?这需要教师认真研读单元习作教材内容,充分理解编写理念,把握编者意图,找准学生本次习作的抓手,精心设计教学支架,并精心组织和实施本次习作活动。

一、引导学生明确“有特点”的任务

统编教材中单元习作的内容呈现,看上去是由不多的几个自然段构成,每个自然段中也只有一两句话,但每句话都包含着本次习作的要求与提示,因而值得学生细细咀嚼。本单元习作教材的内容是分成三个版块呈现的,每个版块都将相关习作要求与提示融在一起进行表述。

首先看第一板块,由一个充满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气球和一个问句组成。学生先要读懂气球中出现的众多词语(小书虫、乐天派……小问号)指的都是什么特点,接着看问句提出的要求“上面的词语让你想到了谁”,二者结合就是让学生根据提示找一找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学生的爱好不一样,决定了他们生活中喜欢交往的人也不一样,这样让他们想起的人自然也各异。在这一板块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进行交流,以启发和帮助他们初步确定自己要写的人以及其具有的特点。

其次看第二板块,它由两个泡泡提示语和一个问句组成。两个泡泡提示语是回答问句“为什么会想到他”的,以举例的方式回答为什么,但重点内容却以“……”呈现,意思是不能将词语体现的特点作为标签贴在人物上,而要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人物,与词语表达的特点匹配。这一板块对接的应是写清楚的学段目标,重点是以人物的特点为“一个意思”,并用一段话把它写清楚。对第二板块的解读,就是让学生理解要想写好有特点的人,需要写相关的事例。

再次看第三板块,由四句话组成,体现的是选材、习作、拟题、评价方面的任务与要求。其一是由两个问号组成的问句,前一个问号需要学生在理解“这样的词语”是指上述气球中能够表达“特点”的词语的基础上,再说出一些类似的词语(人物的昵称):这一方面是进行拓展,有发散学生思维的功效;另一方面是考虑有些学生对气球中安排的词语不感兴趣,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化选择,体现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其二是学生确定表达的对象后拟写初稿,并根据习作内容拟写题目,题目要求包含人物的特点。其三是习作完成后开展交流评价活动,重点关注习作有没有通过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二、指导学生突破“有特点”的选材

通过解读教材明确本次习作是用一些(个)事例写人物一个方面的特点,学生是不是就可以进行写作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学生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去一步步解决,如对“有特点的人”的认识,什么样的事例能够体现人物的特点等。只有进一步弄明白这些问题,学生才能完成本次习作的选材。

梳理统编教材习作内容可以发现,“有特点”的说法是第一次被提出。对于学生来说,在阅读中或平时生活中接触过类似的表述,但真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特点、什么是有特点的人,学生会一时难以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时教师就很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特点”。首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特点是通过比较体现出来的,一般是人或事物独有的东西。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这种新鲜感就是与平时学习过的词句比较得来的,也就是过去没有出现过的说法,这是抓住了课文语言上的一个特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所谓特点只是相对而言的,还以“新鲜感的词句”为例,只要是自己觉得有新鲜感即可;也就是说只要在比较中能够显示出不同,都可以视为特点。这样的认识,方便学生能够比较多地找出人或事物的特点,不至于把特点看得过于神秘。毕竟写出特点是后续许多写作的共同要求,在起点上给予正确的启蒙认识,有助于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不仅懂得如何认识特点,而且学会深刻把握特点。

随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什么是“有特点的人”。可以先让学生从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人物中选择最有特点的人并给出理由。教师注意从中引导学生在总结人的特点时可以进行外貌、语言、动作、爱好、才能、性格、品质等多方面的比较,其中有一个方面很突出的也是有特点的人。接着,教师让学生对习作材料中气球内的词语进行分类,看看这些人的特点是从哪一方面体现出来的,在相关的词语边进行标注,如“幽默王子”可标注“才能”,“热心肠”可标注“品质”等;还可以把自己认可的有特点的词语加进去,并进行标注。经过两轮交流,学生对如何认识“有特点的人”积累了初步的经验。最后教师让学生进入习作对象的选定,在寻找身边“有特点的人”时,激励学生努力寻找身边与所有人比都显得很独特的人,这样的选材就是成功的;而当身边找不到那种有明显特点的人物时,就采用比较的方法从某一个方面去寻找有特点的人,只要是自己没有而对方有的都可以算特点,能清楚地说出这一特点就好。

三、提供学生表达“有特点”的支架

选定所写的人和事后,处在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对于如何把有特点的人写好还是有些茫然,不知从哪儿写起,用什么样的结构表达。这就需要教师适时提供表达支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习作。

首先要提供结构支架。教师在学生拟写初稿前,需要搞清楚的是:身边有特点的人是谁?他的哪方面特点很突出?这虽然是用两句话就可解决的问题,但这是习作的开头,决定了习作写谁和重点写什么的关键问题。还需要弄明白的是表达对象的特点在什么(哪些)事情中让“我”有着很深的印象,这是习作的重点内容,强调采用一定的顺序写出来,努力做到写清楚。最后,可以写写人物的这个特点有什么影响等,也就是与开头有个照应,体现特点很重要。这种围绕有特点的人来写的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开头点出有特点的人是谁——中间写清楚与特点有关的事情——结尾照应。

其次要提供例文支架。目的是向学生展示怎样用具体事例把人物特点写清楚。三年级下册习作中有多次写清楚的训练,教师可选择《剃头大师》中10-13自然段内容为范例,让学生辨析所运用的写清楚的方法:先写像“剃头大师”一样剪头发的情形,再揭示假“剃头大师”的面目,写出了“剃头大师”不会剃头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忆写作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观察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等,明确写清楚需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最后确定自己要写清楚人物的特点,需要采用的具体顺序是什么,想清楚运用这样的顺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有了上述两个支架的帮助,学生拟写时就比较顺手了。

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习作时,需要充分关注编者意图和学生学情,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在写出特点上练就扎实的功夫。

猜你喜欢

事例支架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写好典型事例 凸显人物特点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找词语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例”后有“析”方可取
煤矿回采工作面支架倾倒的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