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傣族民居文化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运用

2022-12-31李念羲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砖瓦 2022年2期
关键词:竹楼西双版纳傣族

李念羲(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1 傣族民居文化概况

1.1 傣族分布区域特点

傣族,又有傣勒、傣那、傣雅等民族自称,其先民可追溯到远古的百越人,汉晋时期称作滇越、掸、僚或鸠僚的古民族。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是由当地的气候和生活习惯所决定的。傣族居住地区气候差别比较大,北部山地海拔约为l700m,属于温带气候,西部平原则约为750m~900m,属于亚热带气候,还有的属于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m,属于热带气候。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一年平均气温在21℃以上,没有四季的区分。常年无雪,不过雨水充沛,且该地区盛产竹子,许多民宅多用竹子建造,因此,竹楼便是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该地区人民又将竹楼俗称为干栏式建筑。

1.2 傣族民居的类型及其变化形式

独特的傣族生活习俗,使傣族民居具有独特的平面结构,傣族的竹楼通常由下面架空层、楼梯、前廊、堂屋(客室)、卧室、凉台(晒台)等6个部分组成。与此同时,傣族民居风貌各异,也呈现出一些相似、交融的特色与格局。如按所处地区来分,傣族民居主要可以分为四类,它们在平面形态、室内空间划分、楼板利用、楼顶造型、楼梯设置等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以上四种竹建筑类型中以西双版纳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型接近方形,自楼梯向上,先至走廊处。一种有顶无墙,与前廊纵向连接的“展台”(凉台),是一种用于日常冲洗、晾晒的露天架空平台,既实用,又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主楼和前廊横向连接,沿中轴线纵向分隔,形成并排的两个房间,左堂屋,右卧室。本堂内设有火塘,作为起居、会客或客人住宿,有固定的位置和方位。卧房无分隔,席地而卧,由长及幼小从里向外排列。门厅、堂屋、卧室三者有门相通,构成纵向的并列,空间从开敞到封闭。很少利用楼下架空层。一种类似歇山顶的屋顶,坡度较陡,重檐占多数,屋顶组合交错,外形轮廓丰富。

1.3 傣族民居的材料、结构与构造

1.3.1 建筑材料

很久以前,很多竹楼的柱子、屋架、楼板、楼梯、墙壁等,都是用竹子做的,屋顶也用槐条做,上面铺草排,这是因为西双版纳及德宏等地的竹子资源丰富,可以取材,而且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然而,竹子的耐火、防腐、防虫蛀等性能较差,而且结构不够牢固、耐久,所以后来竹楼的柱、梁、屋架等主要承重构件逐渐被木料取代,这是因为在封建领主制度下,普通平民房屋使用木楼板、木板墙、木瓦顶等受到一定限制。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封建领主制的消亡,房屋等级的限制逐渐解除,竹楼的各种构件都被木头代替,草顶也变成了瓦顶,只是名称上仍习惯称“竹楼”[1]。

1.3.2 节点细部

在云南地区,“节点拥、周围支撑、刀刃、全体村民参与”,是对云南众多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技术现状的一种概括,也是对“住屋建筑技术”发展的初级技术水平的概括。捆结、围撑在干式住屋中极为普遍。梁柱子、槐橡及其他各种构件之间,几乎所有的连接节点都用藤条或竹片捆扎固定,绝大多数也是利用简单的人工砍沟或自然形成的树形相互搭接并牢固地绑紧。

傣族民居很朴实,一般没有很大的装饰性,装饰也是利用材料的本性。通常在楼梯、檐口、挑廊的栏杆及门窗洞口,都有少量木雕装饰花纹。檐、窗的装饰多为结合通气孔的图案或加饰吉祥动物的造型,也有一些建筑反映了傣族人的良好愿望,如在西双版纳某些房屋的梁架上加一块叫“滇石梓”的木料,这种木料很硬,可以避雷。

1.4 傣族村寨聚落的组成与环境特征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但佛教传入前的鬼神崇拜的原始信仰残余至今依然保留。一个村寨便犹如一个大家庭,有寨头、寨心、寨尾、寨门等类似人体部位的称呼。傣族聚落的地景特征以平坝为主,间或也有山地类型。

1.4.1 傣族村寨的中心

寨心和佛寺便是傣族村寨聚落中的“双磁极”。寨心是祭祀寨神、动神的地方,形体构筑较为简单。佛寺是人们隆重祭祀、求拜佛祖的地方。

寨门和村寨的象征性范围线共同组成了聚落的边界,这种边界往往没有什么实物形式,但反映了人们的一种领域感和主观心理上的“守护神”意识,同时这种通透感更使聚落能融会在周围环境中

1.4.2 民居

民居构成傣族村镇聚落的主体,也是有别于其他民族聚落的一个明显的表征。傣族聚落多呈散点形式的布局,如景洪曼买村、瑞丽的喊沙村等。景洪曼买村呈现出一种最常见的棋盘式布局形式,即道路经纬交织把基地划分成为许多方块,每户人家各占一块。这样,建筑物呈独立的形式,而且每户人家都力求用透空的篱笆围成小院,可自由出入,方便联系。

1.4.3 道路、河溪与井台

傣族村寨一般位于江河边、沟溪旁,又加上傣族的稻作文明,所以阡陌纵横和通畅的水系便成了傣族村寨的人文景观之一。傣族崇尚水,水井是傣族的饮用水源,为了保护水体常建有精致的井塔及台地,并形成一个个井台空间,成为人们闲时聊天、节时聚会的地方。

另外,村寨中(或佛寺旁)的“神树”或大青树下一般都留有非常开敞的空间,枝枝蔓蔓的茎干及硕大的树冠投下大片的荫凉,成为人们休息、商卖、聚会的好去处,自然形成村民们集会、活动的村民广场。这些村民广场和井台空间成为村寨中的世俗中心。由此可以看出,傣族村寨聚落主要由礼神中心、民居、寨门、道路系统、河溪、井台及其他公共建筑等构成[2]。

2 傣族建筑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应用及其影响

云南西南的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其建筑形式以竹楼为主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建筑形式已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傣族居民希望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逐渐地,这些传统民居的改造逐渐倾向于现代建筑的风格,然而,仍然保留着当地民族特色。这套设计精华值得我们借鉴和应用于西双版纳建筑,充分体现西双版纳傣族风情。在建筑风格上,它继承了傣族特有的文化,遵循宗教精神,富有装饰性,并促使傣族建筑特色在西双版纳地区得到了应用,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民族风格,对西双版纳广大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

整个西双版纳地区建筑风格均以竹制建筑为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同样遵循着这一民族区域特色。就建筑外观而言,景洪市城市中的建筑方式主要吸取了佛教建筑的精华,即寺庙、塔的形式,因此景洪市大量建筑顶部采用尖角形式,突出寺院和塔的特点,体现了傣族人民的佛教信仰。同时还将传统竹楼的特点运用到大量的建筑中,体现了当地傣族的民族文化习俗。在建筑外观上不仅体现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族文化,而且在建筑色彩的选择上也体现了傣族人民的佛教信仰,在这些新的现代元素与传统傣族元素相结合的建筑中,主要以黄色调为主,运用其中。

3 傣族民居文化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运用——以西双版纳景兰国际大酒店为例

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景兰国际大酒店,地处景洪市的商业繁华地段和景洪市旅游度假区内。无论在室内装修还是在整体建筑风格上,该酒店都能找到体现西双版纳傣族人的民族特色和民俗特色,属于四星级酒店。西双版纳的景兰国际酒店从建筑风格到室内装饰都深深地体现了民族文化与风情。

在酒店入口有两头比较大气的大象,这是傣筋人民崇尚和喜爱的,并且代表着吉祥的物体。大象是一种不仅形体庞大,而且诚实忠厚的动物,因此是当地人民崇拜和喜爱的动物。该酒店正是利用地风俗文化以及行为习惯将大象放置酒店前方,不仅有欣赏的价值,而且充分体现出傣族民俗特征。在大堂的上方以及顶部侧边均有12种不同民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图腾,且两旁各有3个可以喷水的物体,该物体的设计以象鼻的形状为元素构成,使外观建筑和内部大堂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形成里外对应,进一步体现出当地民族文化和风情。进入大堂,地面铺有马赛克拼凑而成的莲花花瓣和孔雀尾巴。之所以拼成孔雀尾巴和莲花花瓣的图案,也是由当地的民俗和民族信仰决定的。来到西双版纳,在植物园或者动物园,可以说大象和孔雀是西双版纳所独有的动物,这里是大象和孔雀的天堂,因此地面铺装拼凑成孔雀尾巴的形状,更是体现了傣族以及西双版纳本地的特色。莲花花瓣见体现傣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即佛教,佛教弟子的坐盘是由莲花花瓣以环状围绕的形式构成,它标志着佛教的使命。且大堂顶部同样也有一朵很大的地涩金莲花,使地面铺装和顶部设计形成呼应。同样地,这些设计都是建立在西双版纳当地的民族文化和风俗基础上的,使整个酒店设计不脱离所代表的傣族文化和气息的主题。

前台的背景墙则是具有西双版纳风情的重彩画。

重彩画源于云南,是可以代表云南特征的艺术品。画上体现了西双版纳风情,显现出酒店具有高贵、华丽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这种装饰不仅反映了云南的特点,更加突出了西双版纳独有的民族特色和特点。并且客人就餐时还可以观看民族表演,让客人充分感受到浓浓的傣族当地风情和宗教信仰。

从景兰国际酒店的建筑外观看,采用了当地傣族的竹楼建筑形式以及傣族人民所信仰的佛教建筑特点。从图片上可以看出,整体建筑外观成正方形,比较有特色的就是顶部采用尖角形式,以寺庙和塔的构成形式出现,这是将佛教建筑部分精华提取并运用到该酒店设计中,更加突出了佛教的味道。同样在前方位置,将孔雀抽象化,用拼贴旋转的方式构成整个设计。“动物王国”的称号体现于此。

从整体建筑色调上看,外观多采用淡黄色,部分采用由铜黄色以及少量其他颜色做装饰,这是由傣族人民所信仰的佛教决定的。他们认为释迦牟尼佛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由佛祖发出微微的光照着他们,保护和庇佑着他们,干净又纯洁。因此该酒店外观大面积采用了淡黄色。

4 结语

傣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因各地自然条件、风俗差异,因地制宜的发展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和结合农耕生活的建筑形式。其空间功能和建筑构造朴实地体现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在房屋构建上,当代傣族民居依然保存了木结构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特色。民居不只是建筑本身,更是传统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的见证传承,值得我们在发展现代建筑的同时,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并且继承和发扬光大[4,5]。

猜你喜欢

竹楼西双版纳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地域性文化景观设计
用竹竿撑起的竹楼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YUNNAN
试析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教育
救救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