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模式下民办高校建筑专业人才BIM核心技能培养研究*

2022-12-31夏珊珊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砖瓦 2022年2期
关键词:建筑行业证书民办高校

夏珊珊(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社会不断进步,时代在发展变化,在新经济背景下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推出以“1+X”模式发展新型专业人才的指导意见。“1+X”模式指的是“1+X”证书制度,该项制度鼓励学生在努力学习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广泛参与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考试,以此增加自身核心竞争力,将自身培养成为当前时代背景下所需的复合型人才。BIM技术又称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其出现与应用是建筑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利用BIM技术可以完成建筑施工的各项信息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并具有可视性,便于统筹协调。而当今也有一种名为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或BIM工程师的职业出现,正是基于BIM技术在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当前,民办高校建筑专业也需要认识到这一趋势,改革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进BIM技术,优化人才培养策略,与“1+X”证书制度相结合培养出当前建筑行业所需要的人才。

1 民办高校建筑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重要意义

1.1 迎合当前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在信息化、数字化普及全行业、全领域的大势所趋下,建筑企业所需的是适应新的产业发展模式的人才,而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人才培养必然要顺应市场形势,本着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的原则,势必要调整教学方案,加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前瞻性。实施“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将社会所承认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融入教学体系当中,将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方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多元化发展,提升人才素质与岗位需求的契合度,从而让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竞争力,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1.2 提升民办高校办学质量

“1+X”证书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它对民办高校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为了推行“1+X”证书制度,民办高校需要思考如何将“1”与“X”做到有效衔接,如何将大的方向体现在具体需要践行的细则中,它要求民办高校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民办高校建筑专业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强产教融合,将校企联合、协同育人、工学结合等观念在最初就体现在教学设置中,提升学生实际专业水平,不过度追求学术化,以适应科技发展和就业市场新需求。此外,还必须不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适应“X”证书培训和考证的需求。就此意义上说,“1+X”证书制度将带动整个民办高校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

1.3 有利于开发学生个人潜能

“1+X”证书制度下推动民办高校与企业联合,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运用,也能更加了解市场发展动向,对于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起到督促学生提升自我,激发自我潜能的作用。“1+X”证书制度下,许多激励政策鼓励学生通过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来获取更好的成长平台和机会,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1+X”证书制度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通过考取证书证明自身的专业能力将使学生更有学习动力,也更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这将有效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也是满足科技快速发展情形下建筑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 民办高校建筑专业“1+X”证书制度推行现状

2.1 课程体系与行业实际脱节

当前我国对于BIM技术以及装配式建筑大力推广,由此促成了新的岗位需求,建筑行业对于专业BIM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上升,而与之对应的是许多民办高校课程体系与行业实际脱节,人才培养理念落后,与建筑行业发展的现实不同步,例如,某些学校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偏重理论教学,不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BIM技术应用、BIM模型算量等新型课程上存在开设不足的情况,进而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偏弱,在就业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并不适应社会实际需求,或就业后需要较长的学习与适应期。

2.2 “1+X”证书制度与课程体系融合不足

一方面,许多院校在课程内容上没有深度融合“1+X”证书制度,存在课证分离,证书获取率不高的情况,课程标准与技能等级要求结合不紧密,亟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1+X”证书制度没有做到与毕业条件挂钩。受传统教育工作影响,我国大部分高校秉持着“严进宽出”的观念,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获得学位证书与毕业资格,这也就导致学生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滋生出懈怠心理,而“1+X”证书制度所强调的是学生在获得学位证书的同时掌握多种技能,获得多种职业技能认证,需要学生发挥更多的能动性。将“1+X”证书制度与毕业条件挂钩,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各类技能学习的主动性,起到一定的督促意义。与此同时,目前许多民办高校学生存在着学习意愿不强,自学能力不足的情况,如果将“1+X”证书制度作为毕业的硬性条件可能会存在学生难以正常毕业,就业率偏低的情况,因此虽然要强调“1+X”证书制度与毕业条件挂钩,但也要注意毕业条件设置的灵活性、合理性,循序渐进提高标准,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促进学校的长久发展。

2.3 教师资质不足

“1+X”模式下进行建筑专业人才BIM核心技能培养,所需的是掌握BIM核心技能以及多种其他技能,并有一定的教学水平的教师。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教师脱产教学已久,许多优秀教师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但缺少实践经验,即使在实践中有参与建筑项目设计,参与也较为有限,对于建筑行业中的新技术与新趋势把握不够深刻,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将极大地影响到最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另外,目前参加过“1+X”证书师资培训的教师不多,对不同等级的技能要求知之甚少,因循守旧,课程含金量下降。

3 “1+X”证书制度下民办高校建筑专业人才BIM核心技能培养方略

3.1 强化“1+X”证书制度下BIM人才培养研究设计

3.1.1 人才培养目标调整

统计并分析近十年建筑行业对于BIM人才需求变化,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要保证每个学年目标设置合理,难度呈阶梯式,最终学生可以学会建筑施工技术的专业知识,并获得BIM技术人员上岗证书,同时具备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具备职业素养与专业素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着一定的竞争力,可以较好地适应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3.1.2 强化“1+X”培养理念

在“1+X”的培养理念中,“1”是基础,也是教学实践中首要保证的,即传授给学生建筑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保证学生获得学位证书与毕业资格,掌握BIM技术的核心技能。而“X”是对“1”的强化和扩展,即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的新技术与技能的应用培养,让学生掌握更多相关技能,提高自身竞争力。

3.2 构建“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新体系

“1+X”证书认定体系下,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X”证书,“X”证书不是通过单一的培训课程体系获得,而是需要将证书考取与院校教育计划相结合实现。因此,民办高校应以学历证书融合的理念为指导,以建筑专业“X”证书获得为重点,使学历证书教育适应新课程体系的教学架构,纵向从初级到中级,再到更高一级纵向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以适应不同学习潜力和就业方向学生的需求。在课程体系上,不仅要开设专业基础课和职业培训课,同时还开设综合课程和“X”证书专业课程,形成“普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职业培训课程和综合课程-X证书专业课程”的课程结构,使证书培训的内容与学历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例如,在具体的专业课程中引入BIM技术,在工程设计类课程中让学生利用BIM技术进行房屋建筑立体空间关系的学习,形成自我感知;在施工管理类课程中引入BIM技术,让学生体会BIM技术对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和建筑使用期内的动态观察与管理;学校也可以自行开发BIM应用实践课,模拟BIM项目并让学生在规定的实训期间完成,以模拟训练提升学生的BIM应用水平,并且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优化教学方式,运用微课、学习通等形式实现线上课程资源共享。

3.3 整合“1+X”证书制度下BIM人才培养教学资源

3.3.1 教育资源更新

在“1+X”证书制度下,职业能力等级标准、“X”证书和培训内容的开发和评估由第三方机构进行,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建筑课程内容与“X”证书培训内容的整合,民办高校教师应与专业培训评估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将职业教育标准、职业技能和水平标准联系起来的新教材。首先,要对各类技能证书考取所需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与整合,在现有教学内容上进行补充与更新。其次,积极与企业合作,将BIM领域的新标准、新技术内容添入教材,开发新的支持性BIM技术学习资源,将BIM课程内容由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划分成软件操作训练能力、建筑信息模型生产能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能力、建筑信息模型管理能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环境建立能力、建筑信息模型业务集成能力六大训练模块。

3.3.2 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民办高校建筑专业教学方法还存在由教师单一主导、课堂对学生吸引力不强等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建筑专业教学以老师课堂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职业技能的传授相对缺乏。但是,建筑专业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有些教师长期按部就班进行课堂知识讲授,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完全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能动性。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民办高校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首先,要结合建筑专业的特点,广泛采用任务型、项目型等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以智能学习环境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在“1+X”证书制度下,建筑专业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实践培训项目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学生有限的学习系统,必须加快构建智能化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线上学习。

3.3.3 教学力量优化

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建筑专业教师多偏重理论,缺少实践经验,即使对于实际工程项目有参与,参与也比较局限。而BIM技术应用对于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实际操作水平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民办高校在开展对于学生主体的BIM核心技能培养时,要特别注意优化教学力量,制定BIM教师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教学资源库实时进行内容更新,利用访学交流、参加培训、技能比赛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技能水平。此外,校方也可以聘请建筑企业的BIM工程师为兼职教师进行任教。

3.4 健全“1+X”证书制度下BIM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3.4.1 建立健全培养成果考核评价体系

健全培养成果考核评价体系,需要民办高校与教育界专家或本地知名建筑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商讨人才管理与考核标准,制定适应“1+X”证书制度的多层次、多角度、更公平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学生能够尽早适应未来的岗位对于专业能力的要求。此外,在“X”证书方面,学校应尽可能多设置其考证种类和内容,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条件有更多选择。

3.4.2 加强学习能力评价机制管理

合理的学习能力评价机制对学生发展有显著的激励作用,要加强学分转换管理,对所有学生可获得的相关建筑行业“X”证书的考核内容与合格标准等进行公示,让学生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同时,对于已经通过某项证书考核的学生可以酌情予以免除相关课程修习,避免教育资源和学生精力的浪费。以“赛证结合”的模式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类“教学模型项目”竞赛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积极获得BIM职业技能的提高。

3.5 校企联合助力学生技能获得

产教融合的教学方法需要多方主体参与协作,需要民办高校与建筑企业积极开展合作,并且要打破传统合作模式层次低、规模小的局面,以更加全面和立体化的模式展开合作。产业要发挥在产教融合中的牵头带动作用,始终贯穿“二元思维”意识,校方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建筑行业发展所需,以企业真实业务项目为范本开展教学,提升教学实效,不要让产教融合成为浮于现实的“纸上谈兵”。同时,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作用,构建企业与学校“双教学”通道,“一生双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合作共赢。在兼顾学校教育的同时,促进行业、企业更多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从而解决教育培养的人才过度学术化,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校企合作办学从办学之初就开始趋于一体化,同时建立联合培养和人才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校企合作办学质量。逐步稳定校企合作的形成机制,逐步形成具有建筑行业特色的生产教育体系。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建BIM工作室与实训中心,让学生参与到建筑项目寿命的整个周期,对设计、施工、后期维护方面都有所涉及。

4 结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在建筑行业广泛应用,这也为民办高校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校方需要积极进行改革探索,以“1+X”的模式鼓励学生掌握BIM核心技能,获得建筑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并加强与建筑企业合作,加强产教融合,更新教育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共同实施有效教育激励策略,助力学生考取多种职业技能证书,以实现学生职业生涯的多元化发展。

猜你喜欢

建筑行业证书民办高校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谈营改增对建筑行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气凝胶节能材料在建筑行业应用研究及进展
疫情影响下我国建筑行业现状分析
收录证书
营改增对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