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谷子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

2022-12-31

河北农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谷子小米基地

为加快河北省谷子产业科技创新,有力推进谷子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强化国家粮食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河北省谷子产业现状

河北省谷子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优越,谷子类型丰富,既是短生育期夏谷、长生育期春谷适宜种植区,又是天然富硒小米优势产区。河北省是谷子生产大省,常年种植面积180万亩左右,总产40万吨左右,均居全国前3位,全省谷子产业年总产值75亿元,居全国第1位。

河北省建有国家谷子改良中心及张家口分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谷子品种选育水平全国领先,全国推广面积前10位的谷子品种河北省占6个,“张杂谷”系列品种推广到10多个国家,培育的冀谷和张杂谷系列品种享誉全国,优质简化栽培品种占全国60%,杂交谷子占全国90%以上。河北省有石家庄藁城、邯郸曲周、沧州孟村、张家口蔚县等4大全国知名小米加工基地,拥有300多家小米加工厂,加工量占全国的1/2,产值达60亿元。拥有龙兴贡米、蔚州贡米、黄旗小米、藁城宫米等众多知名品牌,具有开发高端精品小米的潜力。

河北省谷子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短板,在小米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方面仍有差距,在全国影响力较小。加工基地以低端产品为主,经济效益较低。质量控制体系较弱,绿色有机谷子生产和控制体系还不完善,小米质量不稳定。谷子集散地从外地调运原粮,难以形成商品性好、优质率高、品质统一的优质商品。河北省谷子90%以上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产品单一、附加值低,企业规模小、盈利水平低。谷子文化资源利用不足。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保障粮食安全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河北谷子资源丰富、科研实力领先、产业基础较好等优势,以高油谷子基因育种、分子育种、粮饲兼用品种选育、良种良法配套等为突破点,以巩固提升杂交谷子育种基地、建设优质谷子产业带、打造辐射全国的谷子交易集散地为重点,以培育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为抓手,坚持突出特色、集中攻关,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原则,着力发展独具特色的适口性商品性兼优粥用品种、高油酸专用品种、富硒富锌功能品种、畜牧饲用品种等,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优质高端精品,做大做强谷子产业,实现谷子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全省谷子种植达到195万亩,总产达到45万吨以上,产业产值达到90亿元,其中高端精品产值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7%、11.4%、12.5%、20%。到2025年,全省谷子种植达到205万亩,总产达到50万吨,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其中高端精品产值达到12亿元,比2021年分别增长10.1%、23.8%、25%、188%。谷子育种实现新突破,产品开发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建成全国最大的杂交谷子育种基地,覆盖全国90%以上的杂交谷子种植区。打造2个全国性的谷子交易集散地,小米贸易量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重点打造藁城宫米、蔚州贡米、武安小米、黄旗小米4个品牌,谷子产业成为河北省谷子主产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三、优化产业布局

(一)种业布局。以宣化国家谷子种业产业园为载体,依托国家谷子改良中心张家口分中心、张家口市农科院、河北巡天农业、河北治海农业等科研单位及种业企业,建设全国最大的杂交谷子科研育种基地;依托河北聚沃种业等创新型企业,在磁县建设省级杂交谷科研育种基地,实现种质种源创新;依托国家谷子改良中心、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河北东昌种业等科研单位及企业,在石家庄藁城、海南南滨农场建设省级优质常规谷子科研育种基地,实现种质创制和种源核心技术突破。

(二)生产布局。以武安市为核心,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太行山优质谷子产业带,建设优质谷子种植基地30万亩;以石家庄、邢台市富硒土壤区为核心,打造富硒富锌谷子产业带,建设优质谷子种植基地25万亩;以蔚县为核心,打造燕山绿色优质谷子产业带,建设蔚州贡米种植基地20万亩;在沧州、唐山、秦皇岛等滨海盐碱地,推广抗旱耐盐碱品种,新增及替代传统谷子品种15万亩;以衡水、沧州等黑龙港地下水超采地区为核心,打造休耕区谷子全程机械化生产产业带,采用“油菜+谷子”模式替代“小麦+玉米”模式,建设优质谷子基地11万亩;以石家庄藁城区马庄村、曲周县西刘庄村为核心,借力谷子加工集散地优势,打造谷子特色小镇,建设优质宫米种植基地2万亩;以承德丰宁为核心,重点发展黄旗有机小米、月子米等精品高端品牌,建设优质黄旗小米基地0.5万亩。

(三)加工布局。改造提升石家庄藁城、沧州孟村、邯郸曲周、张家口蔚县等4个小米加工基地功能。藁城马庄小米加工基地,加快完善市场设施及功能,提升精深加工能力,重点开发米糠油、谷维素、高档化妆品等,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产值达到40亿元。沧州孟村小米加工基地,加强谷子副产品综合利用,重点开发小米面粉、小米面条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产值达到10亿元。邯郸曲周小米加工基地,对接国家和省谷子产业技术体系及加工研发单位,重点开发小米大众化食品、功能食品等系列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产值达到10亿元。张家口蔚县小米加工基地,重点开发北宗黄酒、小米醋等产品,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产值达到20亿元。

四、重点推进八项任务

(一)加快谷子优种选育扩繁。支持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张家口市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和优势种业企业,加强种质资源搜集引进,开展表型鉴定和基因精准鉴定500份,挖掘创制优异种质资源10个。加强国家谷子改良中心、张家口分中心和省级杂粮杂豆产业技术体系、谷子种业科技创新团队、谷子种业创新联盟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开展基因组学研究,研发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基因芯片等高新技术,构建国际一流谷子生物育种体系,聚焦适口性商品性兼优粥用品种、高抗性淀粉及富硒富锌等功能品种、高油高油酸冻融稳定性强加工专用型品种和畜牧饲用品种等,组织开展育种联合攻关,到2025年选育突破性新品种5个。启动杂交谷子“揭榜挂帅”项目,研发超高产杂交谷子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实现杂交谷子亩产千公斤。加强谷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升基地设施化标准化水平,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到2025年建设良种繁育基地3个,武安夏谷繁育基地发展到0.5万亩,宣化、怀来等春谷繁育基地发展到1万亩。河北省优质谷子在全国推广面积达到350万亩,增长15%;在国外推广面积1.2万亩,增长20%。

(二)推进标准化生产。制定完善谷子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强化技术集成创新,重点加强全程机械化、抗旱节水、优质栽培、功能富集、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等重大技术攻关,集成系列谷子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规程;重点制定“河北小米”通用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完善武安小米、藁城宫米、蔚州贡米、黄旗小米等地标产品标准。2022年制定标准2个,到2025年完成5个。加快标准化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落实,精准选定适宜品种,在优质谷子核心区重点抓好“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单一品种规模化种植,到2025建设100个百亩示范田、10个千亩示范片、2个万亩示范方。通过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全产业链托管等方式,引导分散、小规模种植向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种植转变,严格按照有机产品栽培技术要求,建设武安小米、南和金米、丰宁黄旗小米、蔚州贡米、藁城宫米、曲周小米、行唐龙兴贡米等高端精品小米基地7个、面积10万亩,从源头保障“河北小米”产品质量。

(三)积极开发特色精品。整合省内外科研资源,在谷子系列食品研发、加工工艺创新、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面集中攻关,在传统风味小吃、主食加工产品、酿造食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和小米助眠饮品、膳食纤维胶囊、高档化妆品等高科技产后加工产品方面取得突破。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聚焦谷子精深加工,加强科企合作,加快成果转化利用。支持唐山广野集团、冀谷煎饼、青龙双合盛等企业,开发小米杂粮馒头、小米煎饼、小米挂面、小米面粉等主食化产品;支持瑞和庄园、来兴小米醋公司等企业,对传统酿造工艺进行升级改造,开发小米醋、小米清酒等酿造产品;支持同福集团、米莎贝尔等食品企业,开发小米营养粉、小米饮料等功能产品;充分利用藁城马庄加工基地谷糠等副产品丰富的优势,依托东粮农业、河北惜康等加工企业,改进小米油精炼技术和工艺,开发食用小米油及护肤系列产品。鼓励企业对碾米、色选、抛光、磨粉、加工等设施改造升级,提升产品质量。

(四)深入挖掘畜牧饲用潜力。充分利用河北省宜饲谷子专用品种科技研发优势,大力推广饲用谷子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加快全株谷子青贮和谷秸黄贮加工调制技术应用,加强畜禽饲喂相关技术研究,积极开发畜禽饲料,减少主粮饲料使用量。成立饲草产业发展推进中心,加强“张青谷”等饲用谷子的科研和推广,建设“张青谷”饲用谷子高品质示范种植点14个。在张家口坝上地区6县(区)和康保牧场,各建设1个千亩以上的饲用谷子高品质示范基地,到2025年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在张家口坝下洋河和桑干河流域农牧交错区,推广一年双茬短生长期“张青谷”饲用谷子种植模式和全株青贮种植模式,在涿鹿县、怀来县和赤城县,各建设1家500亩以上饲用谷子双茬示范基地,到2025年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亩。通过坝上、坝下饲用谷子种植替代,减少畜牧主粮消耗5万吨。

(五)强化科技服务及培训。依托国家级谷子产业技术体系和省级杂粮杂豆产业技术体系、谷子种业科技创新团队和种业创新联盟等科研团队专家,建立谷子产业全链条技术培训体系,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新型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的科技指导和培训,提升全省谷子产业科技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基层农技服务体系、谷子生产加工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在武安、蔚县、藁城、南和、丰宁、曲周、行唐等品牌谷子重点县,每个县至少建立1个谷子创新驿站,每个驿站总结集成1至2套先进适用的谷子种植栽培技术模式。同时,利用农业创新驿站、农民田间学校和种业企业,加强对新型农民和科技示范户的教育培训,加快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的普及推广。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互联网+”条件下农技推广服务新手段,实现谷子产业精准化、便捷化和高效化发展。

(六)提升收储及销售能力。提升完善石家庄藁城区、张家口蔚县、沧州孟村、邯郸曲周等4个小米集散地功能,推动形成交易方式先进、设施设备齐全、配送方式多样、辐射全国的小米集散中心。探索试行谷子定点收储制度,鼓励集散地与太行山、燕山等谷子产业带对接,采用“全程不落地”方式进行订单收购;组织武安市同会现代农业园区、河北巡天农业等龙头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基地签订原粮直接回收合同,以高于市场价分品种收购谷子,重点县订单率达到85%以上。支持龙头企业以股份合作、工序衔接、产销对接等联结方式,创建谷子产业化联合体,支持联合体和龙头企业完善延伸产业链,建设产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项目,搭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合理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流通设施和营销网络,逐步实现谷子产品物流现代化。借助谷子产区旅游资源发展后备箱经济,促进销售。

(七)强化品牌建设。立足河北谷子起源地和文化典故丰富的优势,定位市场中高端产品,设计“河北小米”和武安小米、藁城宫米、蔚州贡米、黄旗小米等地方特色小米的商标图文,申请公用品牌国家注册。发挥谷子龙头企业作用,明确企业定位,挖掘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根据产品特点,设计脍炙人口的广告语,树立产品品牌形象。强化品牌营销,推动品牌与文化融合嫁接,增强品牌内涵,给品牌植入鲜活的文化元素。发挥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省谷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谷子特色种业创新联盟等机构作用,举办谷子产业发展大会,大力宣传河北小米品牌,提升河北小米知名度。积极推介河北10大金牌小米品牌,借势河北省创作的电影《谷魂》和《栗说一粒小米的故事》专题片,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介,讲好河北小米故事,唱响河北小米品牌。建立公用品牌使用和退出机制,从种植、加工、营销、质量安全等方面加强品牌管理,加大对品牌的督查和监管力度,规范品牌使用,维护品牌信誉。推进谷子产品与电商平台接轨,鼓励在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开设河北谷子特色商品馆,开展网络营销。

(八)建设信息预警和质量追溯平台。依托省农科院谷子所、省杂粮产业研究院电商平台,建立谷子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培育谷子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团队,加强市场供需形势分析与研判,及时发布谷子生产、价格、供求信息和谷子价值指数,引导经营主体合理销售,促进市场稳定运行。建设河北谷子质量信息采集和检验检测体系,实现生产、收购、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全过程监测,强化品质抽检化验,及时排查质量安全隐患。按照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安全可追溯的要求,推动企业建立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品质保证、品牌保护,满足消费者需求。加强谷子基地土壤质量监测和治理,积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着力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确保谷子品质。

猜你喜欢

谷子小米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传递
打谷子
杜小米的夏天
晒谷子(外一首)
我的基地我的连
懒洋洋的兔小米
小米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