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商发展趋势下的商业建筑改革

2022-12-31李曼婷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16期
关键词:商业消费空间

石 垒 李曼婷

1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水平、科技水平以及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之而来的网络消费及电商购物对传统商业购物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客观来说,在日常购物方面,线上购物的优势是实体商业无法替代的。货物种类齐全,几乎可以覆盖传统商业能够提供的所有销售范围,同时运营成本低廉,使得价格优势非常明显,并且在线上可以进行定向检索和对比,便捷高效,足不出户就解决了日常生活的需求问题。此外,完备的物流系统大大提升了收货与退货的速度,使得线上购物模式逐渐成为主流。而实体商业则需要支付租金、水电、人力等高额运营成本,并且在地理位置、客户流量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普通的低利润商业售卖形式已不具备与电商竞争的优势[1]。

2 新型消费思潮

虽然单一的商品售卖方式在与电商平台的竞争中不占优势,但实体商业尤其是大型购物中心也具备电商平台所不具备的优势,即优质的购物体验。纵观中外商业的发展历史,当社会经济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人们在满足了吃饱穿暖的基本物质需求后,社交、娱乐、互动、交流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会逐步释放。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带来的消费需求,为商业建筑空间的设计带来了机遇。这种新的消费理念更加趋向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包括休闲娱乐、社会交往、视觉刺激以及放松愉悦等无形的体验[2]。

近年来,咖啡厅、餐饮店生意兴隆;美容店、养生馆、健身房不断拓展;桌游室、真人冒险室内游乐场等新型体验类商业空间越来越火爆。因此,体验型消费、社交型商业、主题型商业作为线上消费不可代替的商业类型,已成为人们出门消费的主旋律。从而要求商业建筑更加具有包容性,不拘泥于单一的售卖盈利模式,而是注入更加多元、开放、动态的商业元素。同时,设计师在商业建筑的设计与改造中也要更加注重服务的质量,强调公共服务与消费环境的品质,提升消费体验感、商业热度与集客能力。通过建筑布局、立面材料、景观环境的整合设计打造适合各年龄段,服务各类人群的现代化多功能体验式购物中心[3]。

3 商业建筑与城市的共生关系

3.1 区位选址

传统商业建筑坐落在城市中心且占据最佳的区位,但大部分的商业区呈现周末爆满、工作日客流量不佳的状态。这是因为普通消费者的线下消费行为需要付出相应的时间成本,只有在周末才能抽出时间前往市中心固定的消费场所。而以体验、互动、社交为中心的新型商业建筑则点状分布在各个社区中间,充分利用城市公共交通和服务半径,贴近社区,与社区共生,尽可能地与人们的生活无缝衔接,减少消费者出门消费的时间成本。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说,新型商业建筑更应与城市景观融合,模糊商业与城市广场、景观环境、公共交通的界限,打造社区广场、城市公园、枢纽型商业等形式的社区综合模块,自然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3.2 建筑风格

受开发商主导和固有思维的影响,部分传统商业建筑的形象过于抢眼,常常脱离城市风貌、自然景观、文化发展等软属性。事实上,在新型消费主导的消费模式下,商业建筑不再需要巨大的体量和密实的立面,通过适当减小体量尺度,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形体变化和立面风格。同时,在商业建筑的设计中,可以尝试运用更为先进的结构形式、建筑设备、建筑工艺、建筑材料,营造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建筑形象。

此外,设计在优化立面线条、材料和色彩等外型因素的基础上更要突出建筑内外空间与顾客之间的互动性,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提升顾客的参与意识。例如,广场上的表演、新产品的真人体验等活动,可以吸引大量的观众;室外的自动扶梯、上下穿梭的观景电梯、二层平台上行走的人群构成了立面动态的横线、竖线与斜线;大面积的透射玻璃把室内人潮涌动、热闹的景象展现给街道的行人,就是最生动的广告[4]。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看,现代商业建筑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商业建筑的繁盛依托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商业建筑作为城市的地标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所在区域的整体风貌。因此,在不同的城市环境中,商业建筑应展现不同的风采,积极与城市环境相融共生。

4 商业建筑设计思路

4.1 功能布局

在新型消费思潮的影响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正在由单纯的购买需求向多元复合的服务性需求转变。传统商业建筑店铺过于集中,吸引客流的方式过于单一,同类产品的聚集虽然增加了消费者的滞留时间和选择范围,但无法给予消费者充足的体验感和新鲜感,而新型的商业建筑应注重塑造多维度体验型消费场景,打破店铺与公共空间的边界感,使商铺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排列。商铺之间使用交互空间、体验空间、休闲空间等公共空间相连,增强商铺与顾客之间的互动,打造一个轻松、舒适、有趣的消费环境[5]。

当业态不局限于单一销售后,商业建筑的功能布局应更多样化、复合化。一方面,商业建筑内部可以引入儿童教育培训机构、会议中心、博物馆、文化展览或主题性娱乐设施等互动性活动场所,通过固定消费带动商业的活力。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传统业态吸引人流,如餐饮功能、儿童活动区和电影院等是吸引人流的主要业态,餐饮功能除了集中布置在顶层和地下室外,每层都可布置一些品牌餐厅和主题餐厅,有效增加每层的客流;儿童活动区域应与其他商业的活动流线相衔接,满足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行为;电影院通常设置在购物中心的顶层,可在其周边设置咖啡饮品、西餐轻食等餐饮业态以及电玩室、真人冒险游戏室等娱乐设施,形成相互促进与带动的一体化休闲场所。

4.2 流线设计

商业建筑中的商业活力和商业价值需要利用高效的流线设计来强化,建筑师应通过尺度变化、空间转换、立体动线来控制人流导向,使建筑内部的商业空间价值最大化。相应的设计原则是以最大的人流趋势作为主线,使流线形成一个循环;主动线上避免重复和尽端式商铺,尽可能将大小商铺结合布置,能够使动线更加灵活有趣;流线的重要节点可借助对景、借景、框景、夹景等手法达到移步换景的流线视觉效果。舒适的购物动线是内部空间设计的基础,将流线与商业公共空间节点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价值。

4.3 公共空间的营造

在新型商业建筑中,应更加注意中庭、广场、庭院、步行街等公共空间设计。中庭空间起到了集交通、休息、展陈、广告为一体的综合作用。从技术上来说,中庭能够提升建筑内部的采光通风,提升建筑内部的舒适度。从空间上来说,中庭的挑高空间能够提高楼层的垂直能见度,提升建筑高区的商业价值。中庭作为建筑内部的视觉重点,能够将消费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适合布置主题性商业体验设施和特色广告。同时,中庭也为商场提供了一个举办活动和表演的优质空间。

购物中心的室外广场可以设计成为人们交流和娱乐的户外空间,吸引人们聚集在这里,延长逗留时间,提升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交通方面,设计应注重广场的多向可达性,结合商业入口和多维交通共同设计,加强面向主要人群的户外空间建设,从而将人流引向商业内部。在景观方面,设计应尽可能地提升广场景观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充分考虑展示、休闲、娱乐的复合作用,利用室外商业街、景观休闲区、老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展览展示空间等体验型活动空间来吸引客流[6]。

4.4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在传统商业设计中通常是起到点缀衬托的作用,但在追求高品质体验感的新型商业中,景观也可以成为消费环境的中心。林荫式、庭院式、花园式的景观设计能够营造清幽舒适的环境氛围,设计通过玻璃天窗将自然景观引入室内,或者通过灰空间将室内与室外的景观连续,使自然景观成为天然的装饰,营造充满绿意的空间环境。例如,在喝茶养生、社交聊天的环境中,优质的自然景观和雅致的环境氛围是吸引客流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注重体验感的当下,商业建筑的景观设计可尝试减弱商业属性,强调环境的舒适优美,注重提升顾客的心理感受。

4.5 商业与交通的衔接

商业建筑与交通的关系密不可分,交通具备的方向性和时间性直接关系到商业的功能定位和布局方式。为了良好的步行环境,在商业设计中通常采用人车分流,把车辆引入地下,将地面空间释放给行人。地下停车空间的规模通常依据商业的规模和城市的发达程度而定,但目前看来,传统配建指标所规定的地下停车库规模配比常常难以满足当下的使用需求,这一点在发达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在新建的商业项目中,设计师需要依据更加精准的交通评价来确定停车位的数量,如果条件受限,则应考虑与社会停车场或周边建筑的地下空间共同规划设计,以解决客流高峰面临的停车问题。

此外,商业建筑应与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和行人换乘系统相结合。这种枢纽型商业兼具便捷性与可达性,非常贴合城市居民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的休闲、娱乐、购物等复合需求。其中,地下商业和下沉广场作为交通节点也扩宽了商业建筑的设计范畴,设计中可以利用下沉式的景观、趣味性的高差变化、立体的景观互动来提升地下空间的环境,从而提升地下空间的商业价值。枢纽型商业利用交通和商业的复合关系,最大程度利用了土地价值,也直接关联到未来城市多维度立体交通系统的打造,是值得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4.6 人性化设计

新型的商业建筑应更加人性化,以人为本的顾客体验才是现代商业建筑的发展趋势。老龄化社会和多孩时代的来临意味着家庭成员的数量会增多,家庭成员的年龄跨度会更大,可以预见,以家庭为单位的出行活动将变得更为复杂,建筑师在统筹布局和设计细节上需要更加用心的进行考量。商业功能构成需要尽可能地满足一站式消费的要求。同时,优化无障碍交通、普及适老化设施、提升第三卫生间的舒适度、提升亲子空间的体验感等,这些人性化设计都要求建筑师在有限的空间和成本制约下将设计做到更加规范、优质。

4.7 与线上消费结合

因线上消费的冲击,许多线下门店受到了客流减少的打击,但这样的现状也促进了市场对品牌的筛选。对于商业品牌来说,优秀的线下消费是构建其品牌形象的重要环节,多数品牌也选择了线下线上同步售卖的模式,线上能够利用大环境更快提升知名度,线下提高门店的服务质量和品牌特色,提供线上消费无法给予的消费体验,如时尚品牌的形象设计、食品品牌的试吃服务、电子产品的试用等。

因此,设计师需要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的协同作用,在两者磨合后产生的新消费模式的指引下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商业建筑[7]。

5 优质商业案例

5.1 南京证大喜马拉雅中心

该项目位于南京市南京南站的交通辐射范围内,总建筑面积约63 万m2,汇集商务办公、特色酒店、综合商业、酒店公寓等多种业态。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水建筑。不同于仿古的中式风格,这个项目的建筑形象十分现代,设计师利用参数化设计出了金属线条和玻璃幕墙组成的山体形态建筑,将多层次的连廊和平台连接在几个连绵起伏的山体中,再在其中点缀水池、瀑布、溪流、水潭等水景,打造出了立体的天然感水系。水景掩映着高山的层层叠叠,构成了高山流水的视觉观感。建筑内部汇集了冰雪乐园、保利剧院、艺术敞廊、智能互联超市等多样化业态,人们能够感受到潮流时尚与传统文娱的激情碰撞,也能看到富有魅力的空中花园、光塔、呼吸中庭等特色设计。

5.2 龙湖华泾天街

该项目已建多年但从未营业。2018年,龙湖集团决定将其改造为商业面积4.2 万m2的华泾天街。设计理念为从地缘文化出发,找寻当地的历史记忆。设计师以彩锦华泾为设计主线,在遵循地缘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采用大量的编织与色彩元素充满建筑的内外,打造了精致灵动、极具风韵的建筑形象。

建筑内部汇集了萌宠广场、童趣游乐场、60 m 长集装箱市集、泾彩嘉年华等趣味设施,中庭的原创互动型艺术装置彩锦迷宫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点缀布置的线轴娃娃、纵横经纬等特色主题装置也让室内空间极具特色和创意,成功打造了多样化的社交场景。

6 结语

新型消费模式下,商业建筑设计理念需要更加的多元、开放及动态,改变过去固守一隅的状态,提高空间包容度与社会环境融合度,提升购物体验感,以适应新一代信息化发展潮流的需要。建筑师的设计思维应充分理解当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断创新,打造独具特色、体验丰富的商业建筑,使实体商业逐步走出困境,焕发新的生机。

猜你喜欢

商业消费空间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空间是什么?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创享空间
40年消费流变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