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估监测推进教育督导方式变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2-12-30李萍王妍
□李萍 王妍
安徽省合肥市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承担三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负责研究区域、学校教育及学科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二是负责监测体系的建立、评价工具的研发、评价结果的统计与分析,与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项目的对接和管理工作;三是负责对接县(市)区和学校,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区域、学校、学科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评估监测和指导职能,实现科学决策,不断提高督导工作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评估监测指标体系,抓好教育督导着力点
评估监测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设定是对教育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尺,最终的测评结果能否反映被评估对象质量监测的动态状况,能否为优化和完善教育政策提供新的视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指标是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1]合肥市评估监测指标体系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立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基本要点,面向学校和学生两大主体进行监测,为教育督导提供有力支撑。
2014 年起,合肥市教育局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合作实施合肥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项目。2014 年,由2 所扩大到5 所;2016 年,在全市范围大幅度扩大试点;2018 年,覆盖到全市500 所学校,还有来安县、芜湖市、池州市及省外学校陆续使用,参加实验人数达到30 万余人。2017 年起进行全面修订,建立学业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合肥市小学生发展绿色指标监测及评估系统2.0版,在原先基础上更名为“合肥市小学生发展绿色指标评价项目”(见图1),并先后组织了3 轮测试、结果分析和整改活动,引导教师、家长、学生等多方参与、科学评估、精准诊断,构建了多元评价监测体系,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图1 合肥市小学生发展绿色指标评价项目内容
对学校的评估监测主要通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项目实施。合肥市普通高中评估监测起步较早,早在2009 年就初步建立了“多要素加权”综合评价体系,但过于突出高考成绩,其他维度要么权重不大,要么缺乏操作性和区分度,对结果影响甚微,学校质量评价依然以高考成绩为主。2017 年,合肥市大胆改革原有评估监测体系,建立了学生品德发展、学生学业水平、学生身心健康、学生特长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课程实施、学校教学管理七个维度“等值并重”的全面育人评价指标体系(见图2)。2018 年,开发信息化平台,覆盖全市87 所普通高中;2020 年,在江西省南昌市推广,建成多元立体师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2021 年,在湖北省荆州市四个方面的评价改革中予以应用,同时在宣城市宣州区进行全面推广。
图2 普通高中全面育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二、建设评估监测平台,信息化驱动教育督导
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督导方式变革提供了契机。2018 年开始,合肥市在原有的学业评价系统建设基础上增加了监测评估系统,形成合肥市立德树人监测与评估平台,实现了小学生发展绿色指标评价、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全面覆盖,建立了区域、学校、学生层面“监测诊断—学校评估—学生发展”的监测应用新模式,服务于地方特色监测并强化督导结果运用,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提供保障。
一是推进教育督导工作数据化:基于立德树人监测与评估平台使得评价者能够进行过程性和多类型数据分析,实现学生写实记录及基于写实记录的赋分管理、常态化体检(含设备)、学生健康报告等内容,满足教育督导从少量“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多维数据”的需求;评价者能够更加便利、快速、具体地将在学校教育日常中的多空间、多场景、多时段、多过程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加工、管理,并为之提供动态且持续的过程分析,同时在数据共享的情况下进行跨校比较。教育督导逐渐从直觉经验判断走向数据实证分析,看清“真状况”,找到“真问题”,实现教育决策、教育行动的科学化。
二是推行教育督导结果公开。合肥市《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县(市)区教育督导机构完成督导工作后,原则上1 个月之内形成督导报告,及时向被督导单位反馈督导结果,逐项反馈问题、下达整改决定,提出整改要求。督导报告要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责任督学借助大数据技术的“显影”功能,使隐形的数据可视化,在平台上建立“教育督导结果公开栏”,公开“敏感数据”,公布“诚信数据”,用好“民主数据”,不断提高教育督导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
三、严格规范实施程序,稳步推进实施
合肥市督导评估工作通过严格规范的实施程序,深度挖掘评估促进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的价值,也赢得了学校的理解、认同和支持。督导评估工作的流程包括问卷调查—数据支撑—实地考察—督导报告四个主要环节。
学生对这样的情境设置感到既新鲜又有趣,用他们的话叫“紧张、刺激”。尽管每一道题呈现出来,留给学生看题的时间比原来少多了,可是,学生的注意力反而比以前提高了许多——根本没有开小差的时间!个别学生偶尔稍微做点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就会痛苦地发现:“看”题的时间已到,可是自己却连题目都没看完整,后面的环节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同学侃侃而谈、得到奖励,这是无论哪一个学生都不愿意面对的。
在问卷调查方面,合肥市义务教育学校专项评估实施以来,针对被督导学校小学四、五年级或初中七、八年级学生以及各督导学校校长、教师、家长开展了多项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活动,以期深入了解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探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学校在各项督导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和存在问题,为全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在数据支撑方面,合肥市教育局建立了大数据支持的监测与评估平台,将平台提供的技术支持及数据处理逻辑与评价制度中面向的评级主体、评价要素、评级体系相对应,教育者通过有目的地采集最佳教育数据,实现对评价数据的智能科学分析与决策,并将结果以可视化的形式清晰简洁呈现,便于后续结果的应用与改进。
在实地考察方面,在实地督导评估前,县(市)区教体局开展区域调研与考核,分区各校统一集中汇报自评工作,同区学校进行互相交流、互学互鉴。合肥市教育局分批有序推进实地督导,对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校及全市深化小学教育教学评价改革项目学校,采取材料预审、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校园环境查看、个别访谈、群体座谈、专家组谈论、集中反馈等方式进行实地调研考核。
在督导报告方面,一是根据需求生成学生、班级(学校、区域)等不同范围的督导报告,区域分析报告分为9 大模块68 个指标,学生报告有“四大亮点模块”。二是专为教师出具两份报告:命题质量分析报告和个人成长报告。2017 年升级2.0 版本,进一步增加“三重诊断”发展的功能,既有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诊断,也有对相关因素的分析诊断,更有对教师教学水平、区域教学质量的诊断。督导报告结论不分等级,以写实性报告为主,在公平、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四、推进监测结果应用,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一)发挥发展性评价功能,形成诊断与反馈的循环
为解决原有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及强调终结性评价的状况和问题,合肥市教育局发展性评价的核心理念是“以评促改”“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对于区域和学校,结合问卷、访谈、座谈、会议及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总结问题,获取反馈建议,从而形成“评估诊断—建议反馈—改进实施”的教育质量提升过程循环;对于教师,注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通过对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活动、教师科研与教学成果的阶段性诊断,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与素质;对于学生,注重全面发展和发展的全过程及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与特长成果的阶段性诊断,还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持续检测,以及德育活动的日常表现,做到“五育”并举,全面育人。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通过横向评价的全要素覆盖、纵向评价的全过程跟踪,全程记录学生成长变化。同时,针对阶段性诊断与反馈以及学生档案袋给予个性化学习指导反馈,减轻学生负担,实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全面提升。
在反馈环节,学校、教师与学生三大评价主体获取评价的诊断性信息,即评价结果。通过质询、讨论、反思等形式获得反馈建议,最后通过改进来落实反馈建议。通过质疑复核校验,对评价结果进行监督,促使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提升,从而完成整个循环路径。
(二)建立督查整改机制,引领育人成效提升
用好监测结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肥市逐步设立预警机制、协商性评价机制、“视导—反馈—改进—回头看”等督查整改机制,有效促进教育督导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1.预警机制
合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设立A、B、C、D 四个等级,其中D 等为不合格等级,坚持“底线管理”;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学校教学管理”专项评价指标中提到“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学校无违规招生现象;严格执行规范办学要求是指学校无教师有偿补课、节假日补课现象及其他违规行为”,监测评估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在初步结果出来后,要综合各相关处室提供的一年来学校发生的各类违规、违纪情况及安全工作情况,提出取消相关专项评价等级奖的处罚意见。以2021 年统计结果为例,就有10 所学校因为在市委巡查组巡视督查时发现的管理问题、师德问题被通报等原因,被取消了学校教学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学生身心健康等专项的12 个奖项。
此外,责任督学将各项督导考核指标进行分解量化,适时提取相关数据随机初评,并定期推送评定结果,对评定不合格的指标,建立监测预警机制,进行重点专项督导,以数据跟踪提醒的方式督促问题整改。
2.协商性评价机制
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交互作用、共同建构、统一观点的过程。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评价结果应是各方公认的结果。基于诊断性数据,合肥市教育局通过与县级主管部门、相关学校协商评价结果、实地调研分析评价结果等方式,切实提升学校对评价结果的认可度。普遍形成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自觉整治改进的氛围,避免督导评估流于形式,真正取得实效。
目前,合肥市包河区正全面推进学校发展性协商式督导评估,学校自主制定三年发展方案,区教体局组织专家和教育督导同时跟进,由教育督导和学校充分协商,共同确定评估细则,作为发展规划实施的评估标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3.“视导—反馈—改进—回头看”机制
合肥市近年来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双减”“五项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情况”等专项视导工作,年度考核结果为全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对考核结果“优秀”等次,市教育局进行通报表扬,并在相关项目安排上优先予以考虑;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等次,市教育局对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并要求提出限期整改工作措施。对已基本完成的整改任务,进行督导评价“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对需要较长时间整改的项目,紧盯不放,做到边整边改、立行立改。坚持“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方针,确保“回头看”工作落到实处。
在推进监测结果应用的实践过程中,合肥市各县(市)区立足实际,进行积极探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包河区自2011 年成为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试点区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区 域监测数据,为全面了解区域内基础教育质量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提供了翔实的信息和科学依据。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指导下,构建了“读懂报告—以点带面—部门联动—归因分析—对症下药”的“包河模式”。蜀山区尝试依托专家指导,从学校品质课程建设入手,发挥监测数据的作用。以包河区优秀做法为先导,结合市、区两级评价实践,为更多区县提供更加精准、科学的指导,进而助力合肥市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五、且行且思,以评估监测赋能督导方式变革
合肥市对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监测,为改善教育管理、优化教育决策、指导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教育督导职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意见》的出台,为后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是完善报告制度。通过建立报告自动生成系统,每所学校均能形成自评报告,归纳问题清单,深入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政策;二是完善专家跟进指导制度,专家在审读学校自评报告后提出整改意见,利用评估管理系统或通知单进行意见反馈,同时对各学校落实改进情况等方面进行专项督导;三是建立增值评价模型,将学校的改进提升纳入翌年评价指标体系当中,完善改进机制,形成完整闭环,不断将区域教育质量推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