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的探索

2022-12-30侯卫萍

中国林业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工程技术经济学育人

侯卫萍 辛 颖 薛 伟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40)

2016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因此,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工程技术经济学”作为森林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与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紧密结合,开展思政教育具有较好的基础与优势。

一、“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工程技术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学科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是当代技术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产物[2]。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最新理论成果紧密结合。课程的总体思想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及生态文明教育展开。因此,“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该深刻认识立德树人的社会使命,牢记教育强国的重要内涵,坚持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前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并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一)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理想信念教育元素

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最新理论成果与工程技术经济学的内涵、研究对象及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等内容融合,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例如,在课堂讲授“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知识点时,结合图表数据分析我国近年来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如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及拉动居全球首位等,学生可直观地了解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同时,在教学中,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当前我国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努力探索、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的来之不易的成就。通过讲解,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元素

教师在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金流量基本要素、经济效益分析、技术经济预测等内容结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介绍无形资产中“品牌”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我国民族品牌“华为”的创建过程以及创始人任正非的故事。1987年,被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任正非,凑了2.1万元人民币和3个员工开启了创业之路,但是凭借意志、创新、规则、价值观以及批判这五种力量,让小人物创造了大历史,让一家小公司成长为国际科技的巨头。意志和价值观的力量,让他们朝着最初的目标,敢想敢做,有勇气有毅力带领企业完成一次次的超越;自我批判机制,让华为时刻保持自省,不忘初心;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对制度规则的尊重,让他们能够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踏实前行。任正非先生曾说过,“爱国,爱这个国家,希望这个国家繁荣富强”,他不仅自己爱国,还要求每一个员工要热爱自己的祖国。通过讲解,学生们深刻体会到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元素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工程技术经济学的发展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在教学中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阐发透彻。例如,在介绍工程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这一知识点时,引入我国古代著名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思想的案例。管仲是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同时还是一名经济学家[3]。管仲所推行的经济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的技术进步,使齐国的财富实现了快速增长。管仲的经济学思想使经济活动中的“技术”含量明显增加,并且将经济活动中的技术文明上升到制度文明的高度。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富国强兵目标的齐国,很快成为无可匹敌的春秋第一霸。管仲的经济学思想给诸侯国治理国家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工商文明中的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高额附加值为诸侯争霸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并使诸侯国崛起的梦想成为可能。

4.职业素养教育元素

把职业素养教育同学习工程技术经济学的必要性和技术经济预测等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围绕职业道德精神和职业伦理等方面,加强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例如,在讲解学习工程技术经济学的必要性这一知识点时,考虑到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是工程技术人员,而作为一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如爱岗敬业、工作严谨细致、善于分析总结、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强等。再如,在对工程项目做经济评价时,教师要注意在对数据的查询、整理和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5.生态文明教育元素

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我国经济增长以及我国森工企业发展现状有机融合,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把具有东北林业大学特色的绿色文化贯穿于教学过程。例如,在讲解“项目经济评价”这一知识点时,引入我国森工企业进行具体案例分析。如龙江森工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林区经济实现了从以前的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多采多运”到目前的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天保工程”的巨大历史转变。同时,每年借由生产实习的机会,本专业学生可以到黑龙江海林林业局进行实地考察,亲自感受林业企业经济转型带来的变化。当前海林林业局的总体经济规划以森林旅游康养、森林食品开发、种植养殖、营林、林产工业产业发展为主,坚持生态发展理念,强化资源保护和培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讲解,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

(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方法

1.恰当选择思政教育的切入点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直接地把思政课的部分内容搬到专业课教学中,而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地自然融入[4]。因此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是思政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需要教师深入调查研究,准确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国际国内新形势和新政策与专业问题巧妙地融入课堂:做到课程里有“思政内容”,学生不感觉唐突;课程里有“思政味”,学生却无被“说教感”,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同时还可利用视频、图片、文字、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将思政内容“渗透”到课程中,使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无缝衔接、巧妙融合,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育人质量。

2.合理确定思政教育切入点的数量和内容

每一门专业课程都有自身完备的教学内容与知识体系,思政教育必须要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既不能脱离专业知识将课程完全变成思想政治课,也不能生搬硬套地将德育元素附会于专业知识之中,因此思政元素的切入点数量和内容要适度并准确。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理论课学时为32学时的“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元素应该在15~20个为宜,而且每个切入元素选择的内容要短小精悍,既达到育人的效果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讲授“销售收入”这个知识点的时候,适时引入对世界五百强公司的介绍,并梳理近年我国上榜企业数量变化,从2009年的43家到2019年129家企业上榜,在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这个数据令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三)提高专业教师职业修养

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对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教学水平有了新的要求。要想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专业教师同时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

1.提升思想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作为一名好老师,应当具备四大特质,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以教师本人的理想信念为内驱力,以加强自身修养为基础。在育人过程中,教师应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加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课程开展的顺利性,要求专业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5]。首先,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相当透彻的理解,对知识结构体系要相当熟练。其次,教师要积极创新多种教学手段。例如,根据“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内容与我国以及全球的经济形势、技术发展紧密相关,同时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外,还需要综合应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同时,“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已建设为线上开放课程,所有教学资源,包括电子课件、教材、参考书、授课视频、习题等全部可以在在线平台上获取。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完成实践学习,教师则在平台上在线答疑与学生互动,利用互联网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一)教学目标多元化,获得学生普遍认同

在开展思政教育后,“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由单一的专业目标拓展为专业目标和思政目标并存,育人效果由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拓展为思政元素认识程度、所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并重。学生们普遍认为,在“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很有必要,符合新时代要求,将思政教育融汇于教学当中,将育人目标贯穿于课程教育的全过程,恰到好处地将技术经济学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全面创新了课堂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森林工程专业2016、2017、2018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96.7%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思政教育的改革形式,92.5%的学生表示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结合得比较紧密。学生们希望能把本门专业课的思政教学坚持下去,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并增强民族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育人质量提高,学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提高

思政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育人质量,使高校教学更多地服务社会。教师在课程实践环节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比赛,充分利用各种课外平台,引导学生在建设美丽林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践行使命担当。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有两组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海林林业局和绥阳林业局进行社会实践调研,学生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当地林场发展建言献策,助力国有林场经济转型,并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对专业、行业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和“职业自信”。

今后,应继续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创新,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为国家的林业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资助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森林工程“一流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JGY20190013。

猜你喜欢

工程技术经济学育人
建筑工程渗漏原因及防水防渗工程技术实践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试析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
简明经济学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