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分析
2022-12-30尹祥燕浙江金邦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000
尹祥燕(浙江金邦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 312000)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主要的建筑体系因具备高效、环保等特性,装配式建筑颠覆了传统现浇建筑施工模式,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青睐。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该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对施工单位和投资主体的经济效益造成了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探索影响因素的动态性,结合实际制定成本控制对策。
1 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概述
1.1 装配式建筑
现代化技术推动了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装配式施工技术在建设中不仅可以满足建设需求,也可以促进行业发展。装配即事先生产建筑使用的部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后结合混凝土对部件进行重组,不仅能够减少施工建设的工作量,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设难度,其中板材建筑、骨架板材(如柱、墙、楼梯)等为预制构件的类型。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进行深度优化,2019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4.2亿m2,截至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已达到13.4%,整体发展情况良好,但后续的发展与建设目标有待进一步提高[1]。
1.2 成本控制
建筑行业若想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实现创新建设,必须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合理应用现代化施工作业手段开展建设工作,确保最终建设能够满足项目的实际需求。装配式住宅建筑技术需要使用专用连接设备,采用机械化搭线方式完成建设,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必须关注全过程,包括生产制造、材料运输、人工装配、设备应用等环节,确保成本能够符合预期要求。但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较短,多数开发商对装配式建筑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大多数工程仍然以传统钢筋混凝土为主,主要原因是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成本较高,所以必须完善各类成本控制工作,将全过程囊括其中,从而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效益。
2 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的作用
2.1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的根本在于成本控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关注各类物资消耗的每一个细节,避免影响到建筑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同时,需要装配式建筑在施工中加强认知,要求实现全过程造价成本控制,将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终保证项目建设的利润最大化[2]。
2.2 完善建筑管理系统
装配式建筑中成本控制需要了解每个环节的资金投入,要求对每个环节的造价控制设置相应的负责人,以此进行规划和资金预算,从而减少施工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风险。建筑企业在实施全程造价控制中,应进一步完善成本控制体系,通过对造价控制进行分阶段、分环节的控制,保障资金应用的准确性。
2.3 体现工程真实情况
成本控制要求对当前建设信息进行全方面了解,在施工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管理需要明确基本职责,让建筑施工的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责任人,结合装配式建筑项目实际情况,做好计划、组合、引导,进而达成预期目标,最终提高装配式建筑项目造价管理的效果。
3 装配式建筑成本构成分析
装配式建筑造价,除人工费、材料费和设备费外,明确成本控制中的各类成本构成,包括设计成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装配成本。
3.1 设计成本分析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成本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深化拆分预制构件、结构、设备等方面,在此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各类因素,使各类细节能够详细反映在拆分图上,以此降低后续工作强度和技术难度,进而控制设计成本。同时,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程度对于后续装配率有着重要影响,在设计阶段对构件拆分问题进行充分预估,通过设计减少成本投入,从而提高工程建设效益。
3.2 生产成本分析
现阶段装配式构件生产的人工费较传统建筑偏高,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的人工费,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控制,避免在工程建设中出现不必要的浪费。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较小,预制构件在设计过程中增加了构件之间的连接,需要考虑工厂的经营成本和设备的折旧费等,寻找预制构配件厂因产能过剩的原因,要求在执行中不能满负荷生产,从而降低工程建设成本[3]。
3.3 物流成本分析
物流阶段在整个装配式建造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装配式建筑因建造方式的不同,需将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运输至现场后应专门建设构件仓储场地,由专人负责养护和管理,导致运输和管理费用相应增加。同时,构件在施工场地内需要进行二次搬运,且在运送至现场后会因施工进度原因在不同时间进行搬运,增加了预制构件的二次搬运费,需要对此进行控制。
3.4 装配成本分析
预制构件现场安装是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技术之一,对吊装技术的专业性和熟练性要求较高,施工人员要选择合适的塔吊型号并合理安排塔吊施工范围,根据施工进度和安装顺序确定放置位置。同时,节点施工一般套筒连接件需求量大,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需要采用安全性较高的灌浆连接工艺,节点安装的额外费用还会不断增加灌浆料价格,从吊装位置安放及连接工艺等来控制现场装配式工程的建设成本。
4 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
4.1 工程决策阶段
装配式建筑工程决策环节成效取决于整体控制的效果,其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投资成效和综合造价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工程规模的层面而言,如没有科学安排工程资源,会增加成本消耗;从施工角度而言,不同建设项目存在差异,成本管控如无法满足需求之间的平衡,就会出现资金失衡的情况;从设计规划层面来看,各类方案、制度、数据等都是主要的决策影响因素。
4.2 工程设计阶段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不同设计规划的项目理论和工艺手段具有一定的差异,如未能区分则会对成本控制工作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完善设计规划中的弊端和不足。设计人员是成本管控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由于不同机构及人员的水准不尽相同,这会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必须对此进行深度优化[4]。
4.3 工程实施阶段
建设任务繁重便是常见影响因素之一,要求建设企业需要尽可能地均衡,建设过程利用的机械设施损耗问题也需要考虑,如未能对此加以明确,则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消耗可能因此而增加,且可能导致建设超出预期成本的情况。就建筑材料的角度而言,一旦建材市场价格出现了大幅度波动,会对资金链带来压力,需要通过相关模式的调整,避免出现工程资金风险问题。
4.4 工程完工阶段
完工审核是全过程控制的收尾部分,执行中需要根据事前拟定的总体成本计划进行对比,包括项目中的各个工序以及每个分项,如人力资源、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技术选用等方面,并分析某一部分出现成本变动的原因,对于薄弱环节及时加强。同时,需要结合相关工程总结管理经验,对于项目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对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出客观的评价,保证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5 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的策略
5.1 建筑设计方面优化
设计方面的优化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十分重要,要确保每项任务都有相关的责任负责人,在装配式建筑工程开始之前详细地了解各类情况,通过各项举措的落实让项目工作开展取得突出成效,以此保障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如果建设过程中发生了难以避免的争端,应及时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调整,结合相应的解决措施避免延误工期的情况出现,为整体规划奠定坚实基础。某工程由于前期未进行准确标注,导致部分建设成本有所增加,但发现后在设计方案中明确了材料、设备及技术的应用,并对临时工程及预备费用进行了标注,最终将临时工程费用占比控制在4.62%,降低了整体的建设成本。同时,该工程为了能够进一步降低造价,要求提高构件的重复使用率,减少模具种类,进一步提高周转次数,保证各构件能够直接进行使用,总建设成本节约了12%。
5.2 强化材料价格控制
材料价格是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的重点内容,为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需要在此过程中提前询价,若材料价格过高会极大地损害建设双方的利益,因此施工单位应当有效协调生产商和销售商,有效调节材料价格,按照规定合理定价,与材料生产商和销售商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保障项目建设各方利益,确保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此控制装配式工程项目的成本[5]。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创建出合理、全面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方案,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追踪剖析,安排相关的专业人员对材料进行监督控制,施工单位应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工作,保证材料入场的质量,为后续的施工奠定良好基础。
5.3 完善成本预测计划
预测计划对成本的影响较大,出现变更问题必然会影响到整体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增加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消耗,因此要求在管理中对设计企业进行资质评定,严格落实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成本预测作为经济管理的重点内容,其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结合实际建设目标管控资金范围,凸显出控制的保障作用。装配式建设相关活动需要以预测为依据,如某工程要求技术人员根据总建筑高度采用三角高程、钢尺丈量法、手持测距仪等测量方法获取参数信息,由于整体高度超过61.2m,因此进行两次测量,减少设计过程中的误差,要求两次误差值<10cm,最后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以此强化对风险的有效规避,遵循特定规律对体系构建进行完善,追求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
5.4 施工建设进度规划
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设计是成本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控制的主要流程,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工程建设进度,还可以进一步减少人力、物力以及建设资金的消耗。施工前成本规划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方案,包括技术、人员、设备、材料等方面,明确工程的总体成本与单体成本之间的关系,依据工程量对成本进行估算,保证后续施工的合理性。如某工程在进度规划成本控制中借助BIM技术进行优化,最终不仅节省了40%的施工预算,且造价估算相比于未应用BIM技术节约了80%的时间,工程项目工期节约了70%,降低了10%的合同价格,提前实现了投资回报。相关工程在管理中需要结合实际做出调控,明确建设项目工程的工作形式,结合计划安排和实际工程情况得出进度偏差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进度偏差的原因,避免因耽误建设工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5.5 注重过程审查工作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构成较为复杂,包括临时设施费用、工程保护费用、施工检测费用、材料存放费用等,为有效地控制成本,需要在建设中制订详细严谨的计划,避免增加成本支出。装配式建筑造价控制管理首先要做好成本预算工作,注重运用标准预算进行审查,针对每个施工环节开展重点审查,装配式建筑在验收前,要对整个建筑进行有效的审查,如某工程在审查中,“三涂PU防水涂料1.5mm厚”查阅资料发现厚度1.5mm的材料单价约36.60元/m2,而预结算书中涂料1.5mm厚,单价标注为40.86元/m2,为此要求进行合理调整,避免结算价格过高的问题发生,保证工程整体的建设效益。
5.6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我国2017年后各地方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形成了吸引投资的正反馈,规模效应正在不断延续,各地区在发展中为了推广装配式建筑,主管部门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及时对现阶段的成本控制方案进行调整,抵消装配式建筑带来的成本增加,从而达成经济成效和社会成效双提升。
6 结语
成本管控工作可划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三个阶段,即工程建设中的全部内容,其关乎项目整体施工成本的分析与核算。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造价管理体系建设,不断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研究,从而有效控制建设成本,保证建设符合预期要求,同时必须对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内容进行优化,利用科学管理方式进行调整,为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