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的价值诉求与本位属性

2022-12-30郭利强周雨桐李元哲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学习者知识点微课

郭利强,周雨桐,李元哲

(洛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1]。

微课是信息技术时代的新生事物。作为一种新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资源,它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能够充实现有学习资源。微课可以使“好的学校没有围墙”,只要拥有电脑和网线,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在线获取优质教学资源。微课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区域数字鸿沟的实现方式,提高了义务教育水平,同时也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

一、明晰微课的价值诉求

微课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营造出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在这个小环境中,学习者可以不断地进行微学习。

(一)完善学习型社会生态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并将持续改变着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珠联璧合,既是利用网络、多媒体、交互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施的教育形式,又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但能推动教育系统的颠覆性嬗变以及促使教育体系灵活性、有效性的强化,更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构建新的教育生态和服务模式。《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在线教育是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在线教育,有利于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指导意见》还明确指出,到2020年,大幅提升在线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在线教育模式更加完善,资源和服务更加丰富。

(二)链接碎片化学习态势

伴随泛在技术的普及,信息获取具有极大的便利性,知识更迭速度呈几何量级激增。“知识经济”时代,以微课为媒介的碎片化学习范式异军突起,即便在短暂的闲暇时间,用长期累加的碎片时间学习一门新技能也成为可能。碎片化学习契合了当前学习者的两个需求。一是累积的碎片化时间省去了学习者的机会成本。它能够有效拓宽学习者原有的固定、封闭的学习时空,使知识不再囿于课堂,突破时空界限,通过资源碎片化来提高学习资源利用率,让跨越时空的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增加学习者的学习机会。二是碎片化学习的内容、时间和空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有利于学习者自定步调学习和按需学习。碎片化学习作为系统学习的补充性非正式学习方式,摒弃了传统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具有极大的选择性和自主性,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有效提升学习者的综合技能。此外,碎片化学习可以作为分解学习内容难度的策略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3]。

(三)重塑自主化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达成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从而实现学生未来的学习自觉。微课的出现,使以视频资源的形式重塑教育成为一种可能。教师将预设的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又可以供学生在课下随时点播学习。具体而言,微课对于自主学习有四个优势:一是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的,非常适合学生自学;二是观看和学习微课的时间与地点可以自主选择,自由度高;三是微课视频能够调节播放进度和速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实现;四是借助视频的重复播放,较好地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四)创新信息化教学手段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互联网及信息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并助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微课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优化了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在微课的录制与使用中,教师们能够更加充分地交流并实现资源共享,这能够有效激发教师的创造激情。

二、廓清微课的本位属性

微课是以知识点或技能为单位,以集中解决某个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微型教学视频,具有“短微精秀”(即时间短、内容微、讲解精、效果秀)的本位属性。

(一)时间之“短”:短小精悍的吸睛视频

微课之微在于其短小精悍。据统计,无论视频多长,用户实际观看时长的中位数都不超过6分钟,6—9分钟长的视频是个拐点,更长的视频实际观看的中位数反倒会下降[4]。有研究表明,时间为12分钟以上的视频,真正被聚精会神观看的时长最多3分钟。全国微课大赛的参赛视频时长分析表明,3—7分钟的视频为最佳,时间太长则人的专注度不足,时间太短则内容无法阐释清楚。因此,中小学的微课视频时长一般控制在3—7分钟,当然,也会因学科差异、适用对象的不同而调整时长。

微课视频的“短而精”还体现在知识点环环相扣、节凑感强、话语精练、语速适中等方面。虽然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语速与视频内容引人入胜与否并不成正比,但当英文吐字速率在185—254个单词/分钟、汉字大致为300个/分钟时,无论微课视频时间多长,相对来说皆可吸引学习者。

(二)内容之“微”:架构完整的课程内容

微课视频内容虽“微”,但要做到“五脏俱全”。片头出示、教学导入、重难点突破、文本解读、方法指导、案例剖析、提问与讨论、练习测评、小结、拓展延伸思考、片尾等环节,都要具备并发挥相应的作用[5]。

微课具有“微”而全、知识点多、指向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在进行微课视频设计时,要侧重以学习者需求为内核的设计理念并预设微课紧密的知识点架构。微课是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在时间、空间上的准分离状态,强化了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的理念。教师在进行微课视频设计时,应遵循“以学为主”的原则,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确保服务对象的精准。同时,引人入深的微课通常具有架构紧密、侧重点清晰、讲练结合等特征。

(三)讲解之“精”:凝聚精华的课程内容

微课视频的时长具有较强的局限性,这就决定了其在知识点组构和讲授时,务必精准控制,抓住核心,将设计的精华部分展现出来。教师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创意,实现“创意=创异+创益”[6],使学生想学、乐学。

设计要围绕要点、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突出重点;要时刻谨记微课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学生精练方面的知识点,一定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课件知识点要指向清晰,能够助推学习者领悟所学知识点。讲授语言要生动质朴,易于为学习者接受;同时,注重加强交流互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四)效果之“秀”:学习效果客观彰显

微课的效果之“秀”,不仅是逻辑合理的知识内容、固定时长内的紧凑布局、表词达意,还是学习者因精巧的设计、生动的讲解而自然达成的学习目标。好的微课要有内容,要闲言少叙、干货居多,让学生学有所获;好的微课要有技巧,如通过幽默的语言给知识点赋予灵动性,使用韵律打造记忆点等。

猜你喜欢

学习者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