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着吃苦瓜,不苦,不苦

2022-12-29冠诚

现代阅读 2022年4期

苦难是一把犁,它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掘开了生命的新起源。

在一座寺庙里面,一群弟子准备外出朝圣,出发前师父递给他们一人一个苦瓜,嘱咐道:“你们一定要把这个苦瓜随身携带,不管经过哪一条圣河,都要记得把它在里面浸泡一下,然后再带到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把它供起来,并且虔诚地朝拜。”弟子们点了点头,就带着苦瓜出发了。

一路上经过了许多圣河,弟子们都按照师父的话去做了。朝圣归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了师父。出人意料的是,师父居然把苦瓜煮熟叫弟子们品尝。弟子们咬了一口,一个个不是皱着眉,就是撇着嘴,因为苦瓜太苦了,然而师父似乎却吃得很香甜。

弟子们不解,师父见此颇有意味地说:“这个苦瓜泡了这么多的圣水,而且还接受过你们的朝拜,怎么还是没有变甜?不甜,怎么办?如果你们不吃或干脆将它扔掉,这不是很可惜?为何不学着细细品味它的苦呢,学着享受苦的滋味,苦中作乐,其实也就没那么苦了。”

既然没有办法回避困苦,就要学会苦中作乐。佛家之事亦然,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既然人生注定要与苦为伴,那我们就应该能吃苦、敢吃苦,而且要乐着吃苦,毕竟你再哭丧着脸也不能改变任何事情。

何况,苦与甜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还有哲人说过“苦难是一把犁,它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掘开了生命的新起源”。可见,生活是很简单的,没有人会注定困苦。吃苦在先,才能香甜在后;不知苦痛,又怎能体会到甘甜?

民间有一个习俗:给刚刚出世的新生儿喂的第一口东西不是纯净水,也不是母乳,而是大黄和甘草汁,然后才喂食母乳。大黄和甘草汁都是很苦的,也就是说新生儿要在品尝苦之后再品尝甜。这里包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要想尝到甜,就要先知道苦的滋味,先苦后甜。

谁不愿意享受甜美的生活呢?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每一次苦涩的锻炼之后,人总是能够拥有更为顽强的胆魄、更为坚定的意志、更为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心。许多人之所以伟大,正来自他们体会到了苦难的价值与意义,能够微笑着承受苦难,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胸把苦化为乐!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年轻时他曾有过一段落魄的日子。但巴尔扎克没有放弃努力,把全部的心思扑在写作上。他经常在桌子上画一只只盘子,上面写上“香肠” “火腿” “奶酪” “牛排”等字样,然后在想象的欢乐中“狼吞虎咽”。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弱者却是万丈深渊。”巴尔扎克这句气壮山河的名言,表达出他对苦的认知,也支撑着他踩着苦难走向了成功。

在生活中,学习是苦,得到的知识是甜;思考是“苦中苦”,得到的智慧是“甜上甜”;锻炼是苦,得到的肌肉是甜;静坐是“苦中苦”,得到的宁静是“甜上甜”……不愿吃苦、不能吃苦、不敢吃苦的人,往往要苦一辈子。如果能吃一般人吃不了的苦,那么终究有一天会享受甜美的生活。

所以,在苦难面前,你实在不必悲观,不必惧怕,更不该早早放弃,而要相信遭受困苦并不完全是件坏事,要学着苦中作乐。只要你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苦难,它就会变成你积累经验、升华自己的好时机。将苦难转化为成功的资本,相信你的事业定能鼎盛辉煌,生活定能绽放光芒!

(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简单生活:复杂世界和社会里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