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爱情会消逝?
2022-12-29丹尼尔•利伯曼迈克尔•E.朗\\文郑李垚\\译
多巴胺不是快乐的制造者,而是对意外的反应,即对可能性和预期的反应。
瑞士弗里堡大学的神经生理学教授沃尔弗拉姆·舒尔茨是多巴胺实验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先驱者之一。他把微电极植入猕猴大脑中多巴胺细胞聚集的地方,然后将猴子放入一个装置,其中有两个灯泡和两个盒子。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灯泡会亮起,其中一个灯亮表示右边盒子里有食物丸,另一个灯亮表明左边的盒子里有食物丸。
一开始,当猴子发现一个食物丸之后,它们大脑中的多巴胺细胞被激活。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猴子找出了信号的规律,每次都能准确找到有食物的盒子——到了这个阶段,多巴胺释放的时间点就从发现食物时转到了灯亮起时。这是为什么呢?
看见灯亮是不可预期的,但一旦猴子发现亮灯意味着它们能得到食物,“惊喜”的感觉就完全来自亮灯,而不是来自食物了。由此人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多巴胺不是快乐的制造者,而是对意外的反应,即对可能性和预期的反应。
这个简单的想法为一个古老的问题提供了化学解释:为什么爱情会消逝?我们的大脑生来渴求意外之喜,也因此期盼未来,每个激动人心的梦想都在那里萌生。但当任何事情,包括爱情变得习以为常时,那种兴奋感就悄然溜走了。
研究这个现象的科学家把这种从新奇事物中得到的快感命名为“奖赏预测误差”。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预测将要发生的事,实际发生的事好于我们的预期,就表明我们对未来的预言存在误差。正是这种让人快乐的误差触发多巴胺行动起来,这种快乐是预期之外的好消息带来的兴奋感。
事实上,仅仅是可能存在奖赏预测误差就足以刺激多巴胺快速行动起来。想象你正走在一条熟悉的街道上,突然你注意到街边开了一家新面包店,你之前从没见过,想马上进去看看里面都卖什么。这就是多巴胺在发挥作用,它产生的感觉不同于享受舌尖之味、肌肤之感或悦目之景。这种快乐来自预期,来自陌生之物或更好之事的可能性。你看到这家面包店感到兴奋,但你并没有品尝过它家的牛角面包或咖啡,甚至没有看到店里面是什么样。
然而,有时候在我们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之后,它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好了。多巴胺能带来的兴奋(即预期带来的兴奋)并不持久,因为最终未来都会变成现在。当未知事物令人激动的神秘感变成乏味的熟悉日常时,多巴胺的工作就完成了,失望乘虚而入。
咖啡和牛角面包太美味了,那家面包店成为你每日早餐的打卡之地。但几周之后,“这座城市最好的咖啡和牛角面包”变成了平淡的早餐。
同样的道理,两个人互相迷恋着对方,直到随着交往的深入而越来越熟悉。当一切成为日常以后,想象中那无尽欢愉的未来变为现实的体验,就没有了奖赏预期误差,也不再会有给你带来兴奋感的多巴胺了。多巴胺的工作完成了,它使未知理想化的能力也发挥完了,于是多巴胺的通路关上了门。
我们在梦想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时激情澎湃,在面对现实时这种激情又黯然消退。当爱神的轻轻敲门变成枕边人的鼾声阵阵时,仅靠多巴胺已维持不了爱情的相守。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贪婪的多巴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