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记账,月入5000也能攒钱
2022-12-29邓姐姐
理财的关键不在于钱多钱少,而在于是否开始行动。
初入职场的你们是不是对这个问题都感到挺疑惑的——收入不多,该如何攒钱?
《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是5440元。可一提到月入5000元,不少人会觉得“钱太少,理财离自己还太远,等以后再说吧”。这样的想法其实很“危险”。
刚大学毕业的小高是培训学校的老师,底薪是4000元,加上绩效,平均月收入在5500元左右。她觉得在广州生活,这点收入一下子就能花完:租房水电1500元,饮食社交1500元,生活日用1000元,偶尔加餐、购物1000元,只能剩下500元左右。所以小高根本没想过理财。
但是,月入5000元真的很少吗?
这是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2019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是26523元,月均2210元。这意味着月入5000元,早已超过全国人均水平了。
可收入不高真的可以理财吗?我们同样用数据说话。
小A和小C同样月入5000元,每月结余2000元,5年后会发生什么?小A将每月结余的2000元用于理财,年化收益率为8%,5年后她的本金为12万元,按复利算的收益为2.79万元。小C把每月结余的2000元放在银行,按活期利率0.35%计算,这5年的利息只有1067.5元。
可以看到,就算是同等薪资水平的两人,也会因理财与否而拉大资产差距。所以理财的关键不在于钱多钱少,而在于是否开始行动。
月入5000元,应该如何开始理财呢?我的建议是:先做好记账,增加可理财的金额。记账,是为了揪出自己的“拿铁因子”。这源于一个故事:一对夫妻,每天早上必定要喝两杯拿铁咖啡。有一天,一位理财顾问告诉夫妻俩,如果每天少喝这两杯拿铁咖啡,30年后他们可以省下70万元。
后来,人们就以“拿铁因子”来指生活中不必要的开销。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花费,加起来却有可能掏空你的钱包。如果你能每个月好好记账,就可以从中找出不必要的花费,长此以往便能节省一大笔钱。
小高的生活中就有很多“拿铁因子”。为此,她开始每天记账,购买物品前会反复问自己3遍:“这真的有必要买吗?”有必要买的标准是:1周、1个月、1年后,
这件物品对自己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小高记账3个月后发现,每月奶茶和夜宵的花费居然有1000元,她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小资生活”浪费了这么多钱。于是,小高把奶茶、夜宵戒了,口红也少买了。同时,对于非必要的大件商品,小高也会在线上渠道货比三家。通过“有必要买吗”的询问方式,小高避免了很多冲动消费,每月结余从500元变成2000元。
总是有人问记账是否要事无巨细地全部记录下来。不用担心,记账也有简便的方法。如果你平常多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可以直接用微信或支付宝的账单功能。每月把微信和支付宝的账单合并一下,基本上就能算出自己这个月花了多少钱。若你使用信用卡,可以下载相关银行的客户端,那里会显示每月账单。
记账最大的用处是了解钱花在哪里,以及哪些钱花得不合理。然而,还是有不少“90后”说,自己真的很难存下钱,每个月要算上花呗才够用。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尝试先定个存钱的小目标:每天等额递增存1元,或每周等额递增存10元。1年下来,你也能存下不少钱。
每天等额递增存1元,即“365天存钱法”:第一天存1元,第二天存2元,第三天存3元……以此类推,365天后,你最终能存下66795元;每周等额递增10元,即“52周存钱法”:第一周存10元,第二周存20元,第三周存30元……以此类推,52周后,你最终能存下13780元。
有人说,这些存钱法一开始很容易做到,越到后面就越难了,因为金额越来越大。这时候,你就要转变观念,不能总是先想着支出,而要把支出放在结余之后,即把传统记账公式中的支出和结余的位置换一下。
传统记账公式是:收入-支出=结余。
换位置之后变成:收入-结余=支出。
每次发工资之后,先把需要结余的金额扣掉,剩下的才是支出。在这种方法下,任何人都很难存不了钱吧?
如果能坚持下去,你还可以尝试“12张存单法”——定期存款的进阶玩法,即每个月固定存入一笔钱,比如按月定存1000元,存期为1年,持续12个月。那么到第二年的时候,你手上就会有12张存期为1年的定期存单,而且此时你第一个月存的钱已经到期,可以连本带息取出来,加上这个月的固定存款1000元再存进去,继续存1年,由此实现复利,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你不想自己尝试“12张存单法”,可以尝试使用银行的一个挺好用的功能,叫零存整取。我之前是在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操作的:每个月发工资之后,把要存的钱放到零存整取的账户里,存期为1年。1年后,你会发现该账户多了一笔钱,就是利息,还挺令人开心的。
现在,银行一般不太推荐零存整取,比如工商银行便开始推荐“定活通”了,即在活期账户上设置保留金额,当账户金额大于保留金额时,系统就会自动将超出部分按整数倍转为定期存款。比如设定1000元为保留金额,大于1000元的部分会按整数倍自动转为定期存款。当你需要取款或还信用卡时,也能随时取用。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30岁,收获你的第一个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