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下企业的五个战略转型方向

2022-12-29杨政

现代阅读 2022年4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地区差异、城乡差异、资本报酬和劳动报酬的差异越发明显。

在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重要指标——基尼系数方面,2016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65,高于美国(0.41)、英国(0.35)、加拿大(0.32)等西方发达国家,直到2019年,我国基尼系数均在0.465以上,高于联合国规定的0.4的“警戒线”。因而,为实现共同富裕,2035年我国基尼系数要争取达到0.2~0.3,达到联合国规定的比较平均的标准。同时,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6:1,高于大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到203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需要下降到1.8:1以下。再者,我国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年增速接近20.8%,而工资收入年涨幅仅为13.2%,企业的资本报酬率增速一直高于劳动报酬率增速,未来15年工资收入增长率需要与劳动生产增长率同步或者更高。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目前正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过渡到“效率与公平兼顾”,未来将逐步走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共同富裕”型社会。

对于企业来说,运营管理能力决定了企业当前的竞争优势,战略选择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竞争能力。展望2035,在共同富裕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外部环境或将发生根本变化,只有根据变化不断调整战略,才能保持基业长青。面向2035,企业的战略转型趋势包括:

一、从产品制造商向制造服务商转型

未来15年,中国将进入服务型消费社会,从大工业时代的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尽管加工制造在经济中仍占有一定比重,但价值创造越来越向服务环节倾斜。服务型制造业是知

识资本、

人力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聚合物,是三者的黏合剂。3种资本的高度聚合,使得服务型制造业摆脱了制造业刚性过强、技术含量过低、劳动力密集的形态,逐步走向以人为中心,主动将客户引入产品制造、应用服务过程,主动发现客户需求,展开柔性服务。

常见的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方式包括3种:一是产品生命周期服务。企业商业模式从“一生一次”转变为“一生一世”,提升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价值,包括以产品长期租赁模式取代一次性销售模式,增加产品的长期价值产出,提升产品的运行效率,甚至在产品退役以后,通过回收和再制造,重新发挥其价值。二是系统集成服务。为客户提供围绕产品的系统集成服务,可将整个合同价值提升3~5倍,更重要的是,系统集成服务使企业成为系统的整合者。三是价值网络协作服务。企业将自身的核心业务做好,而对于自己的非优势领域,选择与其他企业合作共生,通过价值网络协作服务,降低客户的总体成本,提升客户价值,强化供应链、价值链的稳定性。

二、从封闭型组织向开放生态型组织转型

今天的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从稳定向动态环境转变,宝洁公司前首席执行官罗伯特·麦克唐纳曾借用一个军事术语来描述这一动态的环境:VUCA世界。VUCA指的是不稳定性(Vola- 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在动态商业环境下,简单强调竞争性已经没有意义,任何个体都是脆弱的,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才是组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在《共生》一书中给出了共生型组织的定义,“共生型组织是一种基于顾客价值创造和跨

领域价

值网的高效合作组织形态,所形成的网络中的成员实现了互为主体、资源共通、价值共创、利润共享,进而实现单个组织无法实现的高水平发展”。共生型组织的核心是要创造一个共生的价值网络,通过协同创新来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通过组织的不断自我迭代进化来适应“VUCA”的动态商业环境,而非通过分工和竞争来提升效率。未来15年,企业打造开放型生态网络的需求将远超竞争战略的需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不再是单一竞争优势,而是更加有生命力的生态网络。

三、从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列为重点任务之一。一方面是为了解决近年来国内资本过多聚焦于流量变现而不注重原创性和基础性创新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资本收益率增速长期高于劳动报酬率增速,造成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基尼系数高位徘徊,成为我国走向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一个障碍。

作为资本的重要载体,企业在未来也必须从强调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向更加注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尤其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企业必须更加重视ESG体系建设:E是环境(Environ- mental),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绿色投入、资源和能源的集约使用与循环利用等;S是社会责任(Social),指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能否做到协调与平衡;G是公司治理(Governance),主要是企业的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管理层薪酬和商业道德等是否规范等。ESG体系超越传统基于财务指标的投资,从多个维度进行考虑,因此更具可持续性。过去10年,上证社会责任指数涨幅为58.02%,而同期上证综合指数涨幅为14.36%,这种趋势在全球许多市场都可以看到。从长期表现来看,具有ESG理念或碳中和概念的企业,将更加被市场和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获得更高的成长性。

四、从关注年轻经济转向拥抱“家庭经济”和“银发经济”

截至2021年7月,我国已新增两万多家养老服务相关企业。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所谓“得大爷大妈者得天下”,“银发经济”的创业空间正在逐渐打开。

根据摩根士丹利《消费2030:“服务”至上》报告,到2030年,人口分布最集中的两个年龄段分别是35~44岁和55岁以上。而从收入水平的角度看,届时这两个年龄层也恰好是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两个年龄段。从消费行为角度看,35~44岁人群的主要消费支出集中在家庭需要,而55岁以上则主要是老龄化和退休人群。因此到2030年,中国消费重心将从现在的“年轻消费者”转向“家庭需求”和“银发经济”。从消费的特点来看,未来将更加理性,更加注重品质和情感服务。在未来15年,预计机构化的服务(如教育、医疗保健、养老服务、医疗保险、供应链管理)、智慧生活(如数字化物业管理、智能家居和自动驾驶汽车)、情感陪伴型服务(如情感伴侣、宠物、康复陪护服务、服务机器人和社交平台)会有稳定和快速的增长潜力,成为企业战略重点转型的方向。

五、从以城市为主转向城乡结合的新蓝海

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2万亿元,其中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5.3万亿元,占比约13.52%。近年来,乡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增速连续8年快于城镇。当前,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具有巨大消费潜力。《中国消费》绿皮书指出,近年来,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直在11%左右,未来10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条件保持年均7%左右的增速,2030年有望达到105724亿元,实现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在巩固现有城市消费市场的基础上,10万亿元的蓝海市场对企业来说更具增长潜力。企业应当调整市场重心,从以城市为主到以城市和乡村并重,渠道下沉、资源下沉、网络下沉,提前布局乡镇消费升级和农村人口城市化带来的新蓝海市场机遇。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共同富裕: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