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山峰上,没有下山的路
2022-12-29押沙龙
江湖人士其实大多是晁盖这种性格:热热闹闹,快意恩仇,过了今天不想明天。像宋江那样动不动要思考人生意义的,是极少数。
一
晁盖虽然不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之列,却是《水浒传》里起枢纽作用的人物。晁盖打响了造反的第一枪。没有他,就没有后面的梁山大聚义。而故事刚发展到一半,晁盖就战死在曾头市,导致宋江顺利地接过梁山的指挥权。所以,在人们眼里,他带有强烈的悲剧英雄色彩。再加上评论者往往厌恶宋江,嫌他虚伪多诈。相比之下,晁盖就显得比较质朴。所以大家几乎众口一词,都说晁盖是个侠肝义胆的大好人。
但晁盖到底是不是个大好人呢?很难说,因为这取决于你站在什么角度去看。
比如说,谈到晁盖的品格,很多人都喜欢举一个事例。晁盖刚到梁山做寨主的时候,山下正好有一批客商路过。晁盖听了很高兴,问:“正没金帛使用,谁可领人去走一遭?”阮氏兄弟自告奋勇要去。晁盖就嘱咐他们:“只可善取金帛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
很快,20车金银财物,四
五十头驴骡牲口,都抢回来了。
晁盖第一句话就问:“不曾杀人么?”
答:“没有,客商跑得快。”
晁盖大喜:“我等初到山寨,不可伤害于人。”
看到这段,大家就说:“晁盖真是好人,光抢劫不杀人!”
但我觉得不能这么看问题。首先,“初到山寨,不可伤害于人”,这话有点古怪。明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最喜欢凭个人喜好乱改原文。读到此处,他也觉得古怪,就随手改成了“我等自今以后,不可伤害于人”。我们姑且不去深究,就当晁盖从不杀人,但他们毕竟是在抢劫啊!
当初晁盖抢劫生辰纲的时候,摆出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此等不义之财,取之何碍!”那人家客商做点买卖,有什么不义的?晁盖这么一抢,人家说不定回去就得上吊了。
当然,我说这话显得有点幼稚。晁盖他们占山为王,又不种地又不做工,不抢劫就得饿死了。如果用山大王的标准看,晁盖确实还算不错。李忠、周通在桃花山抢劫客商,人家都跑了,他们还要追在后头杀,“有那走得迟的,尽被搠死七八个”。在同行的衬托下,晁盖就显得比较仁义了。
但我们不能把晁盖拔得太高,什么劫富济贫、替天行道,都是没影的事儿。晁盖他们抢了20车金银财物以后,直接把这些财物给瓜分了。11个首领均分一份儿,所有小喽啰们再均分另一份儿。兄弟们要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缎,没钱怎么行?乡亲们反正穷习惯了,再忍一忍。
在这点上,宋江反而比他强不少。宋江打下城池的时候,如果抢到的东西多,还会分点儿给老百姓,而晁盖从来没这么干过。这一方面是因为晁盖当家的时候,梁山没那么宽裕。另一方面,晁盖也没有这个意识。他没有政治野心,所以不需要散发财物来争取民间舆论。梁山那面“替天行道”的杏黄旗,是晁盖死了之后才立起来的。
晁盖和宋江完全不同。宋江老想被朝廷招安,封妻荫子,青史留名。晁盖没有这些打算。什么封妻荫子?晁盖连妻室都没有。宋江还有个“不十分要紧”的阎婆惜,晁盖却“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封妻荫子。晁盖就想和兄弟们凑在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打熬筋骨,痛快地过日子。对未来,他没有任何长远的规划。
晁盖是个活在当下的人。
二
晁盖一出场就是劫生辰纲。
在老版电视剧里头,晁盖似乎胸有大志,想揭竿而起,所以要抢这笔钱做启动资金,“劫那生辰纲,也是为了大家能够在一起做些事情”。这就是想多了,把晁盖当成洪秀全了。其实晁盖的想法没那么长远,他就是想弄俩钱花。
晁盖花钱大手大脚,“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时间长了,经济上多半有点紧张。现在抢了生辰纲,过个肥年,如此而已。所以抢到生辰纲以后,他们几个直接就把钱给分了,根本没做什么资金储备。
结果东窗事发,官府要来抓他。宋江跑来报信,晁盖第一反应居然是:“却是走那里去好?”这么多天他就在家里傻吃蔫睡,连退路都没想过。现在我们都说人生需要“B计划”,而晁盖就是个没有“B计划”的人。
幸亏吴用老早就想好这个问题了,带着他去梁山落了草。不然的话,晁盖都不知道往哪儿跑。
到梁山之后,晁盖当了寨主,但他还是在东溪村的那副样子,得过且过混日子。宋江上山之前,梁山基本没有什么发展。翻遍《水浒传》,你也看不出晁盖对梁山泊的未来有什么规划。他觉得现在这样就挺好,有肉吃,有酒喝,有哥们兄弟,就行了呗。还要怎么发展?
这当然显得有点胸无大志。但是,江湖人士其实大多是晁盖这种性格:热热闹闹,快意恩仇,过了今天不想明天。像宋江那样动不动要思考人生意义的,是极少数。
除了得过且过以外,晁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缺乏决断力,做事拖泥带水。关于这点,我还是拿生辰纲事件来做个例子。破案以后,观察处置使何涛带着公文,从济州城赶到郓城县。到地方的时候是巳牌时分,也就是上午10点左右。宋江和他交谈了一会儿,然后就跑到东溪村报信,路上花了“没半个时辰”。这么算起来,晁盖接到消息,最多也就是中午12点。
宋江急如星火地催他们:“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你们不可耽搁。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然后,宋江走了,晁盖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逃跑。
郓城县那边故意拖延时间。磨蹭到晚上一更时分,朱仝、雷横才带着人杀过来。一更时分大约就是晚上8点。离宋江报信,已经过去至少8个小时了。宋江以为肯定没事了,可谁能想到,“兀自晁盖收拾未了”,还在那儿装行李呢。听说官军到了,晁盖这才拿刀出去,威风凛凛地大喝道:“当吾者死,避我者生!”
说实话,真是太无能了。
三
晁盖和宋江的关系本来非常好。宋江救过晁盖,晁盖也救过宋江。人都是感情动物,他们之间肯定有一份温情在。但是权力格局把他们逼到了死胡同,剥蚀掉他们之间的感情,逼着他们互相憎恨。
晁盖是有恨意的。所以他临死的时候,才会给宋江出一个大难题:“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宋江这辈子,就打翻过一个阎婆惜,听到晁盖这话,心里肯定一哆嗦。
晁盖这话相当自私。谁都知道,宋江是梁山泊最合适的领导人。他接班天经地义。梁山泊又不是你一人的私产,凭什么抓住你仇人的人,就能当梁山泊主?李逵要是抓到了,怎么办?
晁盖当然也知道这样做不对,也知道这遗嘱不见得会被执行,但是他忍不住——他就是想给宋江出个难题。
愤怒压抑得太久,临死前也要恶心宋江一下。
不过晁盖还是幸运的。
他一生轰轰烈烈,最后沙场中箭,生荣死哀。如果他没有死,陪宋江一直走到故事的尽头,到时候,两人躲无可躲、避无可避,只能图穷匕见,那时晁盖又会做何感想?
说到底,站在权力巅峰的人,面对命运并没有选择的余地,有时候只能闭着眼走向悬崖。因为权力的山峰上,没有下山的路。
(摘自三秦出版社《读水浒:人性的十三种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