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日本人会“读空气”

2022-12-29RORO

现代阅读 2022年5期

曾经,国内的雾霾时常登上日本新闻头条,照片里一片灰蒙蒙的样子跟日本神户的蓝天形成了有些残酷的反差。

更让人惊讶的是,日本老头儿在雾霾这件事上挺操心。我在日本神户兵库县厅工作时,曾接过一个点名找中国交流员的电话,问我北京的空气为什么这么糟。真是不辜负日本政府努力培养的“国际视野”。

不过我们中文说的“空气”,在日语里写作“大気”。日语也有“空気”一词,却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而且是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表达。

如果一定要定义,对“空気”的解释应该是“在场的气氛,或者当时那个场合的氛围”。日本有个词叫作“空気を読む(读空气)”,即我们说的“有眼色”“会察言观色”。不会“读空气”,即“没有眼色”“不会察言观色”。为了表达简洁,年轻人直接取两个词的罗马音首字母,K和Y,组成“KY”一词。没想到这个词一用即火,如今已变成流行语。

虽是流行语,但不能乱用。在日本,如果说某人KY,算是恶评了。万一不幸被人说成KY,就得迅速反省自己的言行,否则很可能成为被冷暴力的对象。日本人常常讨论谁是KY,并在背后冷嘲热讽。也有电视节目讨论哪些言行容易成为KY,给观众奉上“避免成为KY指南”。

比如,一群女生都在讨论迪士尼乐园有多好玩,要是能在迪士尼被求婚该有多浪漫的时候。你却诚实地说了句:“迪士尼都是给小孩子玩的啦!”你脑门上马上会被刻上大大的KY。

再比如,临近年底,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时,某同事请假了,其他人以为他家里出了什么事,关心地一问,他答曰:“年底要大扫除,怕过年那几天收拾不完……”周围便会一片安静,弥漫着KY的味道。

还有一个例子。办公室有位大姐热衷普及“心灵鸡汤”,最喜欢和年轻姑娘谈“幸福是如何培养的”这种话题。有一天她拿来一本《幸福修成100术》,当她正讲得眉飞色舞时,一位男上司严肃反驳道:“你现在不幸福吗?你真的以为读了这本书就能幸福吗?你真的……”他一脸认真的样子,让周围配合演戏的同事们都无法撑下去。心灵鸡汤而已,何必如此KY?

此类场景几乎每天都在日本上演。某些场合的KY,也的确是情商不高的体现。可是日本还有些KY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某单位的英文交流员做翻译校对时,每次都很仔细地提出修改意见,但负责翻译的日本同事自诩名牌大学英语专业出身,不能接受自己的作品被批注一堆。终于有一次,她对这位交流员说:“××桑,你知道KY这个词吗?我觉得你有时候有些KY……”日本人一向比较能忍,这是忍到多大内伤,才把话说到这份上,而那位交流员完全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我还看过一个日本小学生自杀事件的追踪报道。起因是小朋友们在LINE(一款聊天软件)的群里说某个新表情很可爱,而有个小女孩说了句:“还好吧,我觉得没有那么可爱啦!”结果群里没人回话,于是小女孩被默认为KY,这种评价继而延伸到现实里,她慢慢变成了被疏远的对象,一步步被冷暴力,最终酿成了自杀惨剧。

其实,成为KY很简单,就是在某个场合说了和大家不一样的话,破坏了现场的一团和气,无论那句话是否有伤大雅。

坦白讲,谁还不能说句真心话,可在日本,这有点难。日本的“空气”,是一种无形又强大的力量,迫使每个人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做出一致的言行,才能“从众无惧”。

想来,到底是真实的雾霾更可怕,还是心灵的雾霾更可怕?只能祈祷,我们能拥有自然与心灵的双重蓝天。

(摘自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我在日本做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