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富豪袁隆平
2022-12-29陈启文
袁隆平对自己有多少钱没有概念,但很多人都盯着他有多少钱呢。像他这样一个被媒体追逐的人物,一举一动自有人盯着。而在这样一个充满了财富梦想的时代,“杂交水稻之父”拥有多少财富也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1998年6月,经湖南省四达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袁隆平”这个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为1008.9亿元,为当时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价值最大的一宗项目。这一消息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一笔“无形资产”在很多人眼里变成了真金白银——袁隆平不但搞出了超级杂交稻,还是一位身价超过千亿的超级富翁啊!
1999年5月,中国第一家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农业高科技公司——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平高科)股票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关于他的财富传奇再度被放大,在网上被反复热炒。对这两个财富新闻,袁隆平一脸幽默,笑着说:“价值千亿啊,可我没拿着一分钱啊。隆平高科我只是挂名,并没有实际参与经营,说是给我700万股,每股市值二十多元,数字算起来不少,但是变现不了,不能拋,我要拋了股票就跌了,所以说我是‘精神富豪’,实际没钱。”
袁隆平也曾透露过,用他的名字成立一个上市公司,一开始他是挺勉强的,后来经过多方面的劝说,他最终才答应,主要是从两点考虑:第一就是上市有利于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第二是担心科研经费断炊。当时,国家拨给他们的科研经费还是有保障的,但他担心自己退下来之后,科研经费没有保障了,那就麻烦了。
但他也有另一种担心:“到底是个好事还是坏事,现在我还很难断定,要靠实践来检验。”
尽管如此,但只要袁隆平走到哪里,就会有媒体记者揪着这个问题不放。
有人问:“您的身价有一千多亿,如何看待财富和名利的?”
有人问:“您一生中希望有多少资产?”
袁隆平笑呵呵地说:“有一个小小的家,足矣。家再大,只能睡一张床;资产再多,每天也只能吃3顿饭。对钱这个东西我看得很淡,够用就行。我现在就是靠每个月的一万多工资,间或还有顾问讲课咨询费,这些收入不低了,够我花的,过日子绰绰有余。我今天穿的衣服就50块钱,但我喜欢的还是那件15块钱一件的衬衫……”
2001年2月,袁隆平赴京参加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颁奖典礼时,穿着一套洗得发白的旧西服,坐下来时稍不留意,西服里边的红色运动裤就露了出来。大伙儿好说歹说,他终于慷慨了一回,买了一套打折西服,这就是他登上国家最高科技奖领奖台的礼服。他最爱穿的还是那种棉质的、透汗透气的衬衣或T恤衫,“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
他不只有朴素的一面,还有不大为人所知的另一面。袁隆平的秘书辛业芸说:“袁老师其实很‘潮’呢,在生活上一直引领时尚潮流。当年我们都没有自行车时,他就骑自行车下田了;当我们骑自行车时,他又骑摩托车下田了;当我们骑上摩托车时,他又开着小汽车下田了。”
说到汽车,又有一桩炒得热火朝天的新闻。那是2008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和老伴带着小孙女逛车展,他在奔驰车旁看了一眼,就被人给盯上了,随即网上便开始热炒“袁隆平要买豪华奔驰车”。袁隆平笑着感叹:“不得了啊,就去看一看车展,就说我要买什么奔驰高级车、敞篷车,哪里有这个事啊?我只有一辆私家车,原来是11万买的,估计现在大概卖九万多块钱吧。”这又是一桩新闻了,一个身价超过千亿的“隐形富豪”竟然开着一辆这么便宜的车。但袁隆平说:“穿衣、吃饭、开车,不是给别人看的,更不是用来显摆的,只要自己感觉舒服、实用,那钱就没有白花,物有所值了。”如果真要买一辆奔驰跑车,他当然买得起,但买了派不上什么用场,那就是真正显摆了。
从一次无事生非的购车风波也能看出袁隆平的金钱观,一是不吝啬,二是不奢侈。他说:“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饭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但钱够一般日常生活开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对钱不能看得太重。倘若对钱看得太重,被金钱蒙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漠不关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钱的奴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在他看来,超过了日常生活需要的金钱,无非是一个数字。
一个人能够把金钱看得如此透彻,才是真正过了金钱关。
袁隆平手里掌握着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可他花公家的钱比花自己的钱更“抠门”。无论是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是作为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他都可以坐头等舱,但他从来都是买经济舱的票。有一次,买机票的同志为了让他在飞机上能够舒适地休息一下,就给他买了头等舱。登机前,袁隆平发现是头等舱,硬逼着送行的秘书换了经济舱。上飞机后,空姐一下认出了他,当时头等舱还有空位,便过来请他去头等舱。袁隆平感到盛情难却,才去了头等舱。下飞机时,有同事打趣他“专坐不花钱的头等舱”,他笑着说:“空着也是空着,浪费资源可惜啊。”
为了给公家省下一点钱,袁隆平真是在一点一点地抠。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子实验楼装修时,袁隆平看到购物清单上一块地砖单价50元,他嫌太贵,便仔细询问怎么回事。经办人解释说,实验楼搞实验时经常用化学溶液,而这种地砖能防腐蚀,所以价钱比一般的地砖贵。袁隆平这才点头同意了。而当有人建议给他换个大一点的办公室,再装修一下,他就怎么也不肯点头了:“这间办公室蛮好嘛,我都习惯了,有感情了,再说,装修要花钱,何必浪费呢?”大家都拗不过他,只好放弃了。
一向对自己特别抠门的袁隆平,对别人、对社会却又特别大方。1981年,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获得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奖金共10万元,而作为中国研发杂交水稻的第一人,他多拿一点没有谁会说什么,但他只给自己留了5000元,其余奖金都分给协作攻关的科研人员。在杂交水稻协作攻关中,他没有把国家拨给的2000万元作为自己团队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东、西、南、北、中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
2004年,他获得了世界粮食奖,又将价值超过百万人民币的奖金捐赠给了由他发起成立的“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他捐出来的钱,又岂止这一笔?从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杰出发明家”奖开始,凡在国际上获得的奖金,还有他与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合作所得的顾问费,他全都捐出来了,用来奖励对农业科研有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和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有功之臣。
有人说袁隆平是“隐形的中国首富”,也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富有的“穷人”。若从单纯的财富意义看,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上亿人的吃饭问题,哪怕给他再多的财富都不为过。袁隆平的学生邓启云说,如果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申请了专利,那现在的首富非他莫属。而笔者则更认同社会评论家周孝正的评说:“袁隆平能够在阳光下积累财富,这也是一个和谐社会应该有的社会环境。”实际上,袁隆平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多财富,他更多意义上是一位心灵富豪。
(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袁隆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