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海南岛,创造“帆船打败军舰”奇迹
2022-12-29肖甡
海南岛又名琼崖,北面隔着九十余公里宽的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约3.3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两千余里,号称“南中国海的门户”。
1949年广西战役结束后,第四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以第四十军、第四十三军共十万余人,组成渡海作战兵团,准备渡过琼州海峡,会同岛上中共领导的琼崖纵队,解放海南岛。
海南岛守敌为国民党琼崖防卫总司令薛岳部5个军19个师和2个保安旅,加上由大陆逃向该岛的国民党军,总兵力约十万人;另有海军舰艇50艘,空军作战飞机25架,运输机20架。敌人企图以“海陆空立体防御”的环岛防线,凭险固守,并以薛岳的字命名为“伯陵防线”;同时也准备在情况不利时“主动撤离”。
1949年12月底,毛泽东指示:进攻海南岛应“以充分准备确有把握而后动作为原则”。1950年1月上旬,毛泽东再作指示:“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并说:“海南岛与金门岛情况不同的地方,一是有冯白驹(琼崖纵队指导员)配合,二是敌军战斗力较差。只要能一次运两万人登陆,又有军级指挥机构随同登陆……就能建立立足点,以待后续部队的续进。”
1949年12月底,渡海作战兵团集中于雷州半岛,立即投入紧张的渡海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展大规模的海上练兵,加强渡海作战战术、技术的训练;搜集木帆船2100艘,培训水手六千余名;还对海情、敌情进行了调查。经过两个月准备,部队基本上掌握了渡海作战的技能。
此次解放军渡海作战面临重重困难。一是没有渡海作战经验,二是缺少机械化渡海工具,三是没有海军和空军支援。为夺取战役的全胜,1950年2月上旬,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剑英在广州主持召开会议,制定了“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战役指导方针。
1950年3月5日,第四野战军发起海南岛战役。为了争取时间,登陆兵团利用北风季节,先后分两批共计组织4次偷渡登岛行动。四野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当时有一句名言:“遇上敌舰,要横下一条心:打!木船即使被打坏,抱着木头我们也要游到海南岛登陆。”
这4次偷渡成功,突破了守敌西、东、北三面400里的海防线,使岛上部队增加约1个师的兵力,为主力部队登陆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两批偷渡部队渡海作战的基础上,第四十军和第四十三军从海峡正面实行强渡。4月16日从雷州半岛启程,318只木帆船和32只机帆船乘风破浪,抢渡一百八十余里的琼州海峡,冲破敌机敌舰的炮火阻击,在岛上我军配合下,于17日全部强行登陆成功。薛岳发现解放军主力登陆,于20日下令各路军全线退守,急调其两个军各一部,在空军支援下,在美亭地区向登陆部队反扑。我军迅速组织了美亭决战,经过激战,全歼美亭突围之敌,敌军全线向南溃退,薛岳本人乘飞机逃往台湾。23日,解放首府海口、琼山。至5月1日,登岛部队占领八所、北黎。至此,海南岛全境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共歼敌3.3万余人,击毁敌机2架,击沉敌舰1艘,击伤敌舰5艘,国民党残部逃往台湾。
海南岛的解放,粉碎了国民党军吹嘘的所谓“海南防线固若金汤”的神话,拔除了国民党残余势力在南海的主要基地。同时创造了“帆船打败军舰”的奇迹,对于捍卫祖国领土,护卫神圣海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百人百事(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