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反垄断?

2022-12-29刘润\\著张丽俊\\译

现代阅读 2022年9期

这个世界在哪里被撕裂,就会在哪里迎来一轮疯狂生长。

2021年4月,阿里巴巴因为“二选一”垄断行为被处以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收入4%(约182亿元)的罚款。2021年10月,同样因为“二选一”,美团被处以2020年中国境内销售收入3%(约34亿元)的罚款。2021年9月,腾讯的微信可以点开淘宝链接了。随后,阿里巴巴的某些APP也开始支持微信支付了。

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是一个词——反垄断。中国的互联网巨头虽然没有真正地经历过反垄断,但是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反垄断之后,商业世界将迎来一片小公司的疯狂生长。

西奥多·罗斯福是第26任美国总统,在美国“总统山”上仅有4位总统的石刻,他就是其中之一。罗斯福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铁腕反垄断。

20世纪初,美国商业界出现了大量并购案例,其中有1800家公司合并成了157家,仅1900年一年就有185起合并案。这造成的结果是,到1904年,三百多家垄断联盟控制了全美制造业资本的2/5,这些垄断企业也因此聚集了大量的财富。

当时的美国,1/8的家族占据了7/8的财富,它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采取各种手段排挤中小企业,压制市场竞争,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的活力。

1901年,罗斯福上台,他完善了美国第一部同时也是全球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然后,依据这部法律,美国政府起诉了摩根家族控制的、垄断铁路运营的北方证券公司。1904年,北方证券公司被解散。1906年,美国政府又起诉了洛克菲勒家族控制的、垄断石油行业的标准石油公司。1911年,标准石油公司被分拆为34家地区性石油公司,其中就有今天知名的美孚石油公司。

罗斯福在他的任期内一共发起了四十多项反垄断调查。从那之后,美国的反垄断就一直没有停止。20世纪80年代,最知名的反垄断案可能要算是1984年的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分拆案了。其实,AT&T在1913年、1949年就曾面临过两次反垄断诉讼,但都被化解了。1984年,这家百年企业没能逃过被分拆的命运,最终,AT&T被拆为1家长途电话公司和7家本地电话公司。

AT&T被分拆后,新兴通信运营商如雨后春笋般疯狂生长。竞争为美国电信市场带来了极大繁荣,MCI(美国世界通信公司)、Sprint(斯普林特)等一批公司迅速崛起。竞争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通话价格下降了40%。

所以,为什么要反垄断?反垄断的目的是扫除竞争障碍,这意味着电商卖家不用在各大平台上二选一,意味着音乐、影视作品不是必须签独家,意味着哪里广告便宜就可以在哪里投广告,意味着未来需要把最大的精力花在做好产品和服务上而不是站队上,意味着中小企业终于可以专注于奔跑而不是跨栏。扫除竞争障碍带来的是万物生长。

那么,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会带来哪些机会呢?会带来流量生态的第三次打通。流量生态的第一次打通是线下线上的打通,第二次打通是公域与私域的打通。但是,这两次打通之后,我们依然有一件不得不做的事:站队。

2013年11月22日,微信用户发现,在微信内点击任何淘宝链接,都会自动导向淘宝APP的下载页,因为淘宝屏蔽了微信的链接。后来,微信也屏蔽了淘宝的链接,用户只能“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中国的互联网看上去是互联的,但大门其实是彼此紧闭的。

不管是阿里巴巴、腾讯还是百度,不管是免费的电商、免费的社交还是免费的搜索,这些“免费”其实都是积累流量的方式,最终还是主要通过基于竞价排名的广告把流量卖给商家,实现商业化。所以,这些互联网平台要求用户必须从自己的入口进去,不能从别人的链接过来,否则别人会成为前端的变现者,而它只能变成后端的服务者。

因此,这些互联网平台会要求用户二选一。尤其对企业而言,如果企业站在了阿里巴巴这一边,就只能从阿里巴巴这里买流量,然后在这里交易;如果企业站在腾讯那一边,就只能从腾讯那里买流量,然后在腾讯交易。这是两个互不相连的闭环,你必须选一个。挡在阿里巴巴和腾讯之间的是平台壁垒。

现在,微信可以打开淘宝链接,阿里巴巴也开始支持微信支付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平台壁垒被打通了。而互联互通是为了打破网络效应。对中国互联网来说,大门会从彼此紧闭到彼此开放。

首先,也是最直观的利好,是购买流量的成本会下降。因为打通壁垒之后,企业可以在各个平台投放广告。没有一个平台可以因为封闭而享受超高的广告收入,也没有一个卖家会因为封闭而需要支付超额的广告费用。

其次,可能是更长远的影响,是卖家可以自由组建适合自己的商业闭环。卖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选择自己最终交易的入口和出口,而不一定要在某个特定的平台,被迫完成所有的环节。

这就是流量生态的第三次打通。一大批小公司会在流量的浇灌下疯狂生长,而互联网平台的“水位”也会因此被逐渐拉平。

(摘自机械工业出版社《进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