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腹痛、腹泻和消瘦,当心克罗恩病
2022-12-29周彼得
临床上有一类肠病,叫炎症性肠病,又叫特发性肠炎。它们病因不明,慢性反复发作。炎症性肠病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溃疡性结肠炎,另一种就是克罗恩病。
1932年,一位叫克罗恩的犹太裔美国医生与同事一起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一种全新的肠炎。这种肠炎有三大特征:腹痛、腹泻和消瘦。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用发现者的名字将这种肠炎命名为克罗恩病。
根据一项坚持了57年的统计分析,我国克罗恩病的总体患病率约为2%。这个数字低于欧美国家,也低于日韩等其他亚洲国家。但近年来,我国克罗恩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近10年,确诊此病的患者数量是前一个10年的10倍,且好发于15~25岁的年轻人。由此推测,此病可能与现代年轻人的某些生活习惯的改变有关。
可惜,目前克罗恩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我们只能做一些相关因素的分析,无法确切地说是因果关系。
科学家发现,遗传因素可能对此病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克罗恩病患者的第一代近亲属,其患病风险要比正常人群高13倍。另外,吸烟者患克罗恩病的概率,要比正常人群高2~5倍。在饮食方面,牛奶、蛋类、油炸食品有可能会增加克罗恩病的患病概率,而豆类、鱼类以及水果可能会降低患病概率。但我们没必要为此不喝牛奶、不吃鸡蛋,毕竟这些相关因素都只是不确定的原因之一。况且,牛奶、鸡蛋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远远高于风险。
我们还要再做点功课,简单了解一下人体的消化道,尤其是小肠和大肠的解剖知识。
人体的消化道,按照食物前进的顺序是:口—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门)。其中小肠的最后一段——回肠,与大肠的第一段——盲肠,它俩是对接的。两者交接的部位,各取两者名称中的一个字,称“回盲部”,回盲部在人体右下腹。注意,这里所说的“左”和“右”,是指我们人体视角的左和右,而不是指医生视角。回盲部向外伸出一根很细的肠管,就是阑尾。
盲肠之后就是结肠。结肠是大肠中最长的一段,它的走向有点像汉字“门”。“门”字的右门框叫“升结肠”,它从右下腹的盲肠出发,一路向上,一直上升到右上腹。“门”字上面的横框,从右上腹横跨到左上腹,叫横结肠。“门”字的左门框,从左上腹下降到左下腹,叫降结肠。升结肠和降结肠就像两根“擎天白玉柱”,而横结肠就是“架海紫金梁”。门里盘曲的是长5~6米的小肠。
回盲部和升结肠在我们腹腔的右边,所以可以简单地称为“右半结肠”。右半结肠是克罗恩病最常发病的地方。不过,好发于右半结肠并不代表克罗恩病只会发生于右半结肠。事实上,克罗恩病可能发生在从口腔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内,这也是克罗恩病跟其他肠炎的重要差别之一。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就不会发生在小肠甚至上消化道中。
发生了克罗恩病变的肠段,会呈现什么样的变化呢?
我们普通人偶尔会拉肚子,那多半就是急性肠炎。当我们患急性肠炎时,肠道内壁的表面会有炎症,但整体还是很光滑的,大概就相当于大理石的地面上有点积水而已。而患克罗恩病时,不光是内壁,炎症会累及整个肠壁的全层。而且,肠道内壁上还会长出许多凸起,我们管这种凸起叫“肉芽肿”。肉芽肿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你只要知道,患克罗恩病的肠道内壁,看上去不再像积水的大理石地面,而是像凹凸不平、泥泞不堪的石头路面,整个路基十分松垮,因为炎症已经累及肠壁的全层。如果将这种肉芽肿放在显微镜下看,就会发现它既不是恶性肿瘤,也不是息肉,它有自己特征性的病理表现。这种病理表现,病理科医生一看就能判断出这是克罗恩病特有的肉芽肿。
知道了发生克罗恩病变的肠壁上有什么变化后,我们再来说说,克罗恩病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当初,首次报告这种疾病的克罗恩医生描述的三大表现是腹痛、腹泻和消瘦。但这种表述实在是太简单浅薄了,要知道,很多慢性肠炎都有这些表现。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第一,肠梗阻。克罗恩病患者的肠壁内长出了许多肉芽肿,所以肠管的内径就变得狭窄了,很容易引起肠梗阻。
第二,肠穿孔。因为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炎症累及的是肠壁全层,也就是说,整个肠壁组织非常稀松。因此,特别容易发生穿孔。如果发生肠道穿孔,肠道里面的东西就会掉落到腹腔之中。而肠道里是有菌环境,这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腹腔炎症。
第三,肠瘘管。有时,克罗恩病患者的肠壁会跟邻近器官打通,形成一种不该有的通道,这就叫瘘管。比如,肠道与膀胱之间形成了瘘管,这时会出现小便里掺杂大便的情况。这种瘘管发生在体内,叫内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肛门或直肠上发生克罗恩病变时,瘘管直接穿透肛周皮肤,通到体外去,这叫外瘘。但要说明一下,不是所有肛瘘都是因为克罗恩病引起的。绝大多数肛瘘只是单纯的肛痿,跟克罗恩病没有关系。有肛瘘的朋友,千万别自己吓自己。
关于克罗恩病,医学界有一种说法,说所有的克罗恩病患者一生中至少会因此病做一次手术。这个手术并不是为了根治克罗恩病,而是为了解决克罗恩病导致的肠梗阻、肠穿孔或肠瘘管。
据统计,克罗恩病的病死率是5%~10%,90%以上的患者不会因为这种疾病而死亡。而所有做过手术的克罗恩病患者,病死率只有4%。那么反过来说,就是有很大一部分克罗恩病患者不是死于克罗恩病,而是死于克罗恩病导致的肠梗阻、肠穿孔或肠瘘管,只要及时进行手术解决这些问题,就能挽救一大批患者的生命。
(摘自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周彼得讲重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