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老越幸福?老年人的幸福秘诀

2022-12-29

现代阅读 2022年9期

为什么人老了之后会更幸福呢?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拉·卡斯滕森提出的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知觉到生命余下时光的减少,因而会把情感满意度和内心幸福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而在有情感意义的目标和活动上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包括时间、精力、金钱等),增加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并尽可能降低产生消极情感体验的风险。

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似乎更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会对令人不快的事情耿耿于怀。为了验证这一点,美国加州大学的苏珊·查尔斯教授及斯坦福大学的卡斯滕森教授研究了年轻人和老年人在不愉快情境下的情绪反应。

研究者让老年人和年轻人分别听3段不同的录音对话,并想象自己正在偷听对话者污蔑自己。在每段对话的播放过程中,研究者都会暂停4次录音,让老年人和年轻人报告他们此时的愤怒和悲伤程度。

结果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报告的悲伤程度相同,但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报告的愤怒程度更低。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对生活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有更多的理解,因此在面对令人厌恶的社会情境时,更不容易被激发愤怒情绪。

另外,随着年龄增加,人们对消极信息的关注度会有所下降,转而更加关注积极信息,更喜欢那些让自己感觉愉悦和舒服的信息,从而出现“积极效应”。老年人的这一社会情绪倾向行为还得到了神经影像学界的支持。

加州大学的马拉·马瑟教授让老年人和年轻人观看同样的积极、消极和中性的图片,并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结果发现,年轻人在观看积极和消极图片时,大脑中主管情绪的杏仁核都会被高度激活,在观看中性图片时则不会。而老年人只有在观看积极图片时,杏仁核才会被激活。也就是说,老年人的大脑减少了对消极图片的情绪唤起,而对积极图片情有独钟。

趋近积极、远离消极,这样的倾向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老年人常常会去想自己所拥有的,而不是被无法得到的事物困扰。老年人会格外珍惜自己的亲密老友,而不会在无法给予自己情感满足的社交上浪费时间。愿意为重要的人投入更多,因此获得的满足也更多。而对于那些让人感觉不舒服的人和事,老年人会选择远离。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正是守护老年人幸福的秘诀所在。

整体而言,老年人会拥有较高的幸福感水平,但依旧有些老年人生活得并不幸福。都说“幸福的人大都相似”,在我们无法改变客观条件的情况下,有哪些通往幸福的途径呢?

老年人可以做什么?

每天记录3件让自己开心的事

积极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研究发现,每天记录3件好事能让自己更加幸福。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幸福——只要每天晚上抽出10分钟,写下当天发生的3件开心的事情。无论是写在日记里,还是记在手机上都可以。这3件事可以很微小,如“今天买的蔬菜很新鲜,真开心”;也可以很重要,如“女儿交了一个特别好的男朋友,看到她幸福的样子,我真欣慰”。

坚持记录,可以让老年人更容易感知到生活中的幸福。在不开心时翻看自己的幸福记录,心头的忧郁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

多和不如自己的人作比较

北京师范大学老年心理实验室黄婷婷等人的研究发现,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少“比上”,更多“比下”。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记忆等各个方面都开始衰退,这让他们逐渐失去对生活的控制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比较,可以帮助老年人维持甚至提高幸福感水平。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拥有某样东西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它的存在,甚至觉得拥有它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只有在看到有些人并没有拥有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时,我们才会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比较给了我们一个契机,去看到并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而更容易感到幸福。

身边的人可以做什么?

关注并尊重老年人

黄婷婷等人的研究还发现,相比于经济地位,老年人的幸福感更容易受到自己被尊重、羡慕的程度及影响力大小的影响。因此,晚辈固然要为老年人提供安心舒适的物质生活,但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关注,让他们感到自身是有价值的、被尊重的。

例如:在家庭事务上多询问老年人的意见,肯定他们对家庭作出的贡献;在涉及老年人自身的事情上,不要自以为是地包办代办,而要多问问老年人自己的意见,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权;时常关注或询问老年人有什么想要完成的心愿,帮助他们一起实现。

发挥家庭、朋友、社区的共同作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詹奕等人的研究表明,与配偶、子女、朋友、邻居、同事、社区的关系都能显著预测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无论是有配偶还是无配偶的老年人,子女的支持越多,关系质量越好,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就越高。

一项全国范围取样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更高,与配偶同住的老年人的情绪幸福感更高。也就是说,家庭中老伴和孩子的支持是让老年人感到幸福的定海神针。

同时,家庭之外的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也有很大贡献。和朋友、邻居、同事之间的接触和交流越多,关系质量越好,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就会越高。社区工作者为老年人搬一袋米、送一桶水、陪老年人聊天……这些也可以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因此,由政府主导的社区建设是值得肯定和大力发展的。

幸福是可以伴随人的一生的。年老之后,恰恰是距离幸福更近的时候。老年人主动去感受、记录、感恩生活中的美好;家人多多支持、陪伴、尊重老年人;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三者有机结合,老年人的幸福必将更加稳定和长久。

(摘自机械工业出版社《你好,我的白发人生:长寿时代的心理与生活》 编著:彭华茂 王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