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卡脖子”的反垄断之道
2022-12-29金海年
对于科技垄断和产业链的规则垄断,大国之策是以自主能力为先,建立国际联盟,构建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分工合作的垄断替代网络;对于关键的科技和供应链环节,要有多方竞争、多点备份、多种替代;对于特殊垄断资源或特殊领域,寻找可以交换的差异“卡脖子”垄断环节,以此垄断交换彼垄断,相互制衡。从根本上看,还是要以科技和正义建立最后的武力保障底线,将硬实力与软实力、明实力与暗实力结合起来,以“卡脖子”的主动方实力应对被“卡脖子”的挑战。
纵览世界各国兴衰起伏的历史,分析世界科技、资源、规则、交通和平台的垄断格局,深入研究“卡脖子”的经济学本质,总结出破解“卡脖子”的4种手段:一是自主替代;二是国际替代;三是交换制衡;四是夺取控制。
以我国目前的国家实力,打破国际垄断需要眼前的务实之道与长远的战略之道相结合,从“反垄断”逐步积累到“防垄断”,从应对国际垄断到建立主动方的国家垄断,需要多层突围的综合破解之道。
从企业应对到国家应对:产业反垄断
强大的本国企业,是国家强大的微观基础。
做强本国企业,应当逐步从国内企业向跨国企业发展,梳理自身的产业链,分析短板环节,建立关键环节的多供应替代与备份,以自主研发、环节替代和纵向并购等多种方法消除独供环节,注意产业风险和跨国发展的国别政治风险,建立全球反垄断战略,循序渐进地积极参与产业规则、国际标准等的制定和维护,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经贸、技术联盟,逐步承担关键角色。以能源革命、材料革命打破资源约束,制定星际大航海战略打破资源垄断,必须将企业作为基本发展主体纳入国家博弈策略。
对于市场空间的“卡脖子”,强势国家可能会垄断某些区域市场,这些市场空间在以前都是传统的地域地理空间,对这些传统的地理市场空间的控制往往会体现在本国企业的跨国化。我国企业在跨国化方面与之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而且,现在数字经济已经全面渗透,平台经济和数字网络空间成为新的市场空间,这种新的空间超越了国境,超越了时间,既会影响原有的税收主权,更会对数据主权、信息主权、传播主权产生难以想象的影响,数字经济时代的平台垄断也将企业的力量提高到可以和国家力量相互博弈的量级。因而,也须要对数字空间进行主权和控制力布局。
建立综合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机制
“卡脖子”技术的存在,总体来看是科研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究其根本,国与国(国家联盟)之间的战略竞争,本质上是实力的竞争,即以技术为特征的硬实力竞争和以规则为特征的软实力竞争。
我们要将短期与中长期科技积累相结合,建立国家基础研究、产业科技等方面的公私结合的综合创新体系,将产业发展创新需求、国家战略创新需求、科研好奇创新需求等三大方面的创新动力综合起来,并重结合,实现“远水”和“近渴”的融合。
当前,科技成为“卡脖子”的热点领域,从覆盖软件、硬件、网络、标准及IP等资源的信息技术(IT)到以IT为基础实现大数据和AI等上层应用的智能科技,从以工业母机为代表的高端制造技术与产品到生命科技,从能源科技到材料科技,从农业科技到生态环保,从军事科技到航天,广泛而繁杂,互相之间看似没有联系,其实都是围绕人类的根本需求,即生命生存方式的改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善。这些改善需求需要生产技术和经济金融的支撑,而支撑的底层是能源和材料。把握住人类这两条根本需求的主线,就可以梳理出人类科技的发展脉络,其中的关键环节就可能被用来“卡脖子”。
从长期来看,在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方向和分支领域系统中,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技术、智能技术、星际大航海、数字新空间是未来尤其是下次产业与科技变革的战略方向。因此,我们可以以此建立国家队、企业队和科研机构团队,充分发挥各方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产、学、研、资、政的多耦合、可持续创新体系,打破科技的国际垄断。
这些科技创新的实现需要建立大国与世界协同的全产业链体系,没有市场机制支撑的全产业链体系,科技攻关将面临顾此失彼、疲于应付、无法持续、缺乏后劲的尴尬境地。
这些科技创新的实现还需要产业和资本的整合。科技进步来自科研创新,科研创新基于教育,这些因素说到底就是人才,是对本国人才的培养,也是对全球精英人才的吸引与争夺。
打破规则垄断、变革国际联盟
美国在二战后牵头建立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区域联盟,还有国际行业与标准化的组织,通过这些组织建立了主导当今国际交往的规则体系,比如,国际货币与金融结算体系。如果在规则方面进行“卡脖子”,被“卡”的国家基本就会被孤立,甚至可能被隔离在主流现代文明之外。
后发国家必须积极融入现有的规则体系,先加入,再贡献,渐进式地参与组织及相应规则的制定和革新,条件成熟时再谋求主导甚至建立新的规则体系,切勿操之过急。
同时,要推动建立国际反垄断联盟,积极参与国家/地区的科技、资源、经贸、政治、人才、生态等行业或领域联盟的变革,发挥“一带一路”倡议、东盟与中日韩(10+3)等组织的发展作用。
反“卡”博弈
石油、天然气、煤炭、核原料等重要能源,铁、铜、稀土、新能源元素(如锂、钴等)、新金属(如铼等)、新材料等重要战略矿产,这些资源矿藏天然形成,在各国的分布并不均匀,主要产区的控制权成为“卡脖子”博弈的核心。这类资源如果本国匮乏,无法实现自主替代,在短时间内也很难通过科技创新的方法实现创新替代。有两个可行的解决方法,一是通过与这些资源的主要产区建立可保障的合作或取得控制权;二是从本国的战略资源优势中梳理可以“卡”住对方的资源,如稀土等,建立本国的“卡脖子”资源反制体系,建立“卡”与被“卡”的交换博弈。
运输新通道
由于资源全球分布的不均匀性,全球资源贸易交通运输成为无法回避的环节。马六甲海峡、南海是对我国非常重要的交通路径,如果不能保障,就会被别人“卡脖子”。“一带一路”也许有替代作用,但无论从成本还是运力和速度等方面,海路都是无法完全被替代的方式。我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里唯一没有海外领土和军事基地的国家,如何建立全球的经济贸易保障,是我国崛起和复兴必须考虑的问题。
探索建立海路、陆路、空路的运输新通道,改善与现有海陆空国际交通要道的政治与经贸关系,必须建立长久合作机制。
过去几百年,人类文明从陆地走向海洋。从当前到未来,人类活动的热点领域将从天空到太空,从太空到星际,也许,新的“星际大航海”时代正在到来。“星际大航海”不仅是新的开疆破土,新科技更会在新的探索中产生,我国已经错过五百多年前的大航海,这一次不能再留遗憾了。
(摘自中译出版社《大国的坎: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图注:人类文明发展的科技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