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恨“青楼”

2022-12-29包岩

现代阅读 2022年9期

随着一些专有名词的出现,青色的命运和文化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而“青楼”这个词,显然起到了“帮凶”的作用。

说起青楼,现代人都有着普遍的误解——那不是妓院吗?

如果是妓院,读一下这首北魏周南的《晚妆诗》则不免有些想入非非:“青楼谁家女,当窗启明月。拂黛双蛾飞,调脂艳桃发。”如此美艳多情的女子,说的难道是歌舞妓在楼上魅惑人吗?

《现代汉语词典》非常直接地给“青楼”以唯一的解释——“妓院”,而对其他解释一概未提。

事实上,“青楼”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常用意象,其在古代的词义里也并非“妓院”一意,而倘若今人赏读古代诗文均以为“青楼”全是妓院就未免太让人尴尬了。

隋以前:贵族的“青楼”

据隋代以前文献记载,“青楼”并非指妓院。清人翟灏在辑录古代俗语的《通俗编》里指出,“青楼”指金张门第。在《敦煌变文》中,“青楼”指的仅是年轻女性的闺房。也就是说,在汉末魏晋时期,“青楼”指的是富贵人家的华丽屋宇或是女性的卧房,且通常带有褒义,与“妓院”之意无半点联系。

据统计,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集校)中提及“青楼”的诗有15首,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编)中提及“青楼”的文章有3篇。在这些诗文中,“青楼”共有3种意思:

一是指年轻女性的居所,已婚或者未婚的年轻女性的闺阁。例如,前文提及的《晚妆诗》写的就是大户人家里年轻女性的闺阁。南朝乐府《西洲曲》里也有写“青楼”:“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这首乐府诗写的也是年轻的妻子想念郎君的情景。

二是指豪门贵族的华宇高屋。例如,曹植的《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说的便是豪门里那些奢华的房屋。

三是专门指南朝齐武帝建的兴光楼。据《南史》卷五中记载:“(齐)武帝于兴光楼上施青漆,世人谓之青楼。”

由此可见,在隋以前,“青楼”的3种意思在当时的诗文当中是交替出现的。因此,在隋以前的诗文中,“青楼”并没有指代妓院或妓女的意思。

查阅《汉语大词典》,可以发现“青楼”一词具有5个义项,分别是:“女性的闺房”“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南朝齐武帝的兴光楼”“妓院”,以及“借指妓女”。在《汉语大词典》收录的关于“青楼”的义项中,前三个义项在隋以前都有体现,而后面两个义项却没有体现。由此可见,“青楼”指代妓院应该是隋以后的事情。

那么,“青楼”是从何时开始成为妓院代称的呢?

唐宋:文艺与爱情的聚集地

查阅《全唐诗》,可发现“青楼”一词一共出现了150次,其中大部分“青楼”指代的都是有歌舞伎的娱乐场所,还有少部分仍指高楼华宇。由此可见,在唐代,“青楼”已被普遍认为是娱乐场所的代名词。

在唐人眼中,“青楼”所指的“妓”并非当代社会学意义上的“妓”,而是艺伎。唐代诗人笔下的“青楼”在更大程度上代表着爱情、自由和风雅,或者可以说是艺术与爱情的结合地。例如,李白有诗“对舞青楼妓,双鬟白玉童”(《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杜牧有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孙光宪有诗“艳冶青楼女,风流似楚真”(《南歌子》)。在这些诗人笔下,青楼女子都是善歌舞、工诗词、能吹弹的美丽才女,而青楼也正是风流才子寻觅风雅、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地方。

进入宋代,以《全宋词》为例,“青楼”一词出现了111次,虽然总量少于《全唐诗》,但由于《全唐诗》总数比《全宋词》多了约一倍,因此“青楼”在《全宋词》中出现的频次差不多是《全唐诗》的两倍。由此可见,宋代文人相当地偏爱和喜欢“青楼”。

在宋词里,“青楼”绝大部分都是代指风月场所。宋词中描写青楼爱情的诗句也比比皆是,虽无“青楼”二字,但有“红牙板”的旖旎缠绵。以词人柳永为代表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大批登场,而“青楼”指代“妓院”也逐渐成为当时文人、百姓的共同认知。

元代:“青楼”和杂剧密切相关

到了元代,“青楼”市井化了,不再是知识分子笔下的风雅之地,但是与新的艺术形式——元杂剧密切相关。

元代,有个没落文人夏庭芝撰写了一本《青楼集》。《青楼集》是记载元代杂剧艺人的一本书,对杂剧演员的分类、关系、色艺等都进行了细致的记录和描写。因此,这是一部十分难得的可以了解元代戏剧行当和艺人生活记录的书。

根据《青楼集》的记载,演杂剧的女演员一般都是嫁给本行业的男演员。因为,表演杂剧的女演员也很难嫁给别人,她们在社会分工上属于“乐人”或者“歌伎”,普遍遭到了当时社会的歧视。这个行业的人没什么选择权,很难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通婚,从而出现了一家老小都从事杂剧演艺行业的现象。

《青楼集》里共记载了22对“乐人”夫妻,以及子女、师徒、婆媳、朋友等艺人的故事。在当时,做官的人虽然常常光顾青楼,也可以喜欢某些戏子,但无法娶“乐人”为妻,最多配为小妾,而小妾的家庭地位类似婢女,地位很低。由此可见,在元代,“青楼”二字更多地代指“乐人”“歌伎”进行杂剧或歌舞演出的演艺场所。

明清:“青楼”沦为妓院

到了明朝末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底层社会生活也变得较为开放。“青楼”成为下沉到底层的情色交易场所,虽然文人们仍偶尔用“青楼”代指高楼华屋,但是“青楼”二字在社会生活中已普遍指代妓院。

明崇祯四年(1631),难登大雅之堂的《青楼韵语》皇皇八卷四册成书,后来由朱元亮重新辑注。《青楼韵语》大部分都是诗词,但准确地说是“淫诗艳词”。

《青楼韵语》先是收录了古代《嫖经》内容,还选了历代名妓创作的词曲。八卷中,卷一、卷二为赠美类,卷三为合欢类,卷四为调合类、叙赠类,卷五为题赠类、携春类、耽恋类,卷六为间阻类、嘱劝类,卷七为离别类、送饯类、赋物类,卷八为感怀类。从《青楼韵语》的目录来看,明代民间情色交易盛行似乎已见怪不怪。

明清时期,小说文体出现,“青楼”地位继续下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艳情小说《金瓶梅》和《青楼梦》的问世。

《金瓶梅》虽然是艳书,但作者兰陵笑笑生开创了一种新文体——创造了中国第一部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同时后世评论家认为这部书全景式地描绘了明代民间生活的真实面貌,深刻揭露了明代社会的腐败和黑暗。但是,《青楼梦》格局则很小,格调更为低下。

《青楼梦》的作者是清代江苏人俞达。俞达一生怀才不遇,是个“仕隐两失”的读书人,逢考必败始终无法取得功名,难免也就有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想法。俞达经常出入酒楼妓院,买醉买春,浑浑噩噩,却又自觉满腹文采无处可施,于是创作了一部男欢女爱的《青楼梦》。

《青楼梦》极为露骨地直接谈论床笫之欢,极尽渲染男女艳情之能事,真实地记录了清代的“青楼”生活。至此,“青楼”二字的意思就被完全转换为“妓院”了。

(摘自现代出版社《青色极简史》)(图注:[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清]冷枚《春闺倦读图》;[南宋]马远《华灯侍宴图》局部;[明]吴伟《歌舞图》局部)